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聚合、聚合報價是什麼?對於交易重要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們都知道流動性很重要,但是我們經常聽到諸如流動性聚合、聚合報價這一類詞,他們和流動性有關嗎,以及對於交易有何影響?


  • 流動性聚合,體現平臺報價優化能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個好的交易平臺肯定接入了不止一個流動性供應商,交易市場的盤子這麼大,日均6.6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不是任何一個銀行就可以全盤承接的,所以自然不存在只靠一個銀行就能為所有訂單提供流動性。

所以,平臺接入的流動性越多,可以覆蓋的訂單自然也就越多。比如我所在的EBC交易平臺就接入了36+頂級流動性,其中包括了全球十大流動性銀行中9家,他們提供了全球70%以上的流動性,所以自然可以覆蓋更多的訂單報價。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的訂單是通過平臺拋給流動性的,平臺拋給哪一個流動性,才能更好的讓訂單被處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所以,這裡就可以引出第一個概念:流動性聚合。

當我們通過平臺將訂單拋出去之後,優質的交易平臺會根據我們訂單價格、特點等,從眾多流動性供應商中尋找最適合的LP。所以,這裡的聚合,就是一個價格發現和匹配的過程。

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將最優的賣家和買家聯繫起來,因為大家分歧小,價差也是最小的,所以產生的點差自然也是最小的。

這個過程聽上去簡單,但其實很複雜。首先單子太多了,所以平臺要很快匯總出資料並進行篩選,非常考驗平臺的硬體,所以像EBC這一類的交易平臺在進行流動性聚合時,通常需要配備一整套的HUB硬體,才能迅速完成流動性分發。

raw-image


第二個是,如果訂單很多的話,就非常考驗平臺的橋接技術了,這涉及到多個傳輸報價流。平臺的FIX API介面必須同時進行多個資料交互,並返回給伺服器,如果通道擁擠的話或者沒辦法多執行緒處理的話,就會導致部分訂單沒辦法獲得最優報價。

當然,如果趟過了流動性聚合的考驗,平臺批量處理訂單的能力就會優勢明顯。比如前面提到的EBC交易平臺每秒最高可以聚合1000筆訂單,並且這一過程中系統穩定性高達98.75%,整體流動性報價的優度就會高上不少。


二、聚合報價,體現平臺的透明度


第二個問題是聚合報價。

其實看字面意思也能理解,經過流動性聚合後,獲得的報價就是聚合報價。

你可以這麼理解,聚合報價就是經過流動性篩選和分類後一系列報價資料,他清晰了展示了這個平臺報價的層次和可以承載的訂單量,是平臺透明性的體現。

這麼說可能不夠直觀。以EBC交易平臺為例,EBC在自己的官網上就展示了自己五檔深度的聚合報價。

raw-image


這五檔報價,是經過EBC聚合後,在當前價位下可以成交的最優訂單。當然,訂單之間也是有區別的,第一層頭層報價肯定是最好的,這一類報價基本和銀行間市場一樣,所以可以做到零點差,我們訂單拋向市場時,會優先和這層流動性對接。

如果頭層報價都匹配完了,銀行會適當收取成本繼續提供流動性,點差就產生了。所以2-5層報價代表了我們付出一點點成本可以匹配的流動性。

就像我前面說了,頭層報價是非常稀少的,我們大部分訂單其實都是在其他報價層完成的,這就是為什麼交易時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點差,這部分費用被銀行收取了。

至於點差多少,主要還是交易平臺流動性品質,流動性越好,點差越低。就拿歐元來說,目前行業平均點差在1.4-1.7之間,有些平臺甚至更高,如果考慮到平臺成本的話,一般平臺從流動性拿到的報價點差應該在0.8-1之間。所以,像EBC交易平臺的5層報價也僅有0.8,足以看出其流動性接入的品質。

當然,這些資料除了可看出我們的成本水準,還有一點就是我一開始提到,可以看出平臺能夠承載的訂單量,也就是訂單深度。

比如EBC平臺第1-5層可以提供的報價分別是40手、75手、150手、225手和300手,訂單深度就是795手。

這是個什麼水準呢?從我的經驗看,頭層報價一般只有10手左右,一般平臺平均深度在250-300手左右,這意味著即使在交易量猛增時,EBC交易平臺訂單承載能力也遠遠強於其他平臺。

總的來說,流動性聚合和聚合報價,體現的是平臺接入流動性後的訂單處理、優化能力和報價的透明度,可以讓我們更清晰瞭解我們所在平臺的交易環境。對於我們交易而言,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1會員
1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