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 小丑》 Maybe we are all Joker?

《Joker 小丑》 Maybe we are all Jok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趁著坐飛機,一口氣看完兩集。

果然是部大悲劇,比想像中更寫實。

主角把其內心的迷惘、糾結、期待、憤怒、悲傷、無能無力、瘋狂、毀滅,飾演的恰如其分。讓人同情,卻也恐懼。

snapshot from 維基百科

snapshot from 維基百科



體制內,體制外?

我在這部電影中,清楚地看到兩個體系 - 體制內,體制外。這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體制內如魚得水的人,擁有金錢、權利、是既得利益者。

在體制內混不下去的人,貧窮、卑賤、被霸凌、被人看不起。

然而所謂的體制是什麼?由誰訂立?就是那些如魚得水的人訂下的社會文化,不是嗎?

他們決定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笑,什麼不好笑。什麼是帥氣,什麼是愚蠢。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


  • 想站上金字塔嗎?那你就想辦法去當那個訂規則的人。
  • 想過的比別人舒適嗎?那你就好好地理解規則、運用規則。
  • 想過的安安穩穩?那你就好好聽命行事,遵守規則。
  • 如果連聽命行事都做不到,那你就是邊緣人,隨時都有跌落體制的危險。戲中的主角,就是個邊緣人。
    他的那句「I just hope that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是那樣深刻的刻進我心。我只能用「沈重」兩字,來形容我看戲當下的心情。


Maybe we are all Joker?

體制內是主流,體制外是非主流。

你以為自己所有的面向都在體制內嗎?都是主流嗎?不可能。


打個比方:

現在的社會,「外向」是主流,是成功人士的標籤之一。學校也多是外向式的教學法,推崇合群、社交、交朋友,鼓勵在人群中發言、表達,更期望孩子做個領導者。

並且,教育的風格就反映出商業社會的現況,更在乎你會不會表達,而不是你是否真材實料。

如果你是偏內向的人,那你就是非主流,某種程度上、是被這個社會打壓的。


這部戲,看的沈重。

因為,體制內、體制外,一線之隔。我們的某個面向,很可能就落在體制外。

導演這一箭N鵰啊!某個面向,we are all Joker.


英雄迷思,偶像情節

主角的瘋狂與毀滅,看似想走向死亡,但其實是想重新開始 - 他想活下去,想被社會認同,想在體制內好好的活著,過生活。

最後,他意識到大家崇拜的是「小丑」,並不是真正的他。小丑擁護者只是想要「小丑」幫他們去做一些「發洩」的行爲,並不是真正的關心他,或想要理解他。

我邊看邊想,這些人就這樣一直「發洩」,然後呢?是要怎樣結局?

一個成功的革命,最後還是要建立新體制,整齣戲卻完全沒這個譜。

果然最後,主角就在監獄裡 - 死了。一切戛然而止,the end.

不意外的結局,我甚至覺得寫實。


一個不被體制接受的精神病患,黯淡的生命,消逝,再次呼應主角講了多次的台詞 - 「You don't care...」

Yes, no body care...


小結

總之,果然是部大悲劇,看完後鬱鬱悶悶。

然而,藉由本劇,進行一次內心的旅行,引發自己多面向的思考,非常值得。

期望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接受彼此之間的不同。

不要去造神,也別迷戀去當神。

One day, maybe, there is no Joker.


(簡短紀錄看劇心得,全文完。)

內容總結
小丑
5
/5
avatar-img
烹飪睡覺泡茶喝的沙龍
184會員
390內容數
什麼都寫、想寫就寫、不想寫就發呆。最喜歡的事:烹飪(其實是吃飯)、睡覺、泡茶喝。享受秋天的沈思、以及冬天的好好🐢著充電。 You do because you can, not because you need t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