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會可以做的事Ⅰ】除了「講解」升學趨勢,何不邀請爸媽「寫」學測考題?

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學校日是爸媽與老師最重要的一回遇合際會,同樣做為孩子的後盾,未來若即若離的相處,師、長「同盟」或「敵對」,影響至關重大!在難得相處的短短數小時之內,如何凝處共識,乃至形成一定的合作默契?成為每年度新接班級導師的頭號考驗。

當前教學現場趨勢湧動,各款變革理念與和過往不盡相同的教學方式如何讓爸媽充分感知、甚至支持呢?經過幾次實驗發現,以「報告」的方式向家長「講解」升學趨勢通常爸媽無感,未若邀請爸媽親身體驗,真的動筆「寫」一回新型學測考題?

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強調「在情境裡學習」,果然攻效不同。與其老師臺上簡報說明,爸媽臺下理性冷靜地叉手胸前,單純聆聽,何不真的把爸媽更真實地丟入「升學考試情境」,讓爸媽有機會親身感受?經此一「寫」,很多東西不用特別講,爸媽也就「懂」了。

今年家長會,以最新106學測第21–24題組(揭開陶淵明的面具)為素材,邀請爸媽真實在8分鐘內試寫4題學測題。爸媽如臨大敵,方要振筆疾書,才發現題目很長,根本「疾」不得!於是大伙兒開始認真商榷題目,有的皺眉、有的搖頭輕笑,有的開始持筆畫線,投入研究。不少爸媽事後分享提及,對於大考終於切身有感,考題「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較諸前幾年,這回操作的革新是,更加「擬真情境」地煞有其事計時,並且進一步導引爸媽「檢討考卷」。

我在黑板上依題目裡人物出現的順序列出「作者、陶淵明、諸葛亮、龔自珍、杜甫、李華、浦起龍、胡應麟、朱光潛」,先測試爸媽有否辦法區分哪些可能是現代人,哪些可能是古代人?接著依文脈一一釐清他們之中,作者認同「誰」的觀點?而彼此之間「誰」又認同了「誰」?「誰」又誤讀了「誰」?……爸媽或轉得暈頭轉向,或跟上脈絡覺得興味盎然。

此題組很值得推薦爸媽一寫。它經典地呈現了閱讀理解中的多元立場,以及跨時代後設再後設的理解與評論,尤其它滿具體地展現了過去學生急著想要確認的「課本上寫的那個標準答案」反而正是此題文本意圖推翻的。或許可以稍稍緩解學生與家長急著期盼老師抄重點、寫答案的焦慮,也或許因而能夠更心平氣和地看待我在課堂上,何以總是叩問以「還有沒有其他詮解可能?」

https://goo.gl/Mu32d3

avatar-img
6會員
39內容數
2016年夏天,傳奇講堂開始著手啟動一系列的「暢談國文」計畫,希望透過創作與行動,讓更多人相信文學其實很美、很好玩。透過實際體驗參與,翻轉對於國文枯燥乏味的刻版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不管做得再好,還是有人會懷疑你;所以最重要的,是一直相信自己。《跨界玩家》
Thumbnail
一個人若甘願付出,不只是因為有責任,更是因為有愛。《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
Thumbnail
一個學期一次的親師座談會&家長日又來了,但說實在的,我是到了都市才知道有這種活動。印象中,以前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平日都非常忙碌,學校也不會舉辦什麼親師座談會這種活動,因為家長壓根不會想出席。所以,那時候老師們一個學期或學年會安排時間,在課後去拜訪學生家中做家庭訪問,好好瞭解學生平常在家的生活習慣。
Thumbnail
我們東亞的家長習慣事事管着孩子,為求培育「理想」子女,成為「好爸爸好媽媽」,即使在子女長大後仍處處情緒勒索,屢見不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不管做得再好,還是有人會懷疑你;所以最重要的,是一直相信自己。《跨界玩家》
Thumbnail
一個人若甘願付出,不只是因為有責任,更是因為有愛。《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
Thumbnail
一個學期一次的親師座談會&家長日又來了,但說實在的,我是到了都市才知道有這種活動。印象中,以前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平日都非常忙碌,學校也不會舉辦什麼親師座談會這種活動,因為家長壓根不會想出席。所以,那時候老師們一個學期或學年會安排時間,在課後去拜訪學生家中做家庭訪問,好好瞭解學生平常在家的生活習慣。
Thumbnail
我們東亞的家長習慣事事管着孩子,為求培育「理想」子女,成為「好爸爸好媽媽」,即使在子女長大後仍處處情緒勒索,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