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13
時序入秋,台北的溫度突然下降,清晨六點騎著車出門,不禁縮著頭,天氣真的有點冷。
原本前兩天就想一個人上山走走。
山沒爬成,變成摩托車大修,在往登山口的路上,明顯的感覺車子不對勁了。
趕緊調頭下山,沒多久車子就熄火,雖然木柵路上機車行林立,我卻堅持著要到熟識的車行修車。
只好穿著雨鞋,推著車,還拿了根枴杖。
十多年的車了,越修問題越多,由一開始沒機油,火車塞積碳,到後輪磨損,又發現磨損是避震器漏油,接著是後剎車皮。
該換的都換一換了,修了四千多。
當然,山也不用去爬了。
我一向很懶,懶得跑了大老遠去爬一座山。
爬山嘛,要有地利之便。
總覺得投資報酬率不要太低。
騎車三十分鐘到登山口,再走個五六個小時的山路,這才值得去走。
也因為如此,每次去登郊山總是會選擇有點自虐般的行程。
郊山和高山雖然都是登山,但高山去了後,還會想再去;而郊山行程走了一次,大約有一個星期都不會想再登山了。
由指南國小開始,沿著茶葉古道到三玄宮,再登山鵝角格山,越嶺銀河洞步道。
下切溪谷,接到北宜的萬善堂,再登山四面頭山,回到叉路口,登上十六分山,貓空尖山,來到二格中繼站,到土地公廟。
一段長長的路,記得上次不知何時走過,花了三小時才走到的。
最近運動量大減,但意外的,體力倒也沒有退步,看看時間,反而只花了兩小時三十分就推進到這。
三小時十分的時間,就走到二格山頂,再越嶺走到猴山岳,指南宮。
五小時二十八分,回到指南國小。
沒有刻意的快走,但是這輕裝的一路暢快,是傲遊山林的痛快。
郊山和高山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可以用不同的登山節奏,儘情的飆山。
上個週未,我帶著奶奶,媽媽,睿宇和妹妹一起來在鵝角格山和銀河洞越嶺步道中,走了一個小O型。
這條山路少有登山客走,是那種荒山野嶺型的山徑。
媽媽久未登山,走的小腿酸痛,回家後還痛了一個星期。
看著睿宇和妹妹邊走邊玩,還能聊天。
媽媽忍不住說,這兩個簡直是放山雞嘛!
當然啦,我從小生在台北,我以前就是標準的飼料雞。
所以不希望他們也是這樣。
雖然睿宇和妹妹一點也不喜歡運動,一點也不喜歡爬山。
但這也不代表他們就不能成為放山雞。
看著他們在山裏又跑又跳的。
我想這樣就夠了。
自己喜歡登山,以前總希望全家都會喜歡。
但現在我懂了,有些事不能勉強,有些行程我就自已去吧。
回家後,洗個澡,吃了中飯,接著就帶著他們去外木山看海了。
放山雞是不會整天待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