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的"平衡整復":他自己的體驗+客人的回饋(37/37)_汪大嫂50歲後10年高血壓的調理過程+結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老驢,67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話說老陳公益服務的對象,除了弱勢族群外,也包含行業內志同道合+一起推廣“全人平衡+科技養生”的摯友們,其中的一位約60歲的汪大嫂,服務於公益性社團法人幾十年,幫助很多傳統推拿調理行業的朋友們;至今已經持續約每週一次+為期約一年,接受老陳的身體調理;發現她的幾個身體特色:

1.曾經6~7歲學前時期,在一次被父親腳踏車騎載去醫院看病時,右腳踝不小心被捲入後車輪內,造成嚴重受傷;結果在第一次調理時,被老陳提問右腳踝扳動恢復的動作怪怪的,是否曾經有受傷過? 才驚奇的回想起來自己過去的受傷過程;更沒想到的是:這樣的不良影響,持續到現在約60歲的她,而成為了身體辛苦的記憶之一喔!

2.美國親密之旅黃維仁博士的一句名言:“人生中影響你最大的是記得的事情? 還是不記得的事情?”,他的正確回答竟是“不記得的事情!”,說明影響人生最大的事情,可能包含忘記身體曾經的受傷之外,卻也可能包含心裡上的受傷。還好,汪大嫂記得童年右腳踝受過傷的過程,期待對她整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是有限的喔!

3.後來,經過幾次連續的調理後,汪大嫂的右腳踝扳動+恢復的動作,已經正常到與左腳踝一樣了;說明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延宕處理,只要經過適當的平衡整復+熱敷守住平衡,還是可以恢復腳踝健康的喔!

汪大嫂自0327日~0507日的調理追蹤紀錄

汪大嫂自0327日~0507日的調理追蹤紀錄

4.以上汪大媽自今113年的0327日~0507日連續調理8次的紀錄,說明:

1)若以0416日金姆公司王總,指導如何改善調理的方法作分期日,則之前1/8次(12.5%)出現60餘歲的脈診結果+之後則出現3/7次(42.8%)=指導前後出現60餘歲健康年齡的比例提升30.3%=說明汪大媽經過正確追加的調理方法改善後,其脈診內在健康年齡變年輕化了。

2)若以低/高血壓值(120/170)為區分高低標準,則回顧0427日調理前後是4低到4低,0430日則是從4高到3高1低,再到1高3低。最後,0507日則是3高1低到1高3低;也是調理技術第一次發現:可能一個椎體會同時“移左移右”的奇特現象+汪大媽含頸椎/頭枕骨/胸椎6節都會大面積發生=她自小到大,可能曾經發生多次重大的撞擊/跌倒造成的(她說小時候曾經多次練習騎腳踏車跌倒。)而她是我超過1.5萬人次的調理客人中,第一位+唯一的一位,有此奇特的現象喔!

結語:

金姆公司王總的脈診分析指導是:”如果左右手c5~c11的氣血分佈差值超過25%,則顯示出各個經絡在左右手的堵塞或脫位嚴重!“。神奇的是:檢視0430日為例:汪大媽調理前後的左右手氣血分佈在c5~11差值超過25%,竟然有:

(1)調理前脈診:有4/7個+血壓4個高:(71123176/71123179)

(2)調理後脈診1:有5/7個+血壓2高2低:(67120187/63115171)

(3)調理後脈診2:有2/7個+血壓1高3低:(66114169/67111172)

請問,這不是太神奇了嗎?原來我們的調理方向,越來越靠近克服汪大媽10年來高血壓的真正病因:胸頸頭大面積的椎體同步左右移動喔! 也再次說明人體深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例如連續幾次騎車跌倒。),也是物理性的影響健康,需要堅持透過“物理性+無侵入”的調理,應該是最有投資回報的作為!反之,若不小心使用化學性藥物治療,則需要盡快回歸物理性調理會較適當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恢復的問題),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全衡養生"之路喔!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癒是與生俱來的,只要透過練習,就可以享受健康美麗的人生喔!
20會員
260內容數
人體很奇妙!具有隨時受傷(含生理+心理的傷害)+隨時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舉例,自一天勞累+一夜好眠後,就恢復精神了;到眼中風,經過脈診儀測+自我調理=也是幾天就全部恢復。我希望能夠收集個人體驗自癒的案例,以方便整理+分享,得以幫助更多人;尤其,那些類獨居老人或弱勢族群的人,可消除病痛不適+降低醫療開銷+有效恢復健康喔!
2025/02/16
老陳一位法國回來約74歲的華僑林大哥,經過在台四次調理後,脈診健康年齡平均年齡降低10餘歲;若與老陳接近的五次脈診結果比較:老陳/林大哥:70/74歲+脈診60/45歲;等老大哥回去法國9天後,因為改善為168低碳飲食+徐棟英老師肌力/超慢跑+靜坐的導入日常生活=脈診健康年齡降為39歲喔!
Thumbnail
2025/02/16
老陳一位法國回來約74歲的華僑林大哥,經過在台四次調理後,脈診健康年齡平均年齡降低10餘歲;若與老陳接近的五次脈診結果比較:老陳/林大哥:70/74歲+脈診60/45歲;等老大哥回去法國9天後,因為改善為168低碳飲食+徐棟英老師肌力/超慢跑+靜坐的導入日常生活=脈診健康年齡降為39歲喔!
Thumbnail
2024/11/30
話說近70歲的老王是某健康協會的理事長轉介給老陳,是因為他半年來發生了左肩臂痲痛的不適,開始第一次在老陳處的調理後,發現腰椎胸椎嚴重左右錯位;可能因為主客雙方對初次調理效果的認知差異,導致老陳的調理室也有憂愁的一面+尊重客人的選擇喔!
Thumbnail
2024/11/30
話說近70歲的老王是某健康協會的理事長轉介給老陳,是因為他半年來發生了左肩臂痲痛的不適,開始第一次在老陳處的調理後,發現腰椎胸椎嚴重左右錯位;可能因為主客雙方對初次調理效果的認知差異,導致老陳的調理室也有憂愁的一面+尊重客人的選擇喔!
Thumbnail
2024/10/02
話說老陳一位平衡整復的學生小高也是國內名校森林景觀系畢業+德國名校森林療癒碩士,剛好有機會小高引介其德國女同學Mary來台實習半年,體驗森林療癒前後,脈診儀可以檢測+看到的健康改善:男士1/3改善脈診健康年齡+女士1/2維持或改善。另外中醫的醫理是對應慢性病最佳的處理方法+依據喔!
Thumbnail
2024/10/02
話說老陳一位平衡整復的學生小高也是國內名校森林景觀系畢業+德國名校森林療癒碩士,剛好有機會小高引介其德國女同學Mary來台實習半年,體驗森林療癒前後,脈診儀可以檢測+看到的健康改善:男士1/3改善脈診健康年齡+女士1/2維持或改善。另外中醫的醫理是對應慢性病最佳的處理方法+依據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外婆故事:九十歲的外婆中風後的復健過程和數學能力展現。外婆的堅強和智慧令人感動,也讓人深受鼓舞。
Thumbnail
外婆故事:九十歲的外婆中風後的復健過程和數學能力展現。外婆的堅強和智慧令人感動,也讓人深受鼓舞。
Thumbnail
昨晚,媽媽打來說外婆得了小中風,人在醫院住院觀察,希望周末我能提早回家。 可是怎麼會? 外婆大概是我見過最健康的老年人之一,不僅皮膚淨白透亮、聲音相當宏亮、非常注重養身之道、飲食也相當乾淨。 所以怎麼會?
Thumbnail
昨晚,媽媽打來說外婆得了小中風,人在醫院住院觀察,希望周末我能提早回家。 可是怎麼會? 外婆大概是我見過最健康的老年人之一,不僅皮膚淨白透亮、聲音相當宏亮、非常注重養身之道、飲食也相當乾淨。 所以怎麼會?
Thumbnail
年輕就是本錢,年老就是負債,每個人都有年輕的過程,也終會有老去的一天,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不必掛懷。雖說如此,如果我們不要把年紀放在心上,年老也未必是負債,全憑我們一念心。 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無畏布施」相對應的果報是健康和長壽,這個說法完全呈現在百歲醫生陳奎村的身上。在一次的偏鄉義診任務中,有
Thumbnail
年輕就是本錢,年老就是負債,每個人都有年輕的過程,也終會有老去的一天,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不必掛懷。雖說如此,如果我們不要把年紀放在心上,年老也未必是負債,全憑我們一念心。 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無畏布施」相對應的果報是健康和長壽,這個說法完全呈現在百歲醫生陳奎村的身上。在一次的偏鄉義診任務中,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