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對「灰色作戰」的自主應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n line with the remarks made by Wu Rui-ren (on Chinese Imperialism) and Eric Chu (on a civil war for democracy), I will interpret the recent events through the lens of "gray zone warfare" from PLA.  配合吳叡人(中國帝國主義)與朱立倫(民主內戰)的概念,我會以中共的「灰色作戰」來理解近周以來的事件。

If Communist China does not invade Taiwan through "conventional warfare", but instead undermines Taiwan's autonomy through "gray zone warfare", the situation would be as we are witnessing now - many people will voluntarily take to the streets to defend our democracy, engaging in a civilian defense.  假使中共國不以「傳統作戰」侵略台灣,而是以「灰色作戰」侵害台灣主體性並著手實施,狀況就會是現在這樣子---會有很多人自動衝出來,為了保衛民主,進行civilian defense。

In fact, this is precisely what happened in Hong Kong previously, except that Hong Kong has already come under China's sovereignty, with the opportune moment having passed.  其實,先前香港就是這樣,只是已經主權歸屬中國了,時不我與了。

In other words, with the current PLA sudden military drills externally and social unrest internally, the widespread street gatherings represent an implicit "rehearsal" to defend Taiwan - the people are really piss-off, they are reacting whatever nedded.  換言之,現在外有中共軍演,內有社會動盪,遍地的街頭集結,是一種未明言的保台演習---人民生氣了,自主對應灰色作戰。

This is an extra chapter to the yearly Han Kuang military exercises, but fully driven by civilian mobilization. 這是年度漢光演習的番外章,卻一切由民間自主動員。

This perspective allows us to integrate the behavior of Minister of Defense Koo Li-hHsiung, who did not "get into the cave" (corresponding to formal warfare), but instead established an new "emergency response center" (corresponding to a form of gray zone warfare).  這觀點,可以將顧立雄不「進洞」(對應正式作戰),而是新設「應變中心」(對應一種灰色作戰)對處的行為,整合起來看了。

The overall picture is now clearer.  畫面現在大致明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臺語片《瘋女十八年》:成為臺灣社會對精神疾病看待的回望很多臺灣人都聽過瘋女十八年這個詞,不過比較年輕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它的起源是一部電影,是由白克導演拍攝,於1957年上映的臺語片。但由電影的傳播,臺灣社會大眾談論到「瘋」或「瘋人」,只要沒親身接觸過的,就會以此具體的形象來認知。
    Thumbnail
    avatar
    阿宏的心意/藝作文簿
    2024-02-07
    《對台灣的啟示:以色列在戰時的社會韌性》讀後感無論是台灣人民或是中華民國台灣當局,台灣現階段的狀況,實在無法和以色列和其國民的條件相提並論,《對台灣的啟示:以色列在戰時的社會韌性》是不正確的啓示,只會誤導台灣人民維持現狀,無法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將使台灣人民只會對抗北京的中央政府,永遠不可能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
    avatar
    Sherry
    2023-12-04
    台灣媒體亂象對社會的影響:倫理倡議和教育的重要性臺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 Youtuber, 錫蘭Ceylan 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
    Thumbnail
    avatar
    Sean Hsiao
    2023-09-21
    讀書筆記:向下扎根!我從德國公民教育讀本談權利,對台灣社會與教育的三個思考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avatar
    克里斯汀
    2022-02-12
    原獨火塘|名字,語言,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真的有心?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2-01-27
    《那就唱歌吧》:轉型正義與台灣社會的對談  #海島演劇 #那就唱歌吧 #轉型正義 #心得向 文中較多個人觀點 #爭議性 觀看前請保持和平包容友善   接續上文所談到台灣自身的轉型正義問題,現在主流討論圍繞著兩個主軸,分別是國民黨版本的民主轉型已完成論調,與民進黨的過去錯誤未彌補主張。   以下所述的「現行的轉型正義」將以「促進轉型正義
    avatar
    王水星
    2021-07-18
    建築與社會的對話 – 2021年夏天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看見台灣建築從2021年7月8日開始,在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博物館中,裘的團隊將呈現台灣的建築還有社區再造的案例,有別於比賽型的大型建築,裘選擇的案例具有更多的文化特色,例如作為宜蘭河慶和橋人行用的津梅棧道,由太平山林業作為靈感而生的羅東文化工場,台中豐原花博竹跡館等等
    Thumbnail
    avatar
    Stevehuang
    2021-06-17
    從「清冠一號」談經典「傷寒雜病論」,以及台灣社會對中醫的偏見你也對「清冠一號」有興趣嗎?讓我們從經典「傷寒雜病論」開始講起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1-05-22
    從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探討在社會中對某些議題的漠視處理 節錄「讓文字打破沉默——陳昭如《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此報導如下:「作者:陳心怡 / 2014-03-25 「2005年秋天,南台灣的小鎮充斥著逼人的暑氣,將近三十度的高溫,熱得人直冒汗……婉柔獨自坐在教室裡,因早起的疲倦而感到些許睡意……她模模糊糊睜開雙眼,站起來想把窗子關上,突然被
    avatar
    小熊
    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