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與重點筆記
加深 對書本的印象
我們來探討一下《連結》第二章中提到的這三個現實層面。
三個現實層面
哈拉瑞在《連結》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即現實並非單一且客觀的,而是存在著多個層次。他將現實分為三個層面:
- 客觀現實 (Objective Reality):
- 定義: 獨立於人類意識存在的事物,如物質世界、自然法則等。
- 主觀現實 (Subjective Reality):
- 特徵: 因人而異,受到個人經驗、文化背景等因素影響。
- 與主體間的現實 (Intersubjective Reality):
- 定義: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互動、交流基礎上的共同信念和概念。
《故事與現實的關係》
哈拉瑞認為,故事正是創造「與主體間的現實」的關鍵。透過講述故事,人類能夠:
- 建立共同的信念: 故事提供了一個共識的基礎,讓不同個體能夠共享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仰。
- 創造社會秩序:故事塑造了社會的規範和秩序,例如法律、道德規範等。
- 賦予事物意義:故事賦予了世界上的事物意義,讓我們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舉個例子:
- 金錢:金錢本身只是一張紙或金屬,但透過人類社會的共識,它被賦予了價值,成為交換商品和服務的媒介。
- 國家:國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透過國旗、國歌、歷史故事等,人們建立了對國家的認同感,形成了一個共同體。
為什麼要區分這三個現實層面?
- 理解人類行為:透過了解這三個現實層面,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行為,以及社會的運作方式。
- 挑戰既有觀念:這個概念挑戰了我們對現實的傳統看法,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真實的。
- 應對未來挑戰:在面對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理解這三個現實層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總結
哈拉瑞的「三個現實層面」的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人類社會。透過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探討故事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以及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