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鼎卦初六 利蒼 助漢高祖打天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易經故事 鼎卦初六 利蒼 助漢高祖打天下


https://youtu.be/8B09sEmmpSA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鼎:食器,三足圓形或四足方形。

顛:頭上下倒轉,引伸顛倒。

趾:腳的最前端,即腳趾。


利:以刀割禾,引伸鋒利、利益。

出:離開洞穴,引伸外出。

否:根向下找出口,引伸困難、否定。


得:路上拾到貝幣,引伸獲得。

妾:有罪而充當僕役的女子。

以:胎兒離開母體,引伸並列關係。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子:頭有胎毛,腦囟未合的小童。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足踩人頂招來殺身之禍。


意思是顛倒的鼎,鼎腳朝天,所得利益全部喪失,有罪而充當僕役的女子誕下兒子,沒有殺身之禍。


助漢高祖打天下的利蒼,可解爻義。


利蒼(—前186年),湖北人,《史記》記載為利倉,《漢書》記載為黎朱蒼。


利蒼勇武有謀,本是西楚霸王項羽部將。

劉邦起義時,投在劉邦麾下,有不俗戰績,是劉邦麾下不可多得驍將。


利蒼妻子辛追,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於秦朝出生,父親辛夷是西漢初年,封國長沙國的臨湘侯。


辛追16歲,準備嫁給江夏王府當晚,韓信率領重兵圍城,辛追未婚夫不願投降選擇輕生,辛追活了下來,淪為俘虜。


韓信對辛追產生感情,劉邦發現後,強娶辛追納入宮中,讓她懷有身孕。

辛追得知韓信被陷害慘死後,絕望逃往宮外,生下的孩子被劉邦妃子帶走。

走頭無路最後投靠利蒼,生下兩個孩子。


劉邦初建政權,為籠絡人心,共同對抗楚霸王項羽,特意把功勞最大的八個人,加官晉 爵,封為王侯,分別是:齊王韓信、韓王信、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梁王彭越、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


項羽戰敗,劉邦政權進一步鞏固,異姓王失去用處,劉邦年事漸高,對這些開國功臣疑慮重重,唯恐他去世後,異姓王會造反。


劉邦努力削除異姓王的分封和權力,異姓王的結果都十分悲慘,不是被廢就是被殺,只有長沙王吳芮得以獨存。


劉邦沒對吳芮下手,一方面考慮到長沙國緊臨軍事強大的南越國,擔心萬一把吳芮逼急,會聯會南越國叛亂。

另方面是吳芮處事低調,對劉邦頗為忠心,劉邦暫時放過吳芮,派心腹利蒼去長沙國監視吳芮。


漢高祖九至十年,利蒼攜妻子辛追,滿周歲兒子利豨到長沙國任職。


高帝六年(前201年),吳芮出兵閩地途中,因病去世。

長子吳臣世襲爵位,成為新一代長沙王。


淮南王英布是吳芮女婿,平時與吳芮幾個兒子都交情匪淺,暗中聯絡吳芮兒子吳臣,聯合他一起舉兵叛亂。


利蒼得知消息後,認為不利於長沙國長治久安,多次勸諫吳臣,獻計誘殺英布,為劉邦鞏固政權立下大功。


劉邦論功行賞,長沙王之子吳淺、利蒼因此封侯,利蒼成為第一代軑侯,食邑七百戶,封地在江夏郡軑縣。


辛追生下的孩子,後來成了漢文帝,利蒼因此封為長沙國丞相。


高后三年(前185年),利蒼去世,妻子辛追年未滿三十歲。


利蒼兒子利豨成為第二代軑侯,利豨年少,府中事務由辛追夫人主理,侯府在她打理下,更加興旺。


辛追夫人極懂得享樂,府中常常絲竹不斷,高朋滿座。


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利豨死亡,年僅三十歲。


丈夫及兒子英年早逝,辛追發現再榮耀的生活,阻擋不住衰老來到,為在死後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辛追夫人為自己營造陵寢,斥巨資準備大量漆器等作為殉葬品。


辛追在長沙住了三十餘年,漢文帝十五年(前165年),五十多歲的辛追,在病痛中去世,漢文帝悲慟不已,下令厚葬生母。


陪葬品兩件薄如蟬翼的絲綢衣服,直裾重四十九克,曲裾重四十八克,被命名為「素紗襌衣」,是稀世。珍寶


長沙為漢長沙國首府臨湘縣所在地,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其家屬的墓葬。

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墓地,故稱馬王堆。

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墓。


1972年,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發掘馬王堆一號墓。


發現年約五十歲女性屍體,有「妾辛追」或「妾避」骨質印章。

墓主是辛追(前217-前168年),她是長沙國臨湘侯辛夷女兒,嫁與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誕下兒子利豨。


辛追遺體,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髮尚在。

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屍。


辛追夫人解剖後,腸胃道有138粒半甜瓜子。

她有冠心病、動脈粥狀硬化、多發性膽結石。

按病理推斷,可能是吃下漢文帝送來西域進貢瓜果,膽絞痛發作引發冠心病致死。


2019年,有學者認為辛追本名「避」,「辛追」可能是誤讀。


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二號、三號墓。


二號墓主人是利蒼,墓內發現三枚印章:「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利蒼」,表明墓為第一代軑侯利蒼本人。


三號墓主遺骸屬三十多歲男性,是在湖北荊州出生的利豨,利蒼去世後,利豨繼承家族封號,成為第二代軑侯。


三號墓出土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字樣,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


一號墓在構建時,分別打破二號墓和三號墓封土,下葬年代應再晚些。


「遣策」竹簡詳細記載,一和三號兩墓隨葬品情況,是發現同類竹簡中最完整兩批。

一號墓出土三百一十二枚,三號墓出土四百一十枚,內容均為逐件記錄隨葬物品,名稱、數量和各種物品的分類小計。


馬王堆漢墓發現大批帛書和兩卷醫簡,均出自三號墓東邊箱長方形漆盒中,除《周易》和《老子》甲本、乙本,有今本傳世外,絕大多數是古佚書。

(由此證明漢以前沒有《道德經》)

還有兩幅古地圖,是中國考古學上古代典籍資料,一次重大發現。


1983年10月,十七歲少年許反帝,盜取湖南博物館三十八件文物。


許反帝母親許瑞鳳是大學法律系教授,為銷毀證據將十件國寶文物,燒成灰沖進下水道,其中包括四十八克的曲裾素紗襌衣。



0會員
160內容數
述而不作 貼近真實 frogwong於1980年開始從事傳媒行業,由紙媒(報章、雜誌)記者晉升至總編輯。 2015年退休離開傳統媒體,進入自媒體領域,創辦山寨廣播。2022年開始述而不作,搜集公開資料,去蕪存菁,用最貼近真實方式,還原歷史。 山寨廣播網站 frogwong.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