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入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每天都在讀世間這本大書,能讀透的道理十分有限,不懂的地方看長輩怎麼做就跟著做,雖然長輩不一定明白道理的根源。有些上年紀的老人家,每天坐在椅子上發呆,叫他們吃齋念佛顧健康打發時間,他們也不要,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跟他們解釋吃齋的好處,唸佛的好處,好像只要上年紀,就一定要這般行禮如儀。道理知道了,好處缺點也都知道了,自己在心裡斟酌一番,要不要做就是個人的因緣。


有一位老婦,青少女時常常隨父母到寺廟拜拜,今天去哪個宮,明天去哪間廟,父母總是說,有拜有保庇。那時的老婦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少女,以為拜拜就是信仰,往後遇到困難就去廟裡求,求東求西,以為凡夫俗子跟神明求財求健康求生活所需是天經地義。


青少女總也會長大,婚後的婦人跟先生決定創業,卻因為經營不善不得已舉債,那個年代的月薪一千多算高薪,他們總共欠債數十萬,每個月還債的壓力逼得夫妻倆幾乎喘不過氣。婦人一邊做工還債,一邊找廟拜,她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只要多拜一點債務很快就可以還清。直到有一天,一位善知識邀老婦做公益,中午休息時間,她聽見老智者說了一句話,「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這句話讓她豁然開朗,原來從小到大,她一直以為福是求來的觀念是天大的錯誤。


婦人終於明白父母,還有自己這一生如此薄福,是因是前生舉債多於存款,今生不僅沒有造福還一直耗福,賺來的錢不斷的填坑,不斷的抵債,能留下來享用的只剩下一點點。剩一點點還算是好的,至少身體健康,還能做來抵。婦人頓悟之後全心投入慈善公益,她知道要做很多很多才能囤,因為做十分,八分要還,剩兩分要吃要喝,如果做十五分,八分還債,兩分吃喝,還能囤五分。


二十多年來,老婦聞法入心,修到骨子裡,對別人很慷慨,常常自掏腰包做早餐給老人家吃。她總是對老志工這樣說,「早上起床臉洗一洗、牙刷一刷就可以來了,我在環保站煮早餐給您們吃。」老人家每天健步如飛到環保站做事,順便吃早餐,還有現打果汁和杏仁茶可以喝,身體被婦人養得很精壯,心靈也被照顧得很明亮。有捨才有得,捨去貪婪與無明,得到智慧與清淨。捨去金錢與物質,得到福緣與功德。


許多人習慣進廟就開始點香祈求諸佛菩薩眾神明,把家裡大人小孩的名字報過一遍,再將他們工作上的困難細說從頭,說完還要重新點香,因為香都快燒過了。凡夫俗子的痛苦祂們都懂,但是愛莫能助,因為自己的口袋空空,沒有一點福報一點功德,所以無法化險為夷。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祂們若能幫,也是從我們一分一毫存下來的功德庫取一個數目來消災解厄,自己的福自己做,自己的業障自己消,總是神通不敵業力。


天災人禍很多,行車在路上,一棵大樹、一個輪胎、一台冷氣突然從天而降,慢一秒、快一秒,生死大不同。我們要有囤福的觀念,因為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從行善積德過程中,我們會知道人為什麼要做好事、為什麼要茹素,以及為什麼要唸佛求解脫。


#自修自得

#做福來囤

#不要做來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4/12/20
謝謝您的分享❤️
吳柳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1
旅人小萌 謝謝回饋與閱讀。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6K內容數
吳柳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0
阿蓮是一個辛苦的媽媽,先生早逝,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家靠著做工、擺攤,做種種粗工養活一大家子。阿蓮的含莘茹苦看在孩子眼裡有不一樣的感受,除了生性叛逆的大兒子阿海,其他孩子都能有守有為,認真工作,不敢增加媽媽一絲的困擾和擔憂。 當孩子長大,也各自成家立業,阿蓮覺得自己一生苦命,是因為忘了修善修福,
Thumbnail
2025/05/10
阿蓮是一個辛苦的媽媽,先生早逝,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家靠著做工、擺攤,做種種粗工養活一大家子。阿蓮的含莘茹苦看在孩子眼裡有不一樣的感受,除了生性叛逆的大兒子阿海,其他孩子都能有守有為,認真工作,不敢增加媽媽一絲的困擾和擔憂。 當孩子長大,也各自成家立業,阿蓮覺得自己一生苦命,是因為忘了修善修福,
Thumbnail
2025/05/10
阿照跟先生在高中一場爬山聯誼活動相識,兩人體力都很好,先生阿修已經爬過七十座大山,而阿照則有二十多座,兩人婚前約會活動就是爬山。因為爬山的因緣,兩人身體都很好,一直到中年都很少生病看醫生,直到有一年無常來敲門。 阿照四十八歲那年健檢發現罹患乳癌,得知病情的夫妻倆抱在一起痛哭,內心非常慌亂,阿照
Thumbnail
2025/05/10
阿照跟先生在高中一場爬山聯誼活動相識,兩人體力都很好,先生阿修已經爬過七十座大山,而阿照則有二十多座,兩人婚前約會活動就是爬山。因為爬山的因緣,兩人身體都很好,一直到中年都很少生病看醫生,直到有一年無常來敲門。 阿照四十八歲那年健檢發現罹患乳癌,得知病情的夫妻倆抱在一起痛哭,內心非常慌亂,阿照
Thumbnail
2025/05/10
阿款從小在金瓜石長大,不管是少女時期,還是婚後生活,一樣困苦。一九六○年,阿款的先生被大水沖走,失去依靠的阿款才三十歲,五個孩子最小才四歲,嗷嗷待哺。婆婆悲不可抑,雖不捨兒子早走,卻更心疼媳婦,不知手無縛雞之力的媳婦要如何養大五個孩子。 當時的婦人如果養不起孩子,再嫁一次就有依靠了,但是阿款沒
Thumbnail
2025/05/10
阿款從小在金瓜石長大,不管是少女時期,還是婚後生活,一樣困苦。一九六○年,阿款的先生被大水沖走,失去依靠的阿款才三十歲,五個孩子最小才四歲,嗷嗷待哺。婆婆悲不可抑,雖不捨兒子早走,卻更心疼媳婦,不知手無縛雞之力的媳婦要如何養大五個孩子。 當時的婦人如果養不起孩子,再嫁一次就有依靠了,但是阿款沒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