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下的僑生故事--陳欽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陳欽生的生命故事

陳欽生先生是馬來西亞人,原計畫至英國留學,因一念之差最終來到台灣成大就讀化工系。在台灣,因為中文不好跟不上進度,時常到美國新聞處讀書。某次沒有前往讀書的日子,新聞處恰巧發生爆炸案,被認為是疑犯的陳欽生,從此開始他數十天被刑求的苦難,和12年的牢獄之災.....


一日回家路上,調查局人員假冒陳欽生親戚將其誘騙上車,並在接下來數天裡嚴刑拷問陳欽生,逼迫其承認作案。在真兇落網,陳欽生以為能回到大學時,調查局卻狠毒地說:「我們抓你來就沒有想放你回去」、「定案一件有200萬獎金」、「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今日我們沒有面對過也難以想像來自政府機關如此直接的惡意,何況一個遠在異鄉毫無勢力的僑生,如果政府不僅無法信任,還展現如此惡毒的面貌,該有多絕望?


母子相見

raw-image


影片裡最讓我觸動的是這個象徵母子相見的剪影,陳欽生的母親等不到孩子的信件,毅然決然選擇遠渡重洋到一個獨裁國家,即使多次受阻也要見上孩子一面。陳欽生回憶當時沒有想過母親會來,見到她時甚至不敢相認,母子兩人隔著鐵窗、隔著電話,相顧無言,只能讓媽媽保重身體,並保證自己會好好活著,回到馬來西亞團聚。只是來台灣讀書卻進了監獄,讓母親如此奔波,此刻他的內心該有多麼心疼,多麼自責。


不是所有傷痛都會痊癒

傷害不只在當時,也在今日,曾經幫助過陳欽生的朋友--王繡榕女士不願回憶傷心事沒有接受訪問;長期以來陳欽生也不願回憶此事,在林世煜老師採訪他時,甚至說「林先生,你害我想起這些事,你會害死我」。直到多次回憶、講述自己的故事後,陳欽生才漸漸能面帶微笑、較為平和地重述自己的過去,即便如此,心裡的創傷依舊存在。我有朋友也是如此,所以很能體會雖然面帶微笑講故事,心中卻在淌血的心境。


如何療傷?

這部影片提醒我們的是,轉型正義的面向除了歷史、法律等理性的層次,還有受害者的感性層面,這不是簡單的「悲傷」可以概括,在威權迫害下,陳欽生作為人的一切情感,都將受到生活在自由年代裡的我們無法想像的傷害。對於這些受害者,我們能提供的幫助的其實很少,如果沒有人能聆聽他的故事,深埋在心中的創傷無從抒發;當我們期待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回憶傷痛對他們是不是也有可能變成二次傷害?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當他們需要時,當一個合格的聽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響力》#11 權威(下) 進階:如何應對權威影響?這三種象徵可能在操弄你這篇文章探討了權威核心觀念和個人能否識別並抵抗意圖操弄的策略,包括了頭銜、衣著和身分標識。文章建議讀者自我反省並思考權威的真正專業性和誠實度。此外,文章提供了成為權威和適當穿著以獲得信任力的建議。結語指出盲目服從權威可能導致危險,並呼籲讀者要自我思考以避免此情況。
    Thumbnail
    avatar
    Gimmy
    2024-04-22
    在藝術的威權下,繪畫如何說出自己的話?閱讀噴汀曼《繪畫獨立 不是宣言的宣言》「藝術」的概念,其實是這兩三百年才發明的概念,而人類繪畫的行為卻很早就有了。然而隨著當代藝術越來越重視理念、哲思的重要性時,繪畫的技巧、繪畫獨有的感性、語言等等都被這些觀念性的東西給壓抑了。
    Thumbnail
    avatar
    洪七
    2023-11-08
    《生命之舞》 --- 蒼白與華麗,命定與重生的交錯,威權歷史下的親子流離悲歌,在探戈樂舞聲中燦爛重生。吟一曲歷史悲歌的蒼涼,舞一首鏗鏘有力的抗爭... 當年威權政府打壓人民抗爭的黑暗歷史,造成了多少家庭親子被迫流離分散的異地悲歌,在輾轉多年之後的尋根之旅,得到了最好的療癒。一名在異鄉長大的遊子,總覺得被一股抑鬱多年,難以名狀巨大深沉的孤寂與悲哀所困,找不到屬於自己生命真正的所依。
    Thumbnail
    avatar
    輕煙飄過
    2023-10-12
    在威權統治下追尋自由:讀黃克武的《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透過理解這些「胡適在台灣」的內容,我們或許更能夠了解到:在一個噤聲的時代,有理念的人、對現況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怎麼合理的、更好的發揮他的影響力;但又試圖不為自己和他人招來政治上的災難?
    Thumbnail
    avatar
    傅元罄
    2023-07-03
    《惡水真相》 --- 不畏強權威嚇,用生命拍出震撼人心的真相!拍照時要冷靜自持,別讓情感起伏左右你的專業判斷,才能拍出真相,替弱勢發聲伸張正義!  2011年強震與海嘯侵襲日本東北部,造成1萬9000人罹難,福島核電廠6座反應爐裡的3座...
    Thumbnail
    avatar
    輕煙飄過
    2021-05-06
    【職場讀書人選書】威權政治下的意外產物 台灣搖滾樂的源起—《我們的搖滾樂》在這個沒有人不知道五月天的年代,或許難以想像搖滾樂,曾經被認為是一種見不得人的文化,卻又奇蹟似地在威權政府下發展。透過追溯這段歷史,也會讓人更加了解「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只是一種否認現實的癡心妄想。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0-11-20
    【貴圈真亂】公審教育(下)——招名威的課堂我並不認為這是在玩文字遊戲,我理解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文字時,或許沒有太多意識,不過,語言是思想的凝聚,不同的話語的組織方式,就代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意識形態。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玩文字遊戲~就像人們常說的——說話是藝術。那就一起玩,一起跳。
    Thumbnail
    avatar
    簡易
    2020-05-15
    avatar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
    2012-09-20
    avatar
    雙魚鏡方格子檔案館
    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