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與對聯

古詩與對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種唐代舊詩體稱作打油詩。參照國語辭典:〔一種內容俚俗諧謔、格律也不太講究的舊詩體。相傳為唐代張打油所創。明.楊慎《升菴詩話.卷一四.覆窠俳體打油釘鉸》:「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唐人有張打油作雪詩云:『江山一籠統,井上一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也稱為「打狗詩」、「打油腔」〕。


現代新詩也是詩,對聯「無情對」自成一格屬變格聯亦是對子。古詩自唐代時期已達巔峰;據維基百科:〔「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詩選集,編者是清朝的孫洙(蘅塘退士)與其夫人徐蘭英,成書於乾隆年間(公元1763年)時。道光年間,上元女史陳婉俊(字伯英)與其弟陳晉蕃補注。共收錄了77位作家的311首詩。〕。


另一部「全唐詩」〔「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主導下,蒐羅唐詩的合集。「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參照維基百科。)


清朝乾隆文學底子深厚擅長對聯,寫了四萬多首詩卻無一首經典之佳作。雖然古詩詞、對聯互通有無但在格律上些許不同;像古詩詞講求押韻而對子沒有,對聯成偶成對上下兩行字組成字數無限;古詩詞需四行五字、七字而成詩句表達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簡意賅,由其五言絕句難度很高也最難寫文學造詣需極具強大。如今文壇倘若媲美唐宋詩詞實在困難重重難若登天。


綜上所述古詩詞句難度太高,而對子相對寬鬆很多,個人欣賞古、新詩詞但不作詩歌只作對子因即可觀賞又得把玩,另外現代對聯也蠻符合現今自由不受傳統拘束的要求,平仄無關緊要随心所欲,但保留意境相似對仗相等即可。古代的打油詩類似現代新詩只是現代詩更自由豪放彈性感受自不同。


avatar-img
蔡明儒的沙龍
7會員
136內容數
作者是業餘文學創作者擅長短文論述。作品:做粗工的日子、創作艱辛過程路、動容愛情故事……等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明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古詩詞歌賦對聯頗有興趣涉獵,由其對子雅俗共賞也鑽研較深的功夫,且詩詞對聯本就互通有無;古詩詞詞藻華麗言簡意賅,而新詩自由豪邁奔放無拘束。如同有人欣賞孔孟儒學,有人愛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各有支持愛好者。 在Fb社團「詩詞天地」常常遇到少數堅持詩詞或對聯需用「平水韻」剛開始還聽不懂什麼是「平水韻
經常玩對聯於是在Fb社團網站秀一副對子或徵求下聯(上聯);因對聯需成對有時腦袋卡住只得上網尋求高手,偶然間看到一首詩句寫得非常漂亮工整宛若古詩截取其中一首分享闡述: 且借人間二兩墨 一筆相思一筆錯 再賖紅塵三杯酒 飲下四季韶華落 網路盛傳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
本作者從社群網站上看到一首詩,寫得漂亮優美無論對仗、意境、押韻等很工整文學造詣極高。好奇在Google 查詢何人所著,摘錄詩句如下: 且借人間二兩墨 一筆相思一筆錯 再賖紅塵三杯酒 飲下四季韶華落 網路盛傳作者為唐朝詩人白居易所著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實為謠傳以訛傳訛;經
素聞:學海無涯、學無止盡……等,大眾耳熟能詳成語或俗諺。好詩文、絕聯、妙對,自是依客觀評定非主觀自認。我的國文造詣歷經國家認證、方格子列入即時精選文章多篇、榮登Google 置頂文章或排行第一名。但學問不能自滿且與時俱進,自認文居第一無人能相左右,自古文人相輕陋習,應是謙卑態度面對學問不懂則聞,虛心
現代生活習慣在改變;古今中外永恆不變是時光,無論平民百姓達官貴人分配時間都是24小時;惟獨不變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小學求學路就愛好中華文學、歷史研讀尤以文學創作、成語辭典最癡迷深入。一邊拿著成語辭典另一手持國語辭典翻查;而小時候不似現在年輕人,想記錄一些事物需帶紙筆方可辦到;若忘記字句如何寫只得以
看美食節目介紹魯肉飯,想起南北稱呼不一樣;例:台北人稱(魯肉飯)高雄人叫(肉燥飯),高雄人稱(魯肉飯)台北為(爌肉飯)。早餐吃法習慣也不一樣,例台北、高雄早餐講求快速便利為主;而台南就差很大,台南人早餐吃乾飯或肉燥飯配牛肉湯或
古詩詞歌賦對聯頗有興趣涉獵,由其對子雅俗共賞也鑽研較深的功夫,且詩詞對聯本就互通有無;古詩詞詞藻華麗言簡意賅,而新詩自由豪邁奔放無拘束。如同有人欣賞孔孟儒學,有人愛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各有支持愛好者。 在Fb社團「詩詞天地」常常遇到少數堅持詩詞或對聯需用「平水韻」剛開始還聽不懂什麼是「平水韻
經常玩對聯於是在Fb社團網站秀一副對子或徵求下聯(上聯);因對聯需成對有時腦袋卡住只得上網尋求高手,偶然間看到一首詩句寫得非常漂亮工整宛若古詩截取其中一首分享闡述: 且借人間二兩墨 一筆相思一筆錯 再賖紅塵三杯酒 飲下四季韶華落 網路盛傳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
本作者從社群網站上看到一首詩,寫得漂亮優美無論對仗、意境、押韻等很工整文學造詣極高。好奇在Google 查詢何人所著,摘錄詩句如下: 且借人間二兩墨 一筆相思一筆錯 再賖紅塵三杯酒 飲下四季韶華落 網路盛傳作者為唐朝詩人白居易所著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實為謠傳以訛傳訛;經
素聞:學海無涯、學無止盡……等,大眾耳熟能詳成語或俗諺。好詩文、絕聯、妙對,自是依客觀評定非主觀自認。我的國文造詣歷經國家認證、方格子列入即時精選文章多篇、榮登Google 置頂文章或排行第一名。但學問不能自滿且與時俱進,自認文居第一無人能相左右,自古文人相輕陋習,應是謙卑態度面對學問不懂則聞,虛心
現代生活習慣在改變;古今中外永恆不變是時光,無論平民百姓達官貴人分配時間都是24小時;惟獨不變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小學求學路就愛好中華文學、歷史研讀尤以文學創作、成語辭典最癡迷深入。一邊拿著成語辭典另一手持國語辭典翻查;而小時候不似現在年輕人,想記錄一些事物需帶紙筆方可辦到;若忘記字句如何寫只得以
看美食節目介紹魯肉飯,想起南北稱呼不一樣;例:台北人稱(魯肉飯)高雄人叫(肉燥飯),高雄人稱(魯肉飯)台北為(爌肉飯)。早餐吃法習慣也不一樣,例台北、高雄早餐講求快速便利為主;而台南就差很大,台南人早餐吃乾飯或肉燥飯配牛肉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