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山,找不到的灣:談《我在這裡等你》觀影心得與《斷背山》的互文性(有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台灣的同志電影走得比社會認同還要快,也難怪說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台灣和「同志」密不可分的綁束在一起,我們都在一波波浪潮中找尋自己的認同,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事,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就是造反。


所以台灣其實不缺同志電影,尤其在後同志時代,在BL劇成為大宗以後。於是現在難以再拿出那些過於老套的糾結劇情,雖然糾結的故事還在繼續。好考驗,當同志已經從題材變成背景。

該拍的不是同志電影,而是主角是同志的電影,或是,愛情發展於同性間的電影。


《我在這裡等你》遊走在曖昧的邊界,不論同志,就像這到底是愛情電影、公路電影,還是奇幻片?每一點都下的很輕。


先聊它被批評的原因,第一個是「以BL作為宣傳賣點,卻沒有BL」。我想問到底,什麼是BL?什麼是同志?又什麼是愛情?

我也反感於在BL盛世中的刻意營業,久了都變成陳腔濫調,很無聊。慶幸的是演員本身已經公開有另一半,CP粉可以節制的嗑(對我就是會不節制的人)。

但這個控訴中我不能接受的是批評劇情沒有或不夠「BL」,《我在這裡等你》其實蠻顛覆與台灣經典同志公式(而BL劇加強延用),必有親熱戲。《我在》的劇情止於曖昧,沒有強烈的火花,更沒有說破這到底是不是愛。但溢於言表的都是愛,「吃醋」、「不小心親吻」、「壁咚」、「偷笑」等等元素都在暗示這份感情超越了友誼,進入了曖昧的境界。


《我在》表面上是愛情的萌芽,實際上談跨越時空的牽絆。在種種謎底揭曉後,情感的堆疊已經達到高潮,又何須用慾望來傳達?


但這牽扯到第二個被批評的點,敘事不夠清楚。這學期我修習了「廣電劇本寫作」,在課中遇到的挫折讓我完全可以理解《我在》的問題,想說的無法讓觀眾理解,伏筆變成bug,需要自行思考後強行合理化。

《我在》的敘事橫跨多的時空,金潤發的童年、金潤發遭家暴遇見俞心姐姐後、天宇的研究所時期、天宇出書遭遇抄襲爭議、阿翔與天宇相遇(主線)、天宇回到香港、天宇回台灣找夏夏、天宇回香港重新寫信、天宇再訪台北發現變遷。


每一條時間線都有對應的事件,但採用交錯時序,甚至時空重疊。觀眾的手邊沒有紀錄邏輯與事件的筆記本,也可能像我到後來才發現這是奇幻片(?)。時間線太多卻未能梳理乾淨,導致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就像明明理由足夠充份,卻沒能有條理的把證據說明白。


不過這確實是依涵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雖然在敘事上有些問題,但劇情、情感、鏡頭、符號我是真的都很喜歡。


可以說我過度解讀,但我覺得《我在這裡等你》藏了很多同志電影/戲劇/小說的影子。

兩人一狗的戲水,讓人想起周華健<傷心的歌>的MV,電視劇《孽子》中的阿青和趙英轉身為小偉和佑佑,這一次他們走出封閉的學校、父權之家,來到海邊,就像男孩間的玩耍,卻也帶有曖昧般的親密。

同時無人的秘境也讓人想起《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馳騁在公路上像是《(真)新的一天》,又像是《麥特與麥斯》中沒有播出的畫面。

阿翔抱怨天宇「從不記得這些小事」,像是《陳情令》中藍湛對魏嬰的失落。

旅館裡昏暗中的霓虹燈光,有《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KTV的既視感。

片中張國榮這個巨大符號,致敬了哥哥的酷兒身份。

而我最想提及的是後段劇情中,天宇終於進到阿翔的房間,發現阿翔其實關注著自己,夏夏更是強調「他的東西我都沒有動過,我想他喜歡這個樣子。」呼應了《斷背山》中埃尼斯拜訪傑克的父母,發現傑克私藏兩人襯衫,以此證明對埃尼斯的守護。


然後我頓時覺得,《我在這裡等你》和《斷背山》間有點很多的相呼應。


在《斷背山》中,埃尼斯和傑克在斷背山上相戀,卻也一生都困在斷背山上。而《我在這裡等你》的天宇與阿翔則是因為鯨逝灣重遇,始終在不斷找尋鯨逝灣的路上。


《斷背山》中,兩人最後一次見面不歡而散,埃尼斯不斷等待傑克的來信,等到的卻是噩耗。《我在這裡等你》中,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承諾「明天」有話要說,明天卻沒能見面,天宇在香港等阿翔,等到的也是噩耗。


在故事結尾,埃尼絲看著兩人的襯衫與斷背山的明信片對傑克發誓會永遠守護他。而天宇則是以行動試圖挽回遺憾,待兩人重遇。


表面上看來,雖然雙方未能在一起的原因不同,但都與自己的選擇有關。在《斷背山》的幾十年後,《我在這裡等你》看似終於能夠彌補遺憾,我卻始終覺得結局不是美滿的。


天宇試圖再寫信給金潤發告訴他不要去台北,於是再訪台北,發現人事物都有了改變。

夏夏變成了小芸,和男友開了咖啡廳。而張國榮辦了即將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

就在這時,天宇終於遇見了金潤發。


然而現實是,我們明明再也看不見哥哥的演唱會。哥哥與阿翔的復活,是不是只是天宇的期盼?就像一場夢一樣。


但換個角度看,電影開始於天宇到台北遇見阿翔的2020年,現實是疫情肆虐煙火節停辦,但天宇卻能和阿翔自由的在城市、鄉間、煙火節穿梭。

那到底哪一場是夢?


還是這段感情就像俞心和天宇的小說,像夏夏所說阿翔的幻想筆友一樣,都只是一場幻想而已。


雖然街頭鬥爭、憂鬱、家暴、死亡是殘忍的,但電影用了大量唯美的鏡頭包裝,場景也多在少人的秘境。不如斷背山被認為是幻想但確實真實存在的地方,「鯨逝灣」反倒是幻想卻被認為真實存在的地方。

電影不斷的顛倒又顛倒,所以什麼是真的?

所以是真是假重要嗎?

如果只是金潤發和天宇各自做了一個有彼此的夢,那他們算是愛過嗎?


用一個詞形容《我在這裡等你》,我會說就是「曖昧」。

也可以說電影很模糊,但我覺得比起模糊,更像天宇混亂的記憶中阿翔那張朦朧的臉,似有所無。


最後我想說的是,電影中原本「要死的」的是天宇,但他選擇活下來的原因是因為金潤發(其實是阿翔)告訴他:「天宇,你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但最後走的是阿翔,是金潤發,於是天宇也用寫信的方式試圖阻止金潤發去台北,並且期待兩人的重遇。天宇未說出口的潛台詞也是:「阿翔(金潤發),不要死,我在這裡等你。」


不論結局有沒有HE,不論兩人有沒有相遇,他們都在試圖尋找、等待、拯救對方。

不論這裡是哪裡,不論正行還是逆行,我都在原地等你。




2024年6月24日寫於Instgram

電影:《我在這裡等你》(2024)

觀影日期:2024年5月14日、2024年6月14日(二刷)






avatar-img
4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過各頻道的電影解說、分析和二刷,我想有更明白劇情和電影內涵。 首先我想說,當然以「同志電影」定義《俘虜》是完全不夠的。我自己也認為《俘虜》的核心在於中西方的文化衝突,而同志情感只是呈現的手法。 《俘虜》寫的愛情是壓抑的,全片最震撼的畫面僅僅在預告片的那一吻(實際上是兩吻)。 電影雖然有意告訴觀眾
上學期的畢製發表會,一位學姐提到了袁瓊瓊<自己的天空>是啟發他投入女性研究的作品,從那時候就很期待<自己的天空>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其實情節沒有太多的驚豔與震撼(在看完歐陽子以後),像是將秋葉、燭芯等情節融合,談年齡差、伴侶位置的轉變以及女性的自主。我很喜歡結尾的安排,讓我想起了《家有喜事》。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真)新的一天; 真(新)的一天: 真的一天; 新的一天; 真新的一天; 真心的一天。 三個寂寞的靈魂。 真正流動的不是性傾向,而是恨與愛。 像一個不穩固的水平,搖啊搖。 搖到最後灑了一地的,是對這個世界的留戀。 既然時光不能倒流,又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之前看過很多人調侃這個譯名,認為不是「下女的誘惑」而是「小姐的誘惑」,為此我當時也想了很久,得出了以下的心得。 在兩場騙局中,其實兩人都在誘惑彼此。但「下女的誘惑」是解救,「小姐的誘惑」是無能為力。
經過各頻道的電影解說、分析和二刷,我想有更明白劇情和電影內涵。 首先我想說,當然以「同志電影」定義《俘虜》是完全不夠的。我自己也認為《俘虜》的核心在於中西方的文化衝突,而同志情感只是呈現的手法。 《俘虜》寫的愛情是壓抑的,全片最震撼的畫面僅僅在預告片的那一吻(實際上是兩吻)。 電影雖然有意告訴觀眾
上學期的畢製發表會,一位學姐提到了袁瓊瓊<自己的天空>是啟發他投入女性研究的作品,從那時候就很期待<自己的天空>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其實情節沒有太多的驚豔與震撼(在看完歐陽子以後),像是將秋葉、燭芯等情節融合,談年齡差、伴侶位置的轉變以及女性的自主。我很喜歡結尾的安排,讓我想起了《家有喜事》。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大概是預告的電影配樂和宣傳的文字觸動我了,所以我想今年暑假最後一次衝電影院就獻給《九槍》。 一走進影廳就感覺A廳好像特別大,我還坐在中間的中間,我想電影在特別大的影廳放映是電影院自有用心,等著好好感受這部電影。 其實我在看每部電影之前都知道我會得到什麼,通常我也只看我想得到的電影,
(真)新的一天; 真(新)的一天: 真的一天; 新的一天; 真新的一天; 真心的一天。 三個寂寞的靈魂。 真正流動的不是性傾向,而是恨與愛。 像一個不穩固的水平,搖啊搖。 搖到最後灑了一地的,是對這個世界的留戀。 既然時光不能倒流,又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之前看過很多人調侃這個譯名,認為不是「下女的誘惑」而是「小姐的誘惑」,為此我當時也想了很久,得出了以下的心得。 在兩場騙局中,其實兩人都在誘惑彼此。但「下女的誘惑」是解救,「小姐的誘惑」是無能為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去你去過的地方 看你看過的電影 想你想過的日子 就只能這樣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小說可以這麼寫。 把內心渴盼的、質疑的、崇敬的、熱愛的、想念的⋯⋯通通以虛實交錯的方式融入小說情節裡,像是在看盧導的臉書記錄生活,也似是在看一位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男子梳理人生這趟奇幻的旅程。 盧導在書中寫道:「我愛的人都離開我,連我幻想出來的,也要離開我。這一點也不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去你去過的地方 看你看過的電影 想你想過的日子 就只能這樣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小說可以這麼寫。 把內心渴盼的、質疑的、崇敬的、熱愛的、想念的⋯⋯通通以虛實交錯的方式融入小說情節裡,像是在看盧導的臉書記錄生活,也似是在看一位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男子梳理人生這趟奇幻的旅程。 盧導在書中寫道:「我愛的人都離開我,連我幻想出來的,也要離開我。這一點也不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Thumbnail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或許,在試圖與《同志文學史》互相拆解、檢視「台灣的發明」這問題時,仍會不自主地被另外一個主張所吸引:「『同志文學』不只是一種『文類』(genre),而更是一種『領域』(field)」。我們熟悉波赫士如何談論分類:任何一種想完美又無所不包的分類意圖,最後終將朝向一種自我矛盾的、阻斷思考(如此完全違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