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不能自滿

學問不能自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素聞:學海無涯、學無止盡……等,大眾耳熟能詳成語或俗諺。好詩文、絕聯、妙對,自是依客觀評定非主觀自認。我的國文造詣歷經國家認證、方格子列入即時精選文章多篇、榮登Google 置頂文章或排行第一名。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但學問不能自滿且與時俱進;自認文筆第一無出其右,這種自古文人相輕陋習,應是謙卑態度面對學問不懂則問,虛心檢討接納別人斧正雅量。


網路上博得美名聲被網友尊稱為「大師、老師」回言在下學歷不高,且非國文系出身頂多是高材生不敢稱師,對文章、對子略有鑽研所得知皮毛而已;強中自有強中手,稍加指點一二若不嫌棄請笑納。但就有網友不服給予淺見大肆批評只能一笑置之。


前言所講「學海無涯、學無止盡」三人行必有我師。語出《論語.述而》至聖先師孔子都認為應勇於向人請益,取長補短。何況平民百姓呢?


另討論與時俱進部分,少數網友堅持使用「平水韻」這是過時的詩韻,因古代語言未統一各地方言南腔北調,考狀元以八股文為主需「平水韻」讓考官明瞭,或許有人問文字早在秦朝就統一;以國語「屋」為例,台語發音為「厝」音韻一平一仄差別大文意也不同(大厝)台語音意思指喪家棺材,再舉一例國語稱(月亮)台語叫(月娘)國語音是兩仄音台語則一仄一平音意思差別不大只是平仄音韻問題。


所以個人主張依國語發音為準則,無需再鑽研「平水韻」過時落伍的詩韻,古代有打油詩及現代新詩,現在對聯也不分平仄,只需意境、對仗工整就行,何需費時費力研究拘泥舊體制倒不如學習新知識,與時代接軌吸收新的知識。




avatar-img
蔡明儒的沙龍
7會員
136內容數
作者是業餘文學創作者擅長短文論述。作品:做粗工的日子、創作艱辛過程路、動容愛情故事……等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明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生活習慣在改變;古今中外永恆不變是時光,無論平民百姓達官貴人分配時間都是24小時;惟獨不變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小學求學路就愛好中華文學、歷史研讀尤以文學創作、成語辭典最癡迷深入。一邊拿著成語辭典另一手持國語辭典翻查;而小時候不似現在年輕人,想記錄一些事物需帶紙筆方可辦到;若忘記字句如何寫只得以
看美食節目介紹魯肉飯,想起南北稱呼不一樣;例:台北人稱(魯肉飯)高雄人叫(肉燥飯),高雄人稱(魯肉飯)台北為(爌肉飯)。早餐吃法習慣也不一樣,例台北、高雄早餐講求快速便利為主;而台南就差很大,台南人早餐吃乾飯或肉燥飯配牛肉湯或
(參照百度百科) 「頂針又稱“頂真”“蟬聯”“續麻”,修辭學上統稱為“頂針格”。這種修辭方法的特點是上一句末尾的字詞是下一句開頭的字詞。這樣一句頂一句,像一串串珍珠似的,上傳下接,首尾相連,層層承遞,語勢貫通,音律優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Fb社團網站「詩詞天地」中發表一則上聯
對聯中有一種叫「無情對」。 這對聯別緻在上下聯並不相關銜接,可以風牛馬不相及,看起來上下對的內容隔得很遠,但細讀起來,則又字字相對,十分工整、巧妙,往往還有其特殊的聯意,屬於妙對之列。   「無情對」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一、基本要求,即字字相對,意意相離。 二、上下句 的詞性
集句聯發明者北宋「王安石」創造一種比較自由的不局限於作者、文體、年代的詩文集合的創作手法;以工巧為重,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朝才子「何文煥」在其所撰《歷代詩話》說:“荊公(王安石)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王安石可為集聯之集大成者。 維基百科記載:何文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
現代生活習慣在改變;古今中外永恆不變是時光,無論平民百姓達官貴人分配時間都是24小時;惟獨不變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小學求學路就愛好中華文學、歷史研讀尤以文學創作、成語辭典最癡迷深入。一邊拿著成語辭典另一手持國語辭典翻查;而小時候不似現在年輕人,想記錄一些事物需帶紙筆方可辦到;若忘記字句如何寫只得以
看美食節目介紹魯肉飯,想起南北稱呼不一樣;例:台北人稱(魯肉飯)高雄人叫(肉燥飯),高雄人稱(魯肉飯)台北為(爌肉飯)。早餐吃法習慣也不一樣,例台北、高雄早餐講求快速便利為主;而台南就差很大,台南人早餐吃乾飯或肉燥飯配牛肉湯或
(參照百度百科) 「頂針又稱“頂真”“蟬聯”“續麻”,修辭學上統稱為“頂針格”。這種修辭方法的特點是上一句末尾的字詞是下一句開頭的字詞。這樣一句頂一句,像一串串珍珠似的,上傳下接,首尾相連,層層承遞,語勢貫通,音律優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Fb社團網站「詩詞天地」中發表一則上聯
對聯中有一種叫「無情對」。 這對聯別緻在上下聯並不相關銜接,可以風牛馬不相及,看起來上下對的內容隔得很遠,但細讀起來,則又字字相對,十分工整、巧妙,往往還有其特殊的聯意,屬於妙對之列。   「無情對」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一、基本要求,即字字相對,意意相離。 二、上下句 的詞性
集句聯發明者北宋「王安石」創造一種比較自由的不局限於作者、文體、年代的詩文集合的創作手法;以工巧為重,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朝才子「何文煥」在其所撰《歷代詩話》說:“荊公(王安石)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王安石可為集聯之集大成者。 維基百科記載:何文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