數位出版的另一種思考:消費社會符號與片段閱讀(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此文為2012年3月為對岸出版雜誌--"出版廣角"所寫的專欄文章,雖然發文已經超過十年,內容仍適用於今,正向試驗證預言斑斑可究。
數位出版片段的閱讀,造就今日數位"景(警)象",短頻搶了眼球,損了閱讀能力。

雲端科技的來臨將數位時代帶向另一個里程,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行為與運用緊緊與數位科技綁在一起,已經傳載數千年的出版,看起來似乎迫不期待地想在這場數位競賽中,取得一個較領先的地位。從2000年開始出版界便討論著數位出版的發展,西方的電子內容銷售與數位閱讀器持續十幾年一直帶來好消息。但是,如果要以此就預言我們的數位出版前途光明,或說傳統出版若不依此途徑前進,必然會面臨重大的挫折,這樣的斷言似乎過於膚淺。

 閱讀裝置在消費社會中的屬性

       在極多討論數位出版的文獻中,為數頗多的內容是針對閱讀時所使用的載體來預測,其觀點是從科技產業的市場出發,其中相關的報告如:數位產品、電子書、電子下載……未來景象描述都是一片看好。比方iSuppli(中文互聯網資料研究資訊中心)在2011年12月市場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單獨供電子書使用的電子閱讀器出貨2,710萬台,較2010年的1,300萬台成長足足增加 108%。     

       這些閱讀器越來越趨近於我們手執32開書本的感覺;平板電腦則是縮小使用的面版,另一頭的智慧手機則向大面版靠攏。這類行動裝置不僅對電子產品供應鏈帶來巨大影響,它也正在改變整個出版產業。回歸到出版產業,我們認真的去看這些產業消息,不禁要問:在這些統合可以被視為數位閱讀的載體, “越來越貼近人性的科技”移動數位產品,究竟是社會消費性商品,還是真的屬於民眾數位閱讀與創作的工具?

      消費社會學的觀點認為,眾多的商品都具有社會階級身份辨認的作用,購買者與使用者自然隨著這些商品寓含的特性描述被貼上的標籤,即文化的象徵性或謂符號消費。生產者因為要刺激民眾想要的慾望,使商品交換中增加了某些社會意義的附加值,有意識地使商品成為一種社會身份或生活風格的意義象徵。譬如我們常在高級房車廣告上看到顯示尊貴、傳統、現代精神、時尚、精英、成就……這些形容詞充分強調著社會上層白領的形象塑造。不難發現,目前有些閱讀器(閱讀載體)在走進市場時,似乎也陷入消費社會學與廣告傳播研究中“符號”消費的迷思。

      日前NPD集團(美國消費性電子成長趨緩市場研究中心)對於iPad購買者的調查公佈了一項《平板電腦使用與透視報告》(Tablet Adoption and Insights Report)顯示:在美國iPad的使用者年齡層較高,且其中有四成以上的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年收入超過十萬美金是美國高收入人群的基準)。當然,隨著這些科技產品的普及,也許價格會逐漸下降,未來相關產品使用者間的貧富差異有可能會縮小。這是我們對於許多高科技產品的推斷,但事實是,後面生產者會推出更高端價高的產品,再次刺激消費者消費更高檔的產品,以脫離舊產品所代表社會消費區段。

      如果像美國,數位生活較先進的國家,在數位商品市場消費型態中,都會出現使用者消費階級差異,在中國大陸會是更嚴重。例如,近一兩年蘋果手機iPhone在中國大陸地區上市,便聞有不少人為購得一台這款手機出盡奇招,賣腎、賣初夜、賣血……妄想藉此獲得可以匹配於某種社會階層的消費怪像。顯示這些數位商品的取得是有社會經濟或背景的距離,使他們成為一種象徵進入到某一種階級的標誌商品。即使這些商品未來能讓較低收入的民眾受惠,但這個等待似乎是需要時間的,加上推陳出新的商品一再出現,民眾喜新厭舊追逐時尚科技商品偏差,這種符號消費現象是不會停止的,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一種現象。

 

數位加大片段的閱讀的嚴重性

      數位出版依賴在載體,這些智能科技商品幾乎等同於各種閱讀載體,然而,這些移動且可以大量儲存的載體普及,並未代表「完整的數位閱讀」。一個「完整的閱讀」是對閱讀行動的實際完成,可以從許多的閱讀時間、內容的片段中完成。不同於「片段的閱讀」為一種選擇性、擷取式的閱讀內容。理解「片段的閱讀」和「完整的閱讀」的不同,這在閱讀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認識。上面提到的這兩種閱讀方式,與目前我們所發展的數位出版(閱讀)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有些教育學者甚至認為:數位科技是造成學生“片段閱讀”日益嚴重的一項主因。

      比方數位科技、網際網路及其他通訊科技的興起,讓一些任何著作都可以輕易在網上取得,還有各種相關可被公開得資料也能夠網上被搜尋到。稍具有一定電腦操作基礎的人都清楚,只要善用電腦些小技巧,使用者就可以很快找到關鍵字快速過濾,而無須看完整篇文章。可以大膽的說,得力於電腦的使用,讓很多人不太願意花時間完整看完內容。有研究指出,現在不管是大學還是小學,學生的語文能力幾乎都變差了。同時,一些老師還發現,學生的作業出現內容雷同的程度極高,研究生所寫的報告也常是從網路上的資料複製下來的。由於是從網路上擷取資料或者內容下載,學生並不是因為完整的閱讀一篇研究或是一本書而產生的心得,因此出現斷章取義、誤植弄錯的情況時有所見。這種數位的便利雖然提供了另一種學習無限大的空間,但是也帶因此帶來了一些隱憂。

0會員
6內容數
本系列為作者將自己對食物的眷戀、嘗試和各種對食物相關的情感描述,透過文字呈現自己真實感觸。有美食、有情感,是一鍋嗆辣的乾炒,也是慢燉的熱湯,有時也會呈現清炒和涼拌的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