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韓國影集《隧道 터널》(2017)

呢喃韓國影集《隧道 터널》(20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間點設定在1985年,但是戒嚴感很低。一方面有種淡化感,另一方面覺得,也許是種現實感。

  很細緻的劇本和人物設定,循序漸進的高潮,而且帶點輕鬆的步調,但越到後面越縮緊氣氛和增加恐懼感。

  反派的定位會決定主角和整部劇的艱辛 (所謂的好不好看,或者精采程度)。

  《隧道》的反派非常厲害,是理智和惡意的代表,也是隱藏在人之中難以被發現的存在。他可以將自己裝扮得很好,但又有與人格格不入的自滿與戲謔,很真實地貼近人性。

  韓劇在演化中,有著省思社會的過程,和警世的狀態比較不同,偏向療癒。
  既重視群體的團結,也不斷強調對人個體上的尊重。在成為團體或民族的大我上,為未能達成的小我充滿失落和彌補。

  正義是什麼?除了法律、社會上的正義,被害者的正義是什麼?

  破案的意義,除了恢復社會秩序以外,代表了什麼?

  在整個過程受到傷害,卻被淡化的遺族們,需要的又是什麼?

  在大我之內的小我,能因為大我恢復平衡,而一起忘卻傷痛嗎?

  這部劇的時光旅行是有除了推理設定以外的意義的,很喜歡這點。
  在一個穿越30年的年輕熱血警察身上,可以看到當時年代的道德、堅持,以及所謂善的一面。對照到現今近代的懶散和頹喪,以及對工作不上心和沒有堅持,做出了很正面的比較。同時主角在痛苦的遭遇中,帶領以及療癒了現在甚至比他活過歲數還大的「孩子們」,是非常有趣而且細膩的設定。

  主角年約28-30,來到了30年後的現代。

  男配角,年約31-32

  女配角,年約29-30

  所以在現代,主角反而是「後輩」。他並沒有活超過多於男女配角的歲數,但在「時間」和「年代」上卻是老成而「傳統」的。

  他所代表的傳統,是正向的那面。以「前輩」的價值觀在帶領著我們這群「解放自我」的晚輩們。

  即使活過的年歲低於我們,依然有著可追尋的風範。

  在韓國長幼有序的社會中,這樣的設定更具有獨特而且值得深思的部分。


  由於東方的時間概念和西方不是一致性,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其實也不需要嚴格拘泥在物理學的角度上來看。

  即使時光旅行是西方主導的創作模式,但時間除了學術,也包含了心理和認知的部分,可以拿來玩的範圍很廣。

研究筆記:
  吃草莓的含意?

  「你消失之後,我特別想吃草莓。」
  「草莓?」
  「嗯,覺得自己很不知廉恥,都不知道你的下落。」

在韩国,这些水果背后还有别的意思?

  看韓劇的時候發現,他們非常喜歡用動物、水果來引申各種情況與狀態。


研究比較:
《與絕望奮鬥:本村洋的3300個日子》 by 門田隆將

avatar-img
Ellery的呢喃角落
2會員
61內容數
文化觀察、比較、研究的呢喃角落。想知道更多更多。無窮的好奇。 歐洲、中東,現在來到了韓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lery的呢喃角落 的其他內容
很少見以監察官為主題的影集。
「我們想盡辦法想要活下來,甚至父母不惜賣掉小孩。但你們呢?一心想要尋死。」 「那為什麼不讓想要活下去的我,認真努力嘗試從沒有的活著呢?」
早期韓國的古裝劇,有很多字卡解釋,是很好學習歷史詞彙的一個方式。
「請問,你是相信能看得見的事物?還是相信能想像得到的事物?」
「即使這世界並非以我為中心運轉,但若能守護住珍貴的東西,應該就是一段有意義的人生了吧?」 「如果是我能達到的地方,不論是搭火車或坐公車,再不然,走路也會到。只是時間比較慢。」
很少見以監察官為主題的影集。
「我們想盡辦法想要活下來,甚至父母不惜賣掉小孩。但你們呢?一心想要尋死。」 「那為什麼不讓想要活下去的我,認真努力嘗試從沒有的活著呢?」
早期韓國的古裝劇,有很多字卡解釋,是很好學習歷史詞彙的一個方式。
「請問,你是相信能看得見的事物?還是相信能想像得到的事物?」
「即使這世界並非以我為中心運轉,但若能守護住珍貴的東西,應該就是一段有意義的人生了吧?」 「如果是我能達到的地方,不論是搭火車或坐公車,再不然,走路也會到。只是時間比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