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2024/02/0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台灣鴷形目可以看到兩個科,上週說的鬚鴷科(五色鳥)之外,剩下的就是啄木鳥科了。台灣的啄木鳥有四個屬、四個種,分別是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地啄木(Jynx torquilla)、綠啄木(Picus canus)、小啄木(Yungipicus canicapillus)。

在說這四種啄木鳥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啄木鳥這麼用力敲木頭,為什麼不會敲到腦震盪?啄木鳥的主食大多是昆蟲、節肢動物等,有時也會輔以種子、果實等。大多數的啄木鳥是以敲啄樹木的方式找出躲在樹木裡面的蟲,再以帶刺的舌頭伸進去把蟲勾出來吃掉。敲擊的力量相當的大,那到底要有怎樣的防護機制才可以避免腦袋撞成漿糊呢?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非常新的說法,2022 才發表的論文顯示,啄木鳥在敲擊木頭時就像是以鐵鎚去敲東西一樣,就是硬碰硬啦(Van Wassenbergh et al., 2022. Woodpeckers minimize cranial absorption of shocks, Current Biology)!作者的想法很有意思,想想好像也沒錯就是了。目前一般認同的看法是啄木鳥的腦袋裡有著各種緩衝機制以減輕敲擊時的衝擊力。Gammon K. 在 2014 年時根據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有高達 99.7% 的衝擊力會被變形能(Strain energy)吸收(Gammon K. 2014. Woodpecker Bodies Cushion Collision Impact On Bird Brains. Inside Science.)。這推論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敲擊時產生的衝擊力被緩衝區吸收掉了。但是Van Wassenbergh卻認為,這就像是把鐵鎚中間切開裝進彈簧當做緩衝一樣,所有的力量經過緩衝就會被吸收了,這樣是會降低許多力量上的傳遞。Van Wassenbergh 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五種啄木鳥敲擊木頭的畫面,定位並測量了嘴先、嘴基、眼睛三個位置,發現撞擊時這三個地方的相對位置並沒有改變,也就是完全沒有所謂的緩衝,亦即沒有變形能吸收的空間,完全的硬碰硬!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想法,也有完整的實驗佐證。雖然有緩衝區的說法可能會被推翻,不過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因為這就是科學演變的歷程,各種理論的假設、驗證都是需要去了解的。以前認為啄木鳥的嘴基部有海綿骨可以吸收敲擊時所帶來的衝擊能量,環繞腦部的舌頭可以視為安全帶的功用等等,這些都是避免啄木鳥腦袋變成漿糊的要點。當然,新的研究只是提出海綿骨應該是沒有緩衝的作用,但對於超長的舌頭當做固定腦袋的安全帶、閉眼睛避免木屑噴到、厚腦殼的物理防護等功能並沒有否定。

好了,我們還是回頭看看台灣的四種啄木鳥。台灣最大隻的啄木鳥-綠啄木,在台灣屬於稀有留鳥,種小名 canus 就是灰色的意思,也就是綠啄木整隻綠色為主,但是頭是灰色的。綠木啄共有九個亞種,台灣的是 Picus canus tancolo,依照 Birds of the World 上的資料是分布於台灣和海南島。綠啄木真的非常大隻,體長有 30 公分左右,我也只有在太平山看過一次,很可惜來不及拍照。那次真的是被震撼到了,居然有這麼大的啄木鳥!

第二大的啄木鳥就是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了,他雖然是台灣第二大的啄木鳥,但是已經是Dendrocopos屬裡面體型最大的了。

raw-image

*大赤啄木*南投、杉林溪*啄木鳥常常高來高去的,大多都是這種仰角的照片*

 

種小名 leucotos 就是白色和背部的複合字,各位就可以想像他的背部是有白色的。大赤啄木這個命名其實不是很適當,就像以前的紅山椒鳥一樣。大赤啄木指的是公鳥頭上有一大片紅色,但是母鳥的頭頂可是全黑的。

raw-image

*大赤啄木*南投、杉林溪*公鳥頭頂紅色的一塊,是大赤啄木名稱的由來*

 

就像紅山椒鳥的公鳥是紅色的,母鳥卻是黃色的,現在改稱灰喉山椒鳥就比較正確了。不過大赤啄木目前仍是叫大赤啄木。大赤啄木的分佈很廣泛,亞洲、歐洲都有,但是因為分布的很零碎,因此隔離的程度比較高,總共衍生出13個亞種。你沒看錯,真的是 13 個。台灣的亞種是 Dendrocopos leucotos insularis,為台灣特有亞種。其中 insularis 就是島嶼的意思。而台灣亞種是大赤啄木中體型最小的亞種。

第一次看大赤啄木的『驚嚇』程度遠勝過第一次看到綠啄木。那是我剛開始看鳥的第一年,和屏東農專賞鳥社的夥伴一起去藤枝看鳥。以前鳥社很窮啊!出門都是打地舖、睡廢棄工寮的,那次是在廢棄國小裡面打地舖過夜。隔天一早就聽到響徹山谷的敲擊聲,順著敲擊聲才找到一隻大赤啄木就在枯木上猛敲。那個聲音真的大聲到有回音,印象十分地深刻,但這才不是驚嚇的來源!

raw-image

*大赤啄木*高雄、藤枝*內文中敘述敲的很大聲的當事大赤啄木,掃描時都已經發霉了,這是 1987 年拍的吧?*

 

接著大家就在藤枝的林道上漫步看鳥。那時有一位學長是在有系統的拍攝記錄台灣的小灰蝶,他正在拍一隻小灰蝶時,我突然聽到非常大聲的蜜蜂的嗡嗡聲,我趕快喊學長『是不是有蜜蜂在我頭頂?』他抬頭看了一下說『你不要動,是虎頭蜂,等我拍完這隻小灰蝶我就會去趕他。』結果他還沒拍好我就慘叫一聲了,虎頭蜂往我的頭頂螫下去了……只能說真的痛、真的非常非常地痛,然後就暈眩異常了。學長就趕緊扶我回去廢棄國小要我躺著。我們畢竟是農專嘛!總是會有很多認識植物的學長姊,其中一位學姊就要大家趕緊去找姑婆芋,而且要毒性比較夠的,就是莖切開愈紅愈好,然後帶回來擠出汁液塗在我被螫的地方。被螫之後,整個早上都是昏昏沉沉的,塗了姑婆芋的汁液後才有好轉,直到中午過後才比較有精神。所以我的大赤啄木初體驗就伴隨著虎頭蜂叮咬初體驗,每次只要看到大赤啄木就會想到虎頭蜂、想到小灰蝶、想到學長居然會說等一下…….

第三種是最小的小啄木(Yungipicus canicapillus)。

raw-image

*小啄木*高雄、左營*可以清楚看到幾乎是坐在自己堅硬的尾羽上面,腳趾是前二後二*

 

等等,前面不是說有四種?按照大小排下來,第三種就是最小的?那第四種是什麼?

應該說小啄木是台灣樹棲型啄木鳥中最小的,第四種地啄木是地棲型的。

raw-image

*小啄木*高雄左營*小啄木是樹棲型,吃飯、休息、築巢都是在樹上,這是在整修巢位*

 

小啄木分布的海拔沒有大赤啄木這個高,大約到中海拔而已,而且低海拔甚至平地分布十分廣泛。各位應該常常看到我說種小名是 X+Y 的複合字(合成字),小啄木可是連屬名(Yungipicus)都是合成的喔!他是Yunx (地啄木的 Jynx屬)和  Picus (古希臘文中的啄木鳥)兩個屬名合成的。種小名就是指灰色的頭。小啄木也是很厲害的,共有 11 個亞種,不過小啄木僅有在亞洲有分布。台灣亞種是Yungipicus canicapillus kaleensis,其中 kaleensis (kalee)就是指 Formosa(Taiwan) 的意思。這樣各位讀者或許會有疑問,亞種名是台灣,但是為什麼不是特有亞種?根據以前的分類是特有亞種沒錯,但是目前的分類是從四川、福建到台灣,還有緬甸以及中南半島北部都是為這個亞種的分佈範圍。他也是台灣最常見的啄木鳥。

raw-image

*小啄木*高雄、左營*這張一樣可以清楚看到,幾乎是坐在自己堅硬的尾羽上面。

 

最後一種就是地棲型的地啄木(Jynx torquilla),這是屬於會遷徙的啄木鳥,

raw-image

*地啄木*屏東東港*看到時天色已經很昏暗了,古老的數位相機(Olympus EP-1)已經盡力了*

 

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在金門則較為普遍,偏向在海邊的樹林或是草原上活動。這個屬的頭部可以轉動 180 度,並且有帶有黏液的舌頭,啄開蟻穴後將舌頭伸進去黏取螞蟻食用,所以這屬中文稱為蟻鴷屬。Jynx 源自拉丁文,是咒語的意思,說的就是扭動脖子的樣子很像在施咒,呼應這個屬的頭部特別的動作。種小名也是扭動、轉動的意思。很有意思的學名,都是在形容轉來轉去、扭來扭去的樣子。地啄木有六個亞種,台灣的是 Jynx torquilla chinensis ,亞種名一目瞭然。主要繁殖地是從東西伯利亞到庫頁島再到日本北海道,南限是蒙古北邊到中國的東北。冬天則向南遷徙。

小啄木鳥在台灣海拔 2000 公尺以下相當常見,各位不妨在公園散步時、在郊山運動時,多留意一下身邊的聲音。如果有聽到敲木頭的聲音或是有聽到比較急促的高頻音,可以找找看他的身影。他可是台灣最容易觀察到的啄木鳥,可以藉由觀察他啄木頭、攀爬的動作,更進一步的理解啄木鳥的生態習性。還沒有出門看小啄木沒關係,可以看看鳥店長話的可愛的小啄木。

這期因為寫太多沒寫到樹洞的利用,所以鳥店長就畫了小啄木工班在樹上施工,

底下五色鳥仲介帶了一些會利用次級樹洞的鳥類在看房子。很有意思的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同場加映,前面提到台灣最小的是小啄木,北美最小的是絨啄木(Downy woodpecker)

raw-image

*絨啄木、雄*渥太華、加拿大*雄鳥的頭頂會有一小塊紅斑*

raw-image

*絨啄木、雌*渥太華、加拿大*雌鳥頭頂就沒有紅斑了*

raw-image

*北美黑啄木*渥太華、加拿大*全黑的啄木北美沒有喔!這個黑啄木還是有白色的部份*

raw-image

*北美黑啄木*渥太華、加拿大*還記不記得五色鳥是粗脖子鳥?這張就可以知道啄木鳥的脖子有多細了*


11會員
29內容數
自從進入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之後就開始接觸潛水。和蘇焉老師學習潛水很辛苦的,但是也真的充實且快樂。畢業後一直從事著潛水教學、海洋生態調查、水中攝錄影等。這邊也會把散落在各地的舊文章重新整理轉貼過來,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生態潛水人眼中的海底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