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了8/31-9/6的生活,以及我對於《愛的哲學課:雲遊僧人與詩人魯米》書中提及「愛的40條法則」的反思
----------
愛,愛自己、談戀愛、勇敢說愛。但終究這個「愛」字對我說是天外飛來一筆的概念,沒有扎根在我過去的生活裡。
若要提到是什麼連結人與人,腦中浮現的那個詞彙是「倫理」:
因為階級(君臣父子)的不對等,而豎立的責任、順從,
儘管現代沒有君王,但有錢、有權勢的人,會變成階級的相對高點,
人與人之間仍存在一個上下關係;
在職場、家庭裡,說話比較大聲的人他們的底氣是什麼?為什麼又有人要忍氣吞聲?為什麼我們不打斷別人說的話?
環保(人與自然)的概念,是不是也是人認為比自然更高一等,所以才有"責任"與"能力"去保護大自然,最近在讀一本關於海底生物的科幻小說,也提到了類似的議題。話說回來,小說真的蠻好看,希望之後有時間來整理心得。
不過,若我已經習慣了「倫理」這個濾鏡去看待社會,換一個「愛」的濾鏡試試看也不錯。
我想這個系列的閱讀實驗,是建立在這份好奇心之上。
練習挑戰上位者,練習不乖
有沒有可能把尊重 平等的意念,當作所有的對話基礎,那我的言語內容、姿態會有甚麼轉變?
寂寞與孤獨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你感到寂寞時 很容易欺騙自己 誤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孤獨對我們則比較好 因為這代表你一個人獨處卻不容易感到寂寞
不過最好還是終究找到一個人可以做你的鏡子 要記住唯有在另一個人的心理 你才能真正看見自己與真主與你同在
這世界有太多的大師和虛妄的老師 數目比宇宙肉眼可見的星星還要多
不要把權力欲望強烈又自我中心的人誤認為是真正的導師
真正的精神導師不會刻意讓你注意到他或她
也不會期望你無條件的服從或是全然的景仰尊崇
而是協助你學會領悟並欣賞你內在的自我
真正的導師就像玻璃一樣透明 讓真正的光芒透過他們照進來
最近一年,常聽到了某某某受到了高靈的指導,讓我更相信自己大概是某種靈性麻瓜吧,而且是固執的那種麻瓜。不輕易聽勸,也不談信仰
目前在佛教團體工作,身邊都是出家人,但我負責的專案跟宗教宣傳無關,不懂宗教相關知識也可以把工作完成,所以也沒想過要去上佛學課。
直到今年,已經過了5年,才寫下佛學班的報名表。
不管生命中發生了什麼事 也不管這些事看起來有多麼麻煩 千萬不要走進絕望的疆界
即使所有的門窗緊閉 真主也會只替你一個人另闢蹊徑
要心存感激
一切順利時 心存感謝很容易 但是蘇菲僧侶不只要為他獲得的事物心存感激
也要為他得不到的事物心存感激
耐性不只是被動的忍耐 而是要有足夠的遠見 相信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
耐性代表甚麼呢 代表看到花刺就想到玫瑰 看到黑夜就想到曙光
而沒有耐性代表著太短視而無法看到最終的結果
愛真主的人絕對不能沒有耐性 因為他們知道
從弦月變成滿月也需要時間
接生婆都知道 沒有痛苦 嬰兒的路就不會開啟 母親就無法生產
同樣的 新的自我若要重生 一定要經歷困難
正如陶土必須高溫淬鍊才會變硬一樣 唯有歷經痛苦的愛才能臻至完美
說"沒想過學佛"並不準確,其實是掙扎、決定不去、又掙扎的過程。害怕思想被限制,以及被非教徒(如:家人)視為盲從的人
跟這些害怕對峙後,我不得不承認,
我自己就是那個最常說"應該""不應該",然後在結果不好後,批判最狠的人
社會也處處是規範與批判,但那不見的會傷害到我,譬如上下班要打卡,很煩,但沒甚麼大不了的
儘管理性上知道這樣的思維方式對自己有害,但還是會繼續,所以牛牽到北京也還是牛
幸好我知道現在有基因改造工程跟食品化學,牛肉可以變嫩,那人也沒道理不會變
我的想法,無論有什麼情緒色彩,也只是一種想法而已,他可以被小滴的吸塵器(有人還在看獵人嗎?),被大腦咻~一聲的排到九霄雲外。
對愛的追尋改變我們
追尋愛的人當中 沒有一個不會在路途中成熟
從你開始追尋愛的那一刻起 你的內在與外在都會改變
東西南北 都沒有差別不管你的目的地何在 都務必讓每一段旅程成為內在的旅程
如果是一段內在的旅程 你就可以走遍全世界 甚至以外的地方
對於未知的恐懼,也可以被咻~的一聲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