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82):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被遺忘的演奏樂(82):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Franck Pourcel《La Vie En Rose》


如果要在眾多法國香頌中選出「一首」代表作,此歌名氣來頭實在太大,實至名歸。對老一輩的美國人來說,無人不曉,同樣地,少聞法國香頌的亞洲人,亦會知道此曲。


一位上兩輩的法國女歌手,Piaf「麻雀」是她的藝名,曾經唱過一首全球出名的香頌,名曰《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她的傳奇被記念,而這首著名香頌被流傳,歷久不衰。


2007 年法國導演 Olivier Dahan 開拍了《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電影,片中道盡 Piaf「麻雀」的一生,女角法國女星 Marion Cotillard甚至憑此片奪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原曲:Edith Piaf 《La Vie En Rose》


無數歌手演繹 《La Vie En Rose》,究竟那一個版本最佳? 實在難分高下,鄙人較為鍾愛 Grace Jones 的歌聲,他的版本一半為純音樂,更合鄙人口味。


Grace Jones 《La Vie En Rose》



2006年歌手Belinda Carlisle 用現代 Disco 演繹香頌的效果讓人震撼:


Belinda Carlisle 《La Vie En Rose》


人聲歌唱演繹《La Vie En Rose》無數,純演奏樂版本亦多如繁星,法國四大,亦是全球十大裡的 Paul Mauriat、Franck Pourcel、Raymond Lefevre 及 Caravelli 都曾演奏此樂曲,昔日鋼琴王子 Richard Clayderman的演繹,亦四平八穩。


Richard Clayderman《La Vie En Rose》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avatar-img
David Tai的沙龍
119會員
579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