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地圖炮!非營利電子報分眾設定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機器人送信來嘍,這算是象徵電子報嗎?

機器人送信來嘍,這算是象徵電子報嗎?


我是從自己開始經營電子報以後,對電子報的形態就充滿了好奇,這封電子報是如何發送到我的信箱呢?這封信的內容真的是我需要的嗎?

碎片化資訊時代,注意力非常珍貴

在碎片化訊息的時代,我們每天被各種來源的消息轟炸,從社交媒體到早餐店的電視新聞,信息量之巨大到我們根本無法完全吸收,只能挑選那些讓我們眼睛一亮的內容。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過濾、刪除或保留那些對我們真正重要的資訊。

面對資訊,你只要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夠判斷是否值得閱讀。電子報也是如此,沒興趣的主旨、用不到的優惠、充滿廣告的內容,輕輕一滑就可以讓它們消失不見。APP 的功能也越來越貼心,讓我們處理這些不需要的消息更輕而易舉,因此,要真正觸及到受眾就更困難。

除了有資源,還要用對資源

無效的訊息不僅是浪費行銷資源浪費錢,更可能降低使用者對我們的信任,一不小心就被封鎖了,所以不濫發訊息已經是現代數位行銷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必須理解,被封鎖與取消訂閱是正常的耗損,要珍惜每次與使用者溝通的機會。

基於省費用、有內容的原則,電子報行銷訊息就不能無差別地圖炮,需要依使用者喜好、關聯性、使用週期進行篩選,區分出幾種收件者,例如:不想收到募款信、不想太密集收信、不想收到醜醜的排版(!?),再依據各個標籤進行推送,發送合適且有用的資訊。這就是分眾行銷的重要價值,也是各個組織團隊間能力的差距,如何將組織的數據轉化為有用的資產,並進行溝通。

非營利組織寄送電子報的建議

  1. 募款訊息不是越多越好,只強調募款專案會使人反感
  2. 組織做為捐款人的公益執行者(代理者),我們該做的是忠實執行公益項目,並提供正確的執行資訊,不要過度包裝訊息。
  3. 提供正確的公益資訊與技巧,例如:教育捐款人如何預防詐騙,捐款人應該有哪些權利與義務,如何監督組織正確運作
  4. 認真思考這封電子報的目的是什麼,再創作電子報。一封電子報最怕是目的模糊、訊息過多,收到的人不僅僅是無法聚焦,而且會感到焦慮。只有溝通的目的明確,傳達的資訊才能夠明確。
  5. 募款不是不行,但需要有目標。

以捐款為訴求的目標設定

幾個簡單的案例分享:

  1. 針對捐款滿 500 元的捐款人,再多捐 100 元以提高平均捐款額度。
  2. 或是去年僅捐款一次的捐款人,希望今年的捐款次數提高到 2 次。
  3. 對於即將畢業步入職場的捐款人,期望增加未來捐款金額,這樣的訴求就更需要以長期隨著捐款人的職涯來規劃,例如捐款人的升遷、加薪等等。

如果你是非營利組織的夥伴,試著去把捐款人描繪與分類,讓你的電子報寄送有對象性、有畫面,想像真的是把信寄給某人,有助於提升收件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