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要分享Hero咬屁屁毛的故事,事情要從Hero來我們家開始講起。
Hero在2015年5月來到我們家,當時的他約莫35天大,尚未斷奶。第一天就剪了指甲採血送驗,兩天後確認雙病毒(鸚鵡常見疾病)呈陰性,也知道他是個可愛的小帥哥。帶到醫院健康檢查,檢查結果良好,身體無異常。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中大型鸚鵡,所以在和他見面之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上網查詢資料以及請教資深鳥友;發現灰鸚鵡的心思極為細膩,需要加倍地陪伴以及關心。因此在Hero來到我們家之後,只要一有空閒,我便讓他和我黏緊緊,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完全沒想到這竟是錯誤的第一步。
2015年年底,第一次發現Hero咬毛,剛開始在籠底撿到斷掉的尾羽,還以為是他自己玩玩具折斷,並未多加留意。沒想到接下來連續兩天發現折斷的飛行羽,當下直覺不對,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先和醫師表明他並未感染雙病毒,接著醫師一面查看Hero的狀況,一面默默聽我描述平時和他互動的過程。最後醫師得出的結論讓我跌破眼鏡──原來問題全出在我身上!
正因為我讓他太過依賴,導致一關籠他不開心便咬毛抗議。按醫師所述,很多長時間在站台上活動的鳥寶反而較少咬毛,因為他們認為站台是屬於外面的一部份。這對我而言,實在是一大打擊;家裡其他孩子從未出現類似問題,而且我一直覺得讓鳥寶自己站在站台太過寂寞,所以總是抱著他走來走去,完全不知道自以為地百般疼愛可能反而害了他。
醫師當時提出兩個解決方案:
一、讓他繼續和我黏在一起
二、放手讓他獨立
第一點只能否決,我沒辦法保證24小時都能和他待在一起,所以答案理所當然只剩下一個。醫師說他和自己的鳥寶都是有時間才互動,平時鳥寶有自己的生活,在沒有其他同伴的情況下,也並沒有出現咬毛的情況。他建議我更改和Hero的互動方式,再繼續觀察。其他則是交代該斷奶就讓他斷奶、咬咬時要適度制止他等等。
回到家後,忍痛把他放回籠子,聽到他的哭聲和挖籠子的聲音實在很捨不得,但為了讓他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只能改成不定時放風(定時的壞處:鳥寶的時間觀念比人類準,擔心哪天不準時他會抗議得更厲害),下午再帶他到展架上玩耍。然而,儘管是放風時間,他仍舊當著我的面咬毛,右側的飛行羽幾乎都咬斷,導致他無法正常飛行⋯⋯
為了改善情況,我又嘗試將籠子的位置從原先的50公分抬高到離地一公尺左右,上方不再疊加籠子,並於其中兩側(人走動會經過的地方)用厚紙板遮蔽,增加他的安全感以及個鳥時間。很快地他不再吵鬧、挖籠子,而是轉而玩起原先不感興趣的玩具,咬毛次數逐漸減少。
下一步便是開始增加玩具的種類,以往我都是買現成的玩具給他,在和鳥友請益後,決定自己動手DIY增加變化性。把玩具拆開、重組,並搭配衛生紙捲筒、厚紙板與鈴鐺球(需注意材質安全性),使玩具有更多樣式。將這些玩具掛在籠內以及站台邊觀察,發現他非常喜歡這樣多變的玩具,尤其是鈴鐺球搭配衛生紙捲筒,此時他幾乎不咬毛了(只咬胸口)。
然後將餵奶次數減至一次,除了睡前外,下午的奶取消。第一天,觀察他的排便量,發現他下午幾乎沒主動進食,每次都只有一點點小便,體重掉至435g左右。第二天持續如此,並未吃蘋果外的食物。但到了第三天,他開始在站台吃種子飼料,排便量增加。第五天,無論在籠內、籠外,他都能很自然地進食,甚至開始享受吃穀物的樂趣,不再像以往「玩為主,吃為輔」的模式。這時他的體重上升到450g正常值,排便量正常。到這個階段,他已經完全不咬毛,也不再那麼排斥回籠。進到籠子內,便會自己找樂子;在站台上也是自己玩自己的,無聊了會主動下來找人類抱抱。
看到他那段時間的轉變,真的覺得很欣慰,也瞭解到放手的重要性;不是自己覺得好,對他就真的好。後來我們慢慢練習使用外出繩,有機會就和他一起出門散步曬太陽,一步步探索世界。直到現在他已經9歲了,籠子跟布置早已換過好幾輪,咬毛也沒有再復發。
簡單經驗總結:
一、鳥寶生活不要一成不變
二、讓他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三、適當的教育,避免過度反應
四、調整籠子位置
五、增加玩具變化性
六、斷奶
七、增加生活新鮮感
至今仍非常感謝醫師和當初所有提供建議與鼓勵的熱心鳥友,雖然鳥寶個性不同,無法同一而論,還是期待能藉由經驗分享,提供有類似煩惱的朋友參考。鳥寶咬毛真的令人類頭痛又心疼,造成咬毛的可能性非常多,涵蓋範圍廣,還是需要人類配合醫師一起努力,將可能的因素一一排除,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治療。
也希望能借此讓大家瞭解咬毛所涉及的不單只是心理問題,體質、環境等可能的因素百百種。好幾次在其他咬毛鳥寶的貼文下方看到質疑人類沒有好好照顧鳥寶,或是直指鳥寶罹患憂鬱症的發言;陪伴鳥寶治療咬毛的道路漫長且極需耐心,期望能用鼓勵與支持,代替責問及抨擊,給為鳥寶努力的人類多一些溫柔。
最後附上最近剛洗完澡的小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