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墨應系讀者:談談人類圖裡KOL的設計

致墨應系讀者:談談人類圖裡KOL的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何謂奈米網紅?


當我的朋友大踏步地走進一家餐廳,面對接待的店員說:「我有訂位,是來互惠的!」隨著這句話,店員(其實看起來像是店長)瞬間露出了燦笑,彷彿迎接的是一位重量級貴賓。他引導我們入座後,詳細介紹菜單中的每一道佳餚背後的巧思,還分享了餐廳成立的理念。整個過程中,我注意到店員稱呼我的朋友為KOC,而不是一般人說的網紅(原來稱網紅為網紅,是有貶意的)。我的朋友常常半開玩笑地稱自己是「奈米網紅」。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他的自嘲;但隨著了解的深入,我慢慢得知:在這個自媒體盛行的時代,確實是存在著如此細緻而有趣的分類。我那奈米網紅朋友並不是自嘲,反而是他很知道自己是誰

所謂「KOL」與「KOC」,其實反映了當前社交網路媒體生態中的一種趨勢。這個趨勢行之有年,也沒有那麼新了。KOL 即「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他們並不僅僅是擁有大量粉絲的人,而是那些在特定圈子中具有強大號召力的人;而「KOC - 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則是指那些雖然粉絲數量不多,但卻能夠真誠分享使用心得,在小範圍內產生影響力的人物。在KOC的範疇下,居然還能分出小網紅、微網紅、奈米網紅。再分下去,也許還可以出現「你是幾奈米的網紅?」這類的細分😆。


為了迎接2027的社交轉變


這種新興的網路社交現象已經是當今人類生活的一次重大轉變。人們不再只是在網路上盲目地追求流量和按讚數,而是越來越重視與目標受眾之間建立信任和情感聯繫;這種關係不再只是單向行銷,而是一場雙向互動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奈米網紅或普通消費者都可能成為品牌的重要推手。他們分享自己的真實體驗,為品牌注入人情冷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人都可以是『好幾奈米』的關鍵影響者。

隨著邁向人類圖預言中的2027,科技與社會價值觀也在飛速轉換,逐漸迎來以個人影響力為核心的新時代。學歷與證書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減弱,而社會信任——一種透過真實表達贏得的信任——正成為不容忽視的個人資產。這導致了在今日的社會中走跳,除了賺錢以外,獲取「社會信任」是更重要的事情。自己贏來的社會信任,有朝一日也會變成財富(俗稱變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在人類圖職涯諮詢的過程當中,只要一逮到機會,就鼓勵客戶思考如何成為一名有個人風格的KOC。無論是幾奈米的網紅,都會幫助你在特定領域累積專業和影響力,也讓你在未來的職場中更具優勢。例如,若你經營了一個小社群或成為某領域的專業意見領袖,公司將更願意信任你,與你開展業務或拓展合作。

所以,這個月的墨應系方格村(12/30)我們就來談談人類圖中可能的KOL設計吧。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做這件事,或是該怎麼做這件事。


一樣,墨應系的付費訂閱者免費參加:報名點這裡

我們到時候線上見囉!

avatar-img
墨客人類圖沙龍
21.1K會員
170內容數
「墨應系」(墨客創製的人類圖知識應用體系)已經開設多個人類圖應用課程,如讀圖心法、職涯應用零階、人生使命探索工作坊等。「墨應系」沙龍則提供了有關人類圖知識與生活應用的文章,分為「大宗煩惱文章」、「專業知識文章」和「情感關係指南文章」三大類。訂閱者每月可以收到兩篇付費和兩篇免費文章,還可以參加線上QA交流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墨客人類圖沙龍 的其他內容
類型:是提醒,不是標籤 對初學者來說,人類圖中的「類型」概念常常被誤解為一種特定的標籤。貼來貼去「你是生產者」呀「我是投射者」的這些標籤,有時會被過度簡化,成為一種對於自身認知的限制。其實「類型」這個分類的價值在於:它是對我們生活狀態的提醒,而非限制我們行為的框框。
無論你是不是投射者... 人類圖的初學者,常常會出現下面這種窘境: 「你看~他這個投射者就是沒有等待邀請,職涯才會阻力重重」「他就是不乖乖等邀請,感情路上才會這麼跌撞!」。這樣的發言帶有強烈的標籤性,彷彿只要符合某些「潛規則」,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然而,這只是初學者正處於「類信仰」階段,依賴
9月的訂閱者交流會,我用創業奇葩樂手兼哲學家 Derek Sivers 的奇聞軼事,來探討各種創業通則與生活心法(How to live)。在交流會的過程當中,我靈光霹靂一閃,請求與會的投射者們,盡量將身邊的生產者引導成像Derek這樣勇敢"服用"「Hell Yeah」的生產者。雖然說Derek服用
只有當你能清楚區分哪些選擇是為了迎合外界期待,哪些是源自內心的呼喚(內心的 Hell Yeah!),你才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因此,在追求物質成功的同時,我們需要保持對內心需求的敏銳覺察,找到自己與物質世界互動的獨特方式。當你面對選擇,如果內心沒有明確的「Hell Yeah」,那答案多半就是「No」
本月方格村交流會,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奇人——Derek Sivers與其人類圖。 你可能會問:「他的圖與我有何相關?」答案是:有。不但有,他的故事、書與思想,會對你的創業思維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在觀點上直接提高一個維度--什麼是2/4人的最大化版本、愛的容器交叉的最佳詮釋、個體人
生產者應有的睡姿 在建國北路某間錄音室裡,冷氣如往常般悄無聲息運行著,讓我與坐在層層架疊的錄音設備中的混音師,感受到一絲絲清冷的寧靜。這種冷靜不僅讓我們集中精神,更讓我們彷彿擁有了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休息的時候,我與混音師聊起了那個身體自我修復的重要生理機制——睡眠。自詡為工作狂,並將之稱為榮
類型:是提醒,不是標籤 對初學者來說,人類圖中的「類型」概念常常被誤解為一種特定的標籤。貼來貼去「你是生產者」呀「我是投射者」的這些標籤,有時會被過度簡化,成為一種對於自身認知的限制。其實「類型」這個分類的價值在於:它是對我們生活狀態的提醒,而非限制我們行為的框框。
無論你是不是投射者... 人類圖的初學者,常常會出現下面這種窘境: 「你看~他這個投射者就是沒有等待邀請,職涯才會阻力重重」「他就是不乖乖等邀請,感情路上才會這麼跌撞!」。這樣的發言帶有強烈的標籤性,彷彿只要符合某些「潛規則」,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然而,這只是初學者正處於「類信仰」階段,依賴
9月的訂閱者交流會,我用創業奇葩樂手兼哲學家 Derek Sivers 的奇聞軼事,來探討各種創業通則與生活心法(How to live)。在交流會的過程當中,我靈光霹靂一閃,請求與會的投射者們,盡量將身邊的生產者引導成像Derek這樣勇敢"服用"「Hell Yeah」的生產者。雖然說Derek服用
只有當你能清楚區分哪些選擇是為了迎合外界期待,哪些是源自內心的呼喚(內心的 Hell Yeah!),你才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因此,在追求物質成功的同時,我們需要保持對內心需求的敏銳覺察,找到自己與物質世界互動的獨特方式。當你面對選擇,如果內心沒有明確的「Hell Yeah」,那答案多半就是「No」
本月方格村交流會,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奇人——Derek Sivers與其人類圖。 你可能會問:「他的圖與我有何相關?」答案是:有。不但有,他的故事、書與思想,會對你的創業思維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在觀點上直接提高一個維度--什麼是2/4人的最大化版本、愛的容器交叉的最佳詮釋、個體人
生產者應有的睡姿 在建國北路某間錄音室裡,冷氣如往常般悄無聲息運行著,讓我與坐在層層架疊的錄音設備中的混音師,感受到一絲絲清冷的寧靜。這種冷靜不僅讓我們集中精神,更讓我們彷彿擁有了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休息的時候,我與混音師聊起了那個身體自我修復的重要生理機制——睡眠。自詡為工作狂,並將之稱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