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以吾之名》:誓死也要以血報復的深仇

影評|《以吾之名》:誓死也要以血報復的深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Netflix看到這部韓劇的預告片,於是就點進來看。

關於本劇

2021/10/15在Netflix線上公開的韓國原創劇集,共1季,只有8集,劇情精簡不會太過冗長,短短8集每一集都很精彩。

演員陣容

主角部分,由韓韶禧飾演尹智友(吳惠進)、朴喜洵飾演崔武鎮、安普賢飾演全弼道。

劇情簡介

女主為了被殺害的父親,入了黑道並當上了警察,展開的復仇故事。


心得感想

劇透,慎入!

老實說我有點晚才看這部韓劇(2021年出的,我2024年才看),之前只聽說這部劇很夯。而現在看完之後,真的有種——這是我看過最精彩的警匪劇之感。

故事的題材本身就很有趣了,女主尹智友的爸爸是東川派的一員,因此劇初女主在班上格格不入,甚至被排擠。尹智友很不能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何是黑道,直到親眼目睹父親為了保護她而死在自己的面前,才懊悔自己沒能與父親好好共處,也很痛恨殺害她父親的人。

由於尹智友的父親是東川派,因此尹智友理所當然地認為殺害她父親的人是警察。為了復仇,她獨自一人走上了加入東川派的道路,在眾多殘酷與現實的格鬥練習中,成為了崔武鎮(東川派老大)的心腹,後來被崔武鎮派去警察局當臥底。尹智友也是在警局中,認識了全弼道,他們同為毒搜科的警察,一起追捕崔武鎮。

我認為這部劇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打鬥的逼真及劇情的精彩走向。我當時一直以為殺害女主角父親的人是警局的組長,結果看到後面幾集才驚覺:欸不是!

原來,打從一開始尹智友的爸爸就是警察,是為了調查總是抓不到的崔武鎮,才加入東川派的,這件事連尹智友都不知道(我這裡就覺得是盲點,女兒怎麼對爸爸的事全然不知?),而崔武鎮當然會覺得被背叛,自己如此信任的老友(尹東訓),居然是臥底。

所以,打從一開始,這部劇就在玩猜心遊戲,你以為的劇情不是真的劇情,大家都在真真假假中找尋著真相。而全弼道在和吳惠進(尹智友)搭檔的過程中,對她動了真心,但就在他選擇信任尹智友的同時,她卻背叛了警察。

不過後來我們可愛的小男主知道了尹智友的身世後,還是再次選擇幫助了尹智友,阻止她對崔武鎮復仇。我記得劇中有個台詞說的很好:

我每晚都會夢到,我殺了那個沒有臉的傢伙,每天這樣活著,我的臉就變了,變得臉上充滿了憤怒的殺人犯一樣,其實那是在用刀砍自己,我們不要再殺掉自己了。

這是全弼道曾經跟吳惠進(尹智友)說過的話,當一個人每天活在仇恨中,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殘害。所以後來他鼓勵女主不要再踏上復仇這條路,身而為人必須好好活著才對阿。

只是可惜的是,尹智友和全弼道兩人甜蜜過後,在最後一集劇情突然反轉,尹智友原以為自己可以放下仇恨,好好珍惜眼前這位同樣珍惜她的人,但,崔武鎮卻一槍斃了全弼道!(我好難過)

最後就是女主忿恨地殺紅了眼,單槍匹馬闖入東川派,用精湛的格鬥技殺到崔武鎮面前,與他1v1對決。結局很快的臨近,女主終於殺了他的殺父仇人,在最後的最後,為自己的父母及全弼道一家的墳墓前獻花,故事就Ending了……

這部劇可以說是完美道出:計畫趕不上變化的一齣戲。結局算半開放式,可以讓我們自行想像。不過,總體來說是非常豐富精彩的,在短短8集內容便如此多的劇情轉折,個人認為非常值得推薦!

內容總結
以吾之名
5
/5
avatar-img
莫然回首泥都在
24會員
19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賦予了生活的意義,一篇篇道出日常的感動。 在此,可以看見莫莫對周遭事物的想法,也能對她的成長歷程一探究竟…… 書評、影評、旅行、美食、個人成長及文字創作,雜七雜八、應有盡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