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羅,鋼彈,出發。」
RX-78-2 鋼彈作為聯邦軍投入所有資源生產的測試型MS,在一年戰爭時的技術水平上非常先進。其使用的月面鈦合金框架既輕巧又堅固,能夠輕易抵擋住 MS-06 薩克II 的機槍火力而幾乎毫無損傷。
鋼彈的火力也遠超過薩克,通常使用的光束步槍讓它成為第一台擁有相當於戰艦光束炮火力的 MS。此外,鋼彈配備了兩把光束軍刀,這些高溫等離子刀刃可以輕鬆切穿任何金屬。光束軍刀還可以延伸成長矛狀的光束標槍,用來從更遠距離刺擊敵人。
除了前瞻的光束兵器,鋼彈也使用諸多傳統武器,例如可發射火箭的「超級火箭炮」,它是聯邦對應薩克火箭炮的反制武器。此外,鋼彈的頭部配備了兩門小型火神炮,主要用來攻擊輕裝甲飛機和載具,避免浪費光束步槍等強力武器的彈藥或能量。鋼彈還使用了一種非傳統的近距離武器,名為「鋼彈錘」,類似於流星錘的武器,用於擊碎敵人。此後該武器被升級為適用於太空戰的「超級鋼彈錘」,並增加了推進器。
鋼彈配備了一個防禦盾牌,提供了額外的防禦力用以抵禦敵方攻擊,尤其是無法單靠月面鈦合金承受的攻擊。鋼彈的駕駛員阿姆羅·雷經常利用盾牌作為佯攻的工具,在戰鬥中迷惑敵人後進行突襲。
在技術方面,鋼彈裝備了先進的學習型電腦,能在戰鬥中收集駕駛員和敵方的數據,提升 MS 的戰鬥效率。這些數據也被聯邦用來改進量產型 RGM-79 吉姆的控制系統。在阿·巴瓦·空戰役前,鋼彈還進行了升級,技術人員莫斯克·漢為其關節進行了磁性塗層處理,這一技術首次應用於 RX-78-3 G-3 鋼彈,並在 RX-78NT-1 NT-1 鋼彈上進行了完善。
鋼彈還採用了核心區塊系統,MS 的軀幹部分為中空設計,以便讓 FF-X7 核心戰機對接,當鋼彈的腿部和軀幹受損時,駕駛員可以棄艦逃生。此外,在敖德薩作戰期間,鋼彈還獲得了 G 戰機的支援,進一步強化了其模組化系統。
做為地球聯邦軍在 U.C. 0079 年的 V 計畫中建造的三台鋼彈原型機之一,主要負責近距離高機動作戰。在 U.C. 0079 年九月,吉翁軍隊突襲了 Side 7 殖民地,RX-78-2 鋼彈在阿姆羅·雷的駕駛下擊退了入侵者。隨後,鋼彈參與了保衛白色基地的任務,並在敖德薩作戰、吉翁基地的戰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索羅門戰役中,鋼彈成功擊敗了多茲爾·薩比的 MA-08 畢格扎姆。在阿·巴瓦·空戰役中,鋼彈與夏亞·阿茲納布爾駕駛的未完成 MSN-02 吉翁克交戰,最終兩台機體都遭到嚴重損壞。阿姆羅最終返回鋼彈的殘骸並駕駛核心戰機逃離。
儘管 RX-78-2 在戰役結束時毀損嚴重,但鋼彈系列在之後衍生了多台後續機型,包括 RX-178 鋼彈 Mk-II、MSZ-006 Z 鋼彈和阿姆羅專屬的 RX-93 ν鋼彈。
這次開箱的是不容易再版的第一代HGUC初鋼,也是我第一台的初鋼,做為第一代的「HGUC」鋼彈,初鋼的外型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優秀的,特別是那個年代很多模型的光束軍刀,例如隨後的能天使、HGUC 041的Zeta鋼彈都是使用手部與軍刀一體成形的套件,然而這一台HGUC的初鋼1.0就已經配備有特效件了,加上配備豐富的武裝,想必是當年很熱銷的一款套件。
除了上述的這些點之外,這個模型套件的外型我認為也不輸給新生版,甚至在某些比較古樸的外型部分還要來的更耐看一點。落差比較大的應該是可動,然後跨間的V型也沒有分色,甚至連貼紙也沒有。光束步槍的瞄準鏡也沒有透過分件或貼紙的形式進行補強,都是這個套件跟新生版的落差,但仍不失為一個很優秀的套件,甚至不輸給現在的版本。
全武裝的狀態
仰視的照片
舉槍
換成側面看看
舉盾,把背上的盾牌改成手持。
正面的舉盾
把腰上的火箭砲改成手持
正面看一下
俯視照
槍與劍,初鋼原本就是日本武士形象。
俯視照
A板件-30個零件
B板件-41個零件
C板件-35個零件
PC件-27個零件、2個廢件
貼紙-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