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Prime Video 明年將會插入比今年更多的廣告

Amazon Prime Video 明年將會插入比今年更多的廣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mazon Prime Video 明年將會插入比今年更多的廣告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003

raw-image

→報導摘錄→


Amazon:「Prime Video with Ads 方案推出時採用了比較輕度的廣告插入,讓原本的訂戶得到比他們原本預期的更緩和許多的廣告體驗。證據是經歷過這麼重大的機制轉變之後,實際上訂戶的流失遠比我們預期的數量低非常非常多。」


→報導連結→


https://www.tomsguide.com/entertainment/prime-video/your-prime-video-viewing-experience-is-about-to-get-even-worse-heres-why


→葉郎讀報→


Amazon 宣佈明年 Prime Video 的廣告負載量將進一步擴增,理由是今年對原本訂戶強迫插入廣告(除非額外支付每月3美元的費用升級)之後,訂戶流失非常少。


不同於其他串流業者是願意接受廣告的訂戶費用更低廉的方案,Amazon 的大膽作法似乎平安過關。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Prime Video 是綁在整個 Amazon Prime 購物會員機制當中,因此許多訂戶真正在乎的是購物免運的待遇。


雖然正式實施方法還沒發佈,但過去的相關媒體報導已經揭露了 Amazon 各種計劃中的新廣告形態。包含直接與購物頁面連結的幻燈片輪播式廣告,在用戶按下暫停鍵期間出現的半透明廣告,以及提供該電影或節目的幕後花絮頁面時附加的廣告(顯然花絮資料來自於 Amazon 擁有的電影資料庫 IMDB)。


相較於其他串流同業,Amazon 的電商背景使得他們的廣告機制更注重促成實際的交易。事實上,廣告中只要用戶按下同意選項,廣告商就能取得用戶 email 地址直接發送產品資料到他的信箱中。


種種跡象顯示 Amazon 即便名字叫做片廠(旗下的製片部門Amazon Studios),也已在幾週前以片廠身份取得 MPA 美國電影協會的會員卡,但實際上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片廠。與其說是片廠,比如說是購物網站的會員服務部門,在他們購物的空檔提供一些消遣的影片。


或者用上年初因為新片《威龍殺陣》(Road House)被 Amazon 臨時從戲院抽掉而翻臉的導演 Doug Liman 的話:他們只想「賣出去更多台烤麵包機」。

avatar-img
葉郎的沙龍
1.5K會員
273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葉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抱歉,打擾大家! 因為一篇採訪報導的需求,需要尋找以前家裡開過錄影帶店的人受訪。由於文章內容需求,希望以非連鎖品牌優先。 兩年前《錄影帶生與死》/《從前,有個錄影帶店》的幾場講座活動當中,有不少讀者曾經分享他們自己家經營錄影帶店的經驗。真的非常抱歉,當時沒有意識到應該要留下你們的聯絡方式。
▌傳統線性電視宇宙的華麗(但緩慢的)死亡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002 →報導摘錄→ 華盛頓郵報:「歡迎來到一個舊電視正在緩慢死亡而所謂『新電視』又沒有長得太好的新時代,一個華麗、有時候也很可怕、但肯定非常古怪的時代。無論你現在是用什麼管道看哪種內容,接下來這個狀況對你的
▌真實故事怎麼「說」下場差很大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001 →報導摘錄→ 佛羅里達大學法學教授 Lyrissa Lidsky:「當你意識到你改編的原始素材和真實事件有所偏離,然後又決定把它形容為事實之後,你的觀眾就有可能相信它是事實。他們不僅會以為這些事真的發生在這些虛
▌葉郎影視讀報:繁花落盡之後,好萊塢該怎麼辦? ▌ 20240930 「以前我們存錢買房,手上有現金,想要什麼都能買。2年前帶太太和孩子出門花上200美元吃一頓飯不是什麼讓人緊張的事。而現在我連花5美元在麥當勞吃一份超值全餐都得精打細算。」 BBC 昨天一篇題為 "Hollywood'
▌企鵝人 vs 侍者——誰更受觀眾歡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26 →報導摘錄→ Forbes:「我們不知道 HBO 在《企鵝人》(The Penguin)身上花了多少錢,但可以合理推測應該比特效超重的《侍者》(The Acolyte)的1.8億美元總成本(或是每分鐘
▌James Cameron 加入 Stability AI 董事會引發批評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25 →報導摘錄→ James Cameron:「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一直都在尋找各種突破限制的新科技,目的是用來講述那些不可思議的故事。30多年前,我就站在 CGI 技
抱歉,打擾大家! 因為一篇採訪報導的需求,需要尋找以前家裡開過錄影帶店的人受訪。由於文章內容需求,希望以非連鎖品牌優先。 兩年前《錄影帶生與死》/《從前,有個錄影帶店》的幾場講座活動當中,有不少讀者曾經分享他們自己家經營錄影帶店的經驗。真的非常抱歉,當時沒有意識到應該要留下你們的聯絡方式。
▌傳統線性電視宇宙的華麗(但緩慢的)死亡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002 →報導摘錄→ 華盛頓郵報:「歡迎來到一個舊電視正在緩慢死亡而所謂『新電視』又沒有長得太好的新時代,一個華麗、有時候也很可怕、但肯定非常古怪的時代。無論你現在是用什麼管道看哪種內容,接下來這個狀況對你的
▌真實故事怎麼「說」下場差很大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001 →報導摘錄→ 佛羅里達大學法學教授 Lyrissa Lidsky:「當你意識到你改編的原始素材和真實事件有所偏離,然後又決定把它形容為事實之後,你的觀眾就有可能相信它是事實。他們不僅會以為這些事真的發生在這些虛
▌葉郎影視讀報:繁花落盡之後,好萊塢該怎麼辦? ▌ 20240930 「以前我們存錢買房,手上有現金,想要什麼都能買。2年前帶太太和孩子出門花上200美元吃一頓飯不是什麼讓人緊張的事。而現在我連花5美元在麥當勞吃一份超值全餐都得精打細算。」 BBC 昨天一篇題為 "Hollywood'
▌企鵝人 vs 侍者——誰更受觀眾歡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26 →報導摘錄→ Forbes:「我們不知道 HBO 在《企鵝人》(The Penguin)身上花了多少錢,但可以合理推測應該比特效超重的《侍者》(The Acolyte)的1.8億美元總成本(或是每分鐘
▌James Cameron 加入 Stability AI 董事會引發批評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925 →報導摘錄→ James Cameron:「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一直都在尋找各種突破限制的新科技,目的是用來講述那些不可思議的故事。30多年前,我就站在 CGI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