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初體驗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管發展到哪個年齡

坦白說~大家都是初體驗

首次18歲、初次25歲、30歲的恐懼

第一次遇到40歲的關卡

然後過50歲半百的人生

接著步入60歲花甲之年

邁入70歲古稀想都沒想過的年紀

好像沒有到幾歲就不忐忑的心情吧

等我認真思考這部分時

覺得家中的長輩都好勇敢喔

或許生命中還是有許多疑惑的地方

可是他們不能像我們一樣

可能吶喊著、可能任性著、可能逃避著

就是堅強的面對、坦然的接受

那一些任由歲月之名

而撲到他們身上的衰退

這一瞬間⋯我覺得他們無比的勇敢

我周遭的朋友陸續步入婚姻

有了新的家庭成員與愛的結晶

也是第一次扮演這樣的角色

誰能一次到位的能力發揮

不也是學習著、調整著嗎?

很努力融入自己的新身份

適應環境的變化與生活衝突

看到這些細膩時刻的爭扎

怎麼還忍心苛責他們呢

這也是我近期的體會

看見他們在新的教育環境裡

摸索著如何擺脫自己的過去

翻轉教育陪著下一代長大

何時要責罵

何時要暖心寬慰

他們內心也對自己的指導產生許多懷疑

但仍舊調整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

決心要好好陪著他們長大

這個承諾~是無比的神聖

因為這一些發現和看見

我好像更可以理解我爸媽以前的困難

———————————————————

社團學長帶著一家成員參加活動

調皮的老大把多種飲料混在一起

被媽媽發現除了被施以罰站的懲處外

還要求把混在一起的飲料

在媽媽回來之前必需喝完

不允許浪費

下達命令之後

然後媽媽就去遊樂區照看老二了

學長夫妻很有共識

教育小孩時另外一個不要插手

但總會默默的陪孩子一同解決

我覺得學長一家做得超棒

他也做到了把孩子當朋友

當老大委屈巴巴的求救說喝不完時

學長用力的幫他喝了好幾口

說「我也喝不完,怎麼飲料混在一起這麼難喝。你下次還要這樣嗎?」

孩子當然是搖搖頭說不要了

學長馬上說「趕快,我們找阿伯幫忙!」

大學時玩在一起的社團夥伴

只要是男的團員

此時展開起水牛狂灌模式

每個人都幫老大喝了幾大口

讓老大在媽媽回來前總算可以有個交代

那個大家輪流喝特調飲料的畫面

真是太搞笑太可愛太溫馨了

他們同心協力的去寬慰孩子的淘氣

對於孩子的活潑也算是盡到善意的保護


看見:

當年玩在一起的少年

還是可以輕易回到當時的狀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浴在陽光下的朩朩的沙龍
6會員
180內容數
2025/05/10
我記得我在這家公司多年 每次升遷的那一個主管 肯定會被基層碎嘴 「他能升上去一定有他的手段⋯」 「諸如換位子就換個腦袋⋯」 都是聽到這類言語的 當時就覺得主管這個位子真的吃力不討好 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但又過了幾年有較好的同事升遷上去當主管 我的思考較全面也支持 因為知道他付出
2025/05/10
我記得我在這家公司多年 每次升遷的那一個主管 肯定會被基層碎嘴 「他能升上去一定有他的手段⋯」 「諸如換位子就換個腦袋⋯」 都是聽到這類言語的 當時就覺得主管這個位子真的吃力不討好 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但又過了幾年有較好的同事升遷上去當主管 我的思考較全面也支持 因為知道他付出
2025/05/07
可能年紀大了 每到一個階段都習慣停下來回頭看看 順便記載一下過程 發現好多時候因每次的感受不同 所以心態也有所差異 好像每次事件都不盡如意 不夠符合內心期待也不完美 唯有一點我發現 似乎有「做」內心的遺憾會少一些些 而每次想到卻未執行 內心空的那部分會一直加深譴責自己 讓自己不
2025/05/07
可能年紀大了 每到一個階段都習慣停下來回頭看看 順便記載一下過程 發現好多時候因每次的感受不同 所以心態也有所差異 好像每次事件都不盡如意 不夠符合內心期待也不完美 唯有一點我發現 似乎有「做」內心的遺憾會少一些些 而每次想到卻未執行 內心空的那部分會一直加深譴責自己 讓自己不
2025/05/03
最近在瘋媽祖繞行 我一向對這些神鬼故事保持一定的距離 因為我覺得當你關注的事情在哪裡 成就與信仰就會在哪裡 那些信仰都是對外發散的焦點 是大家共同有的互動話題 而我著重在意自我成長與提升 自己內在對話與行動展現 所以我後來出社會嚴格來說 是我自己把外在隔絕與家族隔離 近期放慢腳步
2025/05/03
最近在瘋媽祖繞行 我一向對這些神鬼故事保持一定的距離 因為我覺得當你關注的事情在哪裡 成就與信仰就會在哪裡 那些信仰都是對外發散的焦點 是大家共同有的互動話題 而我著重在意自我成長與提升 自己內在對話與行動展現 所以我後來出社會嚴格來說 是我自己把外在隔絕與家族隔離 近期放慢腳步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