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與"調神養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調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基礎.

淮南子說: 申請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

黃帝內經 素問 上古天真論: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說明: 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由於人的精神活動在於"心神"的主導作用下,臟腑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相適應的綜合反應,所以精神調攝必然涉及到多方面問題. 調神的方法概括大致有: 清靜養神、立志養德、開朗樂觀、調暢情志、心理平衡 ....等方向.


但,這些都是"外求的表法",若從這些方法探究與導入,如此並非"根本究竟"治心調神心法.

佛經的簡短經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短260字.(不在此全文表述) 道述了"治心調神心法"的根本究竟: ".......心無罣礙...."後,方能根本體悟清靜無、我後的立志, 樂觀開朗, 調暢情志....再達到致中和的身心靈平衡的健康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道生健康屋
3會員
29內容數
回歸"人本-自然原生態" ; 您的身心靈健康是我們的心願!
道生健康屋的其他內容
2024/12/05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2024/12/05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2024/12/03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2024/12/03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2024/11/28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2024/11/28
一段簡文, 與大家分享: “以佛養心,以道養身,以儒養家”。 心態是健康長壽的基石,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誰擁有了心理平衡,誰就擁有了健康和長壽。“養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何謂“養心”?《黃帝內經》認為是“恬虛無”,即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 據說,魯國人單豹為了養生,獨居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