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定聚奎居:被結界守護著的美麗建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聚奎居外圍好像有「結界」,一種能量場。

那是一種經過時間的淬煉,再被好好整理、被好好珍視著的地方,才會散發著的氣息。

是那種真的能用眼睛看到的結界嗎?才怪,簡單說就是當遊客比較少的時候,整個樓房變得很安靜,走過迴廊、拱圈、樓梯,讓人產生的感受吧,那個當下變得很厚實,待在結界裡面,「靜謐」可能是最好的形容。

下雨的那天去聚奎居,我真的心整個都靜下來了,烏日的巷弄間隱藏著的這間老洋樓,它經歷好多事情,但也好好的被保存到現在,如果有去台中時,不妨花個兩個小時,到聚奎居走走吧。

凝視時光流轉的軌跡—聚奎居

隱身在平房巷弄間的華美古宅,聚奎居就位於臺中烏日大肚山腳下的鄉間小路,距離台中高鐵站只有兩公里左右,絕對值得到此一探究竟。

它的華麗精巧,在初踏入時一眼便感受得到,正身是兩層樓的西式洋樓,左右護龍則是傳統的閩式建築,東西方的建築美學融合,傳統與現代建築的交會,形成代表性的建築特色。

它的動人故事,等待著被更多旅人發現,歷經富貴人家的燦爛時光,走過一段荒廢傾頹的歲月,

聚奎居初登場,故事源自這位坐擁百甲田地,重量級的大地主

約在1930年,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陳紹宗先生出資興建聚奎居,陳紹宗先生把這棟宅第取名為「聚奎」,可以他看出最初建造時的心願—「奎」是天上的文曲星,象徵著希望陳家能夠文運昌隆。在日本時代,烏日地區曾經流行一句諺語「無錢找文堂,無米找聯芳」,陳紹宗就是聯芳米店的大股東。聚奎居採用的紅磚、洗石子、洗磨子技術都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新的建築工法,足以作為建築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見證,也能反映烏日的人文歷史。

荒蕪過後,再度重現的風華

國民政府遷台後,陳家受到了土地改革的衝擊,所收受的田租大幅減少,田產喪失,而後陳紹宗先生驟然離世,其後代陷入產權爭奪…….。滄海桑田,人事已非,這棟華美豪宅的產權幾經流轉。在幾乎荒蕪頹傾,漫長的修復工程之後,2020年開始對外開放, 

聚奎居建築立面,正面。作者拍攝

聚奎居建築立面,正面。作者拍攝


當旅人來到這裡,穿過結界、一步一步走上樓,也許你也可以感受到聚奎居散發的美麗氣息,哀愁只佔很少的成分,來這裡拍拍美照,心情也會跟著遼闊起來呢。

踏上成為藝術家的。「努力」也能是種才能的吧。師大美術系研究所努力學習中。藝術家能夠創作出一朵花、一片海、一個內心寧靜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嘉禾新村是位於臺北市歷史悠久的眷村,提供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體驗。這裡有介紹關於嘉禾新村的園區資訊、歷史演變以及特展,欣賞日式聚場、防空洞等特色建築。是一個適合獨自悠閒漫步、也可以全家一同前往、深度體驗臺灣歷史的好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中市眷村文物館等地方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Thumbnail
心曠神怡 中正紀念堂的庭院荷花池真的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四周被樹林環繞,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喧囂。這裡有一條長長的步道,當你不想走在寬廣的大廣場上時,這條步道成為了最佳的選擇。步道上總是有柔和的微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走在上面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清澈見底 庭
Thumbnail
對稱的美感 台北中正紀念堂的迴廊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這裡的景色融合了歷史、文化和自然之美,讓人感到寧靜而莊嚴。首先,中正紀念堂本身是一座宏偉的建築,迴廊環繞著主體建築,呈現出對稱的美感。 純淨的光芒 漫步在迴廊上,能夠感受到這座紀念建築的壯麗和莊嚴。迴廊的柱子高聳入雲,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精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桃園龜山公西新興街是一條寧靜的住宅區,街道兩旁排列著整齊的房屋。房屋大多是兩層樓高的磚造建築,外觀簡單樸素。房屋前的小院裡種植著各種花草樹木,為街道增添了不少生機。 街道兩側各有一排行道樹,為行人遮擋陽光。行道樹的種類繁多,有樟樹、鳳凰木、榕樹等。在陽光的照射下,樹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街道的盡頭是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嘉禾新村是位於臺北市歷史悠久的眷村,提供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體驗。這裡有介紹關於嘉禾新村的園區資訊、歷史演變以及特展,欣賞日式聚場、防空洞等特色建築。是一個適合獨自悠閒漫步、也可以全家一同前往、深度體驗臺灣歷史的好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中市眷村文物館等地方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Thumbnail
心曠神怡 中正紀念堂的庭院荷花池真的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四周被樹林環繞,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喧囂。這裡有一條長長的步道,當你不想走在寬廣的大廣場上時,這條步道成為了最佳的選擇。步道上總是有柔和的微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走在上面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清澈見底 庭
Thumbnail
對稱的美感 台北中正紀念堂的迴廊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這裡的景色融合了歷史、文化和自然之美,讓人感到寧靜而莊嚴。首先,中正紀念堂本身是一座宏偉的建築,迴廊環繞著主體建築,呈現出對稱的美感。 純淨的光芒 漫步在迴廊上,能夠感受到這座紀念建築的壯麗和莊嚴。迴廊的柱子高聳入雲,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精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桃園龜山公西新興街是一條寧靜的住宅區,街道兩旁排列著整齊的房屋。房屋大多是兩層樓高的磚造建築,外觀簡單樸素。房屋前的小院裡種植著各種花草樹木,為街道增添了不少生機。 街道兩側各有一排行道樹,為行人遮擋陽光。行道樹的種類繁多,有樟樹、鳳凰木、榕樹等。在陽光的照射下,樹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街道的盡頭是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