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來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所有事物是否都需要賦與「意義」?
無目的與無意義是否等同「無用」?
如果是哪麼該由誰來賦與「意義」決定「意義」?
From 思想 鬥陣俱樂部 FB

Q1: 所有事物是否都需要賦與「意義」?

「存在即合理」,存在為什麼會符合道理? 才知道,所以事物都已經被賦予意義,有生命,才能認識意義。 若要再疊加意義,或使原本的意義返璞歸真,使其有全新的樣貌,那麼就是一種賦予,而賦予並不是創造,而是天賦自然形成的給予。 

因此可以回到「事物都已經被賦予意義」這句話,就知道事物存在即合理有意義,是否需要再賦予意義,端看自己想怎麼樣給予。


Q2: 無目的與無意義是否等同「無用」?

「上帝造人有目的嗎?」、「世上是否存在造物主?」,從這兩個問題著手,便可以發現,無論是否有上帝,或上帝造人是否有目的,我們都有用。 

那為什麼有「無用之用」的方法論?

因為人類的建設在地球的循環裡,就像空氣污染會在水循環裡導致酸雨的出現。 於是反過來想也是,若我們時時想著周全周到的工作生活,就會減少污染,而這樣子將心比心看似沒用的想法,卻在循環裡帶來極大的用處,這就是「無用之用」。 也是「無用之用跟「意義」的類似之處。


Q3: 如果是哪麼該由誰來賦與「意義」決定「意義」?

意義的賦予再決定,就類似我在Q2為「無用之用」解說的舉例。 存在大於本質,是因為本質疊加上意義後,就會更有存在感。 於是當生命經由付出給予而活在當下時,就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存在感,而去思考各種意義,產生正面的循環。 所以存在自然已被賦予意義,而生命付出給予的結果,會決定意義。 藉由主動付出來產生的意義總是會打動人心,所以我們才嚮往著愛,以及「施比受有福」所帶來的幸福。 從以上這段話,也能發現一樣的邏輯,行動能主動賦予意義的內涵,而行動的結果決定意義的外表。 

至此!意義已有層次與架構,彷彿擁有著跟我們一樣的三維生命,同時也證明我們人類是能持續將對象昇華的高維生物,即便對方只是抽象化的「意義」,也能讓其生生不息。



意義的來源

意義的來源


avatar-img
30會員
856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當在心中自然擁有一片海洋時,就能將世俗的愛情與仇恨,視為能量的凝聚與擴散,而能在表面上隨風起浪得共情,卻因知道愛情與仇恨的真諦,而在內心裡有著暗潮洶湧的潛移默化。 在表面上的一切終將被內心給改變後,便超越於這片海洋,而終於能回到真空中,享受真正的愛情。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無法表達的歡喜,會成為慈悲,進而想盡辦法造福。 而一顆想給予的心,會帶來無限的歡喜。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經由定義生命間距而因此產生的時間,發現刻度可以是分秒、事件、現象、領悟或境界,再透過極致活在當下的體驗,在腦海裡描繪各種可能的現在、再套用在過去與未來,而讓這一刻的瞬間成為永恆,而產生奇異點。 善用並保護好心地,保持大腦高速運轉的人生。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當在心中自然擁有一片海洋時,就能將世俗的愛情與仇恨,視為能量的凝聚與擴散,而能在表面上隨風起浪得共情,卻因知道愛情與仇恨的真諦,而在內心裡有著暗潮洶湧的潛移默化。 在表面上的一切終將被內心給改變後,便超越於這片海洋,而終於能回到真空中,享受真正的愛情。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無法表達的歡喜,會成為慈悲,進而想盡辦法造福。 而一顆想給予的心,會帶來無限的歡喜。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經由定義生命間距而因此產生的時間,發現刻度可以是分秒、事件、現象、領悟或境界,再透過極致活在當下的體驗,在腦海裡描繪各種可能的現在、再套用在過去與未來,而讓這一刻的瞬間成為永恆,而產生奇異點。 善用並保護好心地,保持大腦高速運轉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愛、喜悅、和平、平靜、放鬆,是自然狀況。這不是追求而得的,反而是「放下」之後才獲得的。
Thumbnail
重點摘錄: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9/... 00:03重探心靈之旅:現代困境下的意義尋求 04:10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探索自我與生命的深層意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dxDe8Koxs• 《個體實相的
完整地體驗人生、體驗自己, 你就會在每個當下,發現人生的意義, 透過賦予意義,再次向內整合、向外擴展自己。
雖然沒有這些過程,你也能夠享受,也能夠呼吸, 但因為你是有意識地調整、成長與改變, 你會對眼前的更加珍惜,對擁有的充滿感激, 對所見的給予欣賞,對感受到的充滿仁慈。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藉由關心他人,也是在關心自己,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讓自己過得好的同時,也可以讓別人也過得好,這兩者是可以兼顧的。縱然自己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讓別人羨慕之處,但只要自己認為自己過得好,那就是如自己所定義的那樣。凡事感恩,即使自己沒有他人所認定的那些物質條件,還是值得感
Thumbnail
這問題本就不帶答案,大概率是「存在」本身的邏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愛、喜悅、和平、平靜、放鬆,是自然狀況。這不是追求而得的,反而是「放下」之後才獲得的。
Thumbnail
重點摘錄: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9/... 00:03重探心靈之旅:現代困境下的意義尋求 04:10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探索自我與生命的深層意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dxDe8Koxs• 《個體實相的
完整地體驗人生、體驗自己, 你就會在每個當下,發現人生的意義, 透過賦予意義,再次向內整合、向外擴展自己。
雖然沒有這些過程,你也能夠享受,也能夠呼吸, 但因為你是有意識地調整、成長與改變, 你會對眼前的更加珍惜,對擁有的充滿感激, 對所見的給予欣賞,對感受到的充滿仁慈。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藉由關心他人,也是在關心自己,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讓自己過得好的同時,也可以讓別人也過得好,這兩者是可以兼顧的。縱然自己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讓別人羨慕之處,但只要自己認為自己過得好,那就是如自己所定義的那樣。凡事感恩,即使自己沒有他人所認定的那些物質條件,還是值得感
Thumbnail
這問題本就不帶答案,大概率是「存在」本身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