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來聊《鬼才之道》裡的主角,同學。這個角色在電影裡毫無特色,外型也不起眼,沒有嚇人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驚死人的才華,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同學"從小到大,成績不是特別出色,每項表現都平平,甚至願望清單只有劃掉沒有達成的份。但爸爸對他的期望,就是努力才會被看見,他只能一直努力下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會像姐姐一樣特別。
華人社會裡,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要出人頭地、愛拚才會贏的觀念;甚至家長的比較心,誰家孩子考第幾名、誰家孩子領獎、上舞台,也逼著我們不斷向上爬,好像一定要站上金字塔的頂端,自己才會獲得認可。而在傳統家長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女兒們似乎又要再付出更多一倍的努力,才能得到認同。
在學習療癒之前,我從不覺得自己有原生家庭議題,覺得自己已經看清我跟母親的母女關係,也對他不再有期待。在第一次的海底輪冥想中,老師引導我們給自己一個家,然後邀請父母進入這個家中;一瞬間,我開始感到天旋地轉,只覺得眼前一片白。劇烈的抗拒反應,讓我意識到原來我並不想跟母親在一起;我以為物理上已經跟他分開生活就夠了,但其實我連潛意識都抗拒,直到這一刻我才發現我有很深的母女議題要療癒。
反觀我一生中,母親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順著母親的喜好打扮、依著母親的想法念書求學,雖然不是百依百順,但他的觀念潛移默化著我。不過重男輕女的母親,重心總是在弟弟身上;文靜乖巧的弟弟和調皮過動的我,成了強烈的反差。國中以前,我一直希望能努力獲取母親的目光在我身上,做他會認可我的事情。但這畢竟不是真實的我,不是我真實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母女關係的破裂是遲早的事。
國中之後,母親越來越深入宗教,我們一家人難得團聚的日子大概只有在過年,但過年他卻有各種法會要參加。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可以團圓的日子,他選擇拋夫棄子去參加其他活動!?我對宗教的不信任感,還有感受到被母親拋棄的怨懟越來越深,終於成為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對於母女議題的療癒,我第一個調整是不再把我對母親的期望投射在他身上,期望他有一天能夠成為我理想中的母親,學習接受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再來是療癒小時候為了討好母親而委屈求全的自己,我看到好多個我不喜歡的自己,正是小時候母親希望我成為的樣子;有穿著粉色洋裝被打扮成小公主的我,但那時候我正發著燒渾身不舒服,卻被當成洋娃娃打扮;還有小時候想學美術設計卻被媽媽否定說未來會沒頭路,選擇放棄夢想的自己;甚至在做原型卡家族排列的時候,也看到自己一直望著母親,希望獲得母親的認同和目光。看到這些內在小孩,我抱著他們,感謝他們一直以來辛苦了,一直為我承擔著,現在我允許他們做自己,允許他們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在冥想的過程中,這些內在小孩合為一體,變成一個天使,長出翅膀飛上天空翱翔,我也釋放了長久以來給自己的桎梏。
"同學"在電影的最後,對著姐姐剛出生的寶寶說:「你這輩子啊~不用成為什麼特別的孩子,沒關係的。」這何嘗不是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呢!一直以來,"同學"不斷的努力,希望讓爸爸引以為榮,希望追上成績優異的姐姐;最後甚至為了一張爸爸偽造的獎狀,被櫃子壓死。在厲鬼徵選會上,"同學"表演了一段「我好恨啊~」或許,他真正恨的是沒有為自己活過,太晚才認清自己的價值。
「不用努力追逐、不用成為最特別,你就是最棒的你自己。」
-獻給你,浩瀚宇宙中每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
更多療癒諮詢服務資訊,請到我的IG參考 金色星光療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