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攝影研究所,在學什麼——SAIC 芝加哥藝術學院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攝影的人】系列由敘光室策劃,專訪攝影留學的學員(或我們的好友!),將這份學習經驗分享給同樣喜愛攝影的大家。


*謝謝訂閱者的支持,本篇為 bonus article*

*本篇受訪者在學中,預計2024畢業*


文章摘要

  • 藝術留學的初衷:為何選 SAIC?
  • 系上課程與風氣
  • 芝加哥 vs 紐約——藝術氛圍比較
  • SAIC 特殊的入學作品集篩選過程
  • SAIC 的學費與畢業條件
本次受訪者:白哲

本次受訪者:白哲

專欄很榮幸訪問到目前就讀於芝加哥藝術學院(以下簡稱 SAIC)的白哲(Che Pai),筆者進行訪談時非常興奮,因為 SAIC 的攝影研究所,持續在美國 Best Graduate Schools 霸榜前三名的位置,只要能訪問到厲害的人,就覺得很超值!

藝術留學的初衷:為何選 SAIC

決定申請美國研究所之前,白哲已經從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因為身邊不乏有藝術領域的朋友,長期接觸之下,就有了出國唸書的決心。

由於有認識的朋友就讀 SAIC,白哲得知那是一間多元生猛且受觀念藝術影響很深的學院,也因為感受到朋友程度的明顯提升,所以決定申請看看。

受訪時已在第四學期的白哲,覺得出國留學完全是正確的決定!去的時間剛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且做事情的方式懂得拿捏程度的年紀。

攝影系課程評圖一景

攝影系課程評圖一景

系上課程與風氣

系上鼓勵學生以攝影為基底,加入裝置、投影、雕塑等複合媒材作為嘗試,比較不單方面鑽研平面影像的內容。

白哲在學院裡遇到很多啟發性、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也發現學校裡面的人,沒有人只做攝影,都有兩個以上的專長,例如教編織的老師,以前也做過表演藝術,白哲覺得這種跨領域的學習啟發,不只針對作品本身,而是收斂創作的過程與思慮。

白哲與我們分享一門有趣的課:Radical Approaches: Blending Photography and Book Structures,中譯為「極端手段:攝影與書籍架構的融合」。

這門課的老師會先示範古典暗房以及製書(特別是盒裝書)技法,學生接著以此完成兩件手工書作品。這種存在兩種必要條件下的創作,筆者認為難度很高,但絕對進步神速。

上圖為白哲在這門課的作品《The Install Situation》,將表演藝術的演出紀錄製作成一本書,以攝影攝影書的方式回應原為動態的展演過程,

芝加哥 vs 紐約——藝術氛圍比較

白哲對芝加哥這個城市愛怖交織,市中心很髒很臭,晚上十點過後幫派活動踴躍,只能打趣說槍響不在兩條街內都算安全。

在芝加哥生活兩年有餘,白哲覺得與紐約相比,芝加哥雖然沒有紐約精緻,但社群營造反而是這個城市的強項,在地不少經營二、三十年的實驗團體。SAIC 的老師普遍有自營運空間,會跟學生密切合作,所以藝術圈的人際關係網路非常密切

整體來說,芝加哥的圈子之間合作性比較高,大家互相提攜,而紐約盛行極致的個人主義,主流的選擇為高端藝廊或藝術家個人品牌,兩條路的機會都非常蓬勃。

SAIC 特殊的「入學作品集」篩選過程

前面提到芝加哥的社群連結很強,這個特質也反映在入學資格審核這件事情上。

付費即可解鎖學費、畢業條件
本篇內容共 20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學攝影的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988會員
118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