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部影集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令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DAY 1|細節誘發思考,「我什麼都沒做」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影集直接從男主角傑米(Jamie)被捕開始,直到與警察進行審問的整個過程呈現。「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增添了不少緊張與壓迫感,而且會使觀眾專注在每個畫面,避免錯過任何細節。
值得留意的是,傑米被捕之後的行為與態度。那句脫口而出的「爸!我什麼都沒做!」以及後面想請他爸作為陪同者時,隱約可以察覺父親在他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再者,是傑米稍微恢復冷靜後面對警察的態度。他知道該怎麼說、用哪些字給出對方想聽到的答案,展現了他的聰明。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產生「為什麼這麼聰明的孩子會被指控涉嫌殺人?」的念頭。直到結尾質詢的衝擊反轉,使這個念頭赫然轉變為「為什麼會這樣?」的難以置信,以及「我什麼都沒做」這句話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想法又是什麼?

DAY 3|學校如同地獄?
在第一集引發觀眾心中的「為什麼會這樣」後,導演利用兩位警探尋找兇器的理由,將鏡頭轉往校園的現況。隨著鏡頭跟著警探深入校園,暴力、嘲笑、難聞的氣味等等,加上老師無奈疲憊的訓斥聲,如此多的混亂,彷彿倒映出青少年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老師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對呢?
我其實挺喜歡這集隱藏在校園中的對照。以老師來舉例,Jamie喜歡的歷史課老師,實際上並不怎麼關心學生,對他來說,Jamie就是位成績好的學生而已,他並不在乎學生的身心靈狀態如何。相反地,也有關心學生的老師存在,例如詢問女學生與母親相處狀況的女老師。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做法的老師,皆不難看出來,他們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們感到相當疲憊與無奈。

偏差的意識形態早已圍繞在孩子身邊,你,有察覺到嗎?
這集更藉由警探兒子亞當(Adam)的提醒,帶出非自願獨身(incel)及厭女文化等偏差價值觀是如何影響著青少年。這些偏差價值觀就像毒蘋果般,散佈在名為社群媒體的森林裡,拿著它的時候覺得很美好,當咬下口的那瞬間,毒素開始在身體擴散。可怕的是,這些孩子們完全不覺得有異樣,因為身邊的同學大多都是如此,同樣都沐浴在毒海中,又怎會意識到這是毒呢?
也許我們都該試著坦率?
Adam不願爸爸像無頭蒼蠅一樣毫無頭緒,主動幫了他一把。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像這樣好好地面對面談話。警探面對兒子的態度,雖然口吻理性到讓我覺得像是警察在問話,不過可以感覺到他在盡力了。
或許是因為這次的談話,讓他認知到自己很少跟兒子說說話,在他解決事情後還特地回學校等Adam下課,坦率說出想花時間陪兒子、聊天吃飯。Adam也欣然接受。這段可以說是本片少數令人欣慰的片段。
當父母與孩子都願意放下無謂的面子、自尊,坦誠相對,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帶任何的偏見,相信一定能感受到彼此的關心。

結語
看完前面的兩集,依舊還沒明白Jamie的犯案動機是什麼,不過卻得以一窺校園真實的一面。混亂、焦慮、暴躁,這是我從畫面中的校園所感受到的。
「受歡迎」這件事成了孩子們心中渴望認同的指標,可是受到現今社群媒體上各式網紅、名人的論述影響,這條尋求認同的道路反而使孩子們逐漸迷失卻不自知。這些論述彷彿成了另類的「教科書」,在大人們未察覺時,悄聲無息地在孩子們心裡發酵。
即使有努力想指引學生方向的老師,但,又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呢?網路無所不在,我們又該如何教導孩子去做辨別呢?
珮姬.悅讀小天地
如果喜歡的話,請記得按愛心❤
想看更多文章,請記得按追蹤➕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支持是我持續書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