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地圖www
隨著陸軍大將山縣有朋的第一軍,全軍壓境鴨綠江義州旁的虎山,清軍這裡陸續從旅順(大連市的左邊一點,那個靠海的角角)、瀋陽等地抽調部隊,由四川提督宋慶領軍趕往鴨綠江,並撤換原本的長跑冠軍,畢竟再跑都要跑進山海關了www
這裡某打個岔喔,光緒帝是怎麼想的某認真參不透,這時候的宋慶已經74歲了,尼瑪上廁所都要滴了,你派他去前線打這種滅國級大戰,是到底......?
隨著宋慶跟山縣有朋兩名老將在鴨綠江一帶拉扯,過程中經歷山縣有朋分兵,正兵從鴨綠江正面進攻、奇兵從右邊山區繞後進攻(結果這支部隊進了山區直接迷路w);宋慶更絕,主打一個一碰就退、一退再退,並且退兵還不通知援軍,一場拉鋸戰拉著拉著,很快地就拉到了海蓋(海城、蓋平)一線。
而另一頭,日軍第二軍已經從花園口登陸,也就是上面地圖中丹東跟大連那條線差不多中間的位置,我們乃木少將帶著5000人的聯隊,跟著大山岩很快地攻破了旅順。
按慣例先上地圖,怕各位看到沒空間感www
這一線在整個大戰役中,其實並不出奇,但為什麼某要特別拉出來講呢?
答案是:機動部隊。
當時宋慶主力在營口(看圖),而日軍軍部大本營考量到冬季將至,後勤可能跟不上,拒絕了山縣有朋繼續激烈進攻的提案,但人家山縣是堂堂陸軍大佬喔,你拒絕我就照辦逆?結果山縣不裡會大本營的返回指令,只按住大部隊不動,派出了將領桂太郎,繼續向西推進。
結果一轉眼這支人數較少的日軍就被清軍三面圍堵在海州,桂太郎趕忙給大本營發出求救訊號,一邊固守海州,等待援軍。這時候在地圖左下方的乃木部隊已經攻下了清廷花費重金經營的旅順,只花了一天冏。
在進軍旅順的路上,乃木少將經過了一處矮矮的山丘,由於海拔只有203公尺,又被當地人稱作203高地。經過這處高地時,不知怎地,他的眼皮跳個沒停。這時候的他還不知道......
自己有一天,會在這裡見識到怎麼樣的地獄景象。
而在攻破旅順後,乃木少將因為過程中有日軍遭清軍虐死,進城後放任了部隊燒殺擄掠,被歷史記下了惡名。也或許是因為殺降不祥,這位堂堂正二位的大日本帝國伯爵,最後竟然沒有子嗣留下,此處先表過不提。
在接到了救援命令後,乃木迅速北上,試圖幫桂太郎解圍,結果與駐守蓋州的章高元部隊發生了戰鬥。而在蓋州跟營口之間,宋慶特別安排了一支機動部隊,交給將領徐邦道。
章、徐二將其實都屬於能打的強將,章高元曾跟隨劉銘傳在台灣對抗法軍,淡水登陸戰中,他曾率領一營兵力硬生生地擋住法軍進攻,這種作戰能力沒話說喔。
BTW,那場戰役中據說清兵受到了許多在地廟神的顯靈助陣,章高元為了感謝這些出手相助的廟神,特別捐了幾塊匾額,譬如淡水蘇府王爺廟的「威靈赫濯」:
油車口蘇府王爺廟,圖片出處:國家文化記憶庫2.0
以及艋舺清水巖的「佛化蓬萊」:
萬華的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圖片出處:維基百科資料庫
如果有機會去這兩座廟參拜,可以找找匾額的所在,也可以回來翻這篇文,把這段歷史,炫給同行的親朋好友喔www
回到海州爭奪戰aka蓋州防守戰。
在章高元的防守下,本來蓋州不會丟得這麼快,畢竟是連法軍都無法越過的男人。但當時宋慶一心想打下桂太郎的海州,在乃木抵達蓋州前幾天,宋慶就把徐邦道的機動部隊往海州方向調動了。
結果蓋州軍報傳來,乃木部隊正往蓋州逼近,宋慶又讓徐邦道趕緊回援蓋州。
隔天,宋慶又收到軍報:海州的桂太郎部隊在遭遇戰中受到損傷。結果他老人家一聽,信心倍增啊,就決定自己從營口出動,去海州拿下這顆First Blood(你沒看錯,清軍到現在還沒打贏任何一場,屬於0殺N死的大逆風局),但「為了安全起見」,後路總要有人顧著啊。
於是徐邦道又接到了前往營口駐防的命令。
再隔天,蓋州守將章高元發來軍報,乃木部隊即將抵達蓋州,問宋慶到底有沒有人手可以幫忙RRR?宋慶一看軍報,想了想,前線的海州跟蓋州都在作戰,後方營口的部隊不用也是白不用,遂又下達了新的軍令。
結果徐邦道前腳剛抵達營口,軍令就到了,「又」讓他馳援蓋州。
四天時間,徐邦道的機動部隊跑來跑去,跑得人人激動不已?
就在大伙死趕活趕,好不容易又趕回蓋州之時,蓋州......陷落了。章高元殘部在徐邦道的掩護下,往北跟宋慶的主力部隊會合。
純純的一場窩囊戰喔。
後面的劇情某也簡單講一下,在這之後,陸續集結的清軍總共對海州的桂太郎發起了四次大總攻,分別取得了日軍陣亡45人、9人、14人、4人的戰果。
尼瑪,人家村跟村之間搞個村民械鬥都比你殺傷力還強。至此,桂太郎再無畏懼,再與乃木部隊以及後方趕來的第五師團會合之後,迅速突破了宋慶的營口大營,宋慶全軍後退到田庄台,與後方陸續趕來增援的清軍諸營會合。
某知道各位懶,地圖滴加啦。
清軍滿滿當當加起來共六十多營的兵力,跟乃木的第一師團、桂太郎的第三師團、以及後方趕來的第五師團,隔著田庄台前面的那條河(遼河)對峙。
在野戰砲陸續到位後,桂太郎部首先發動了正面砲火壓制、第五師團從右方協同進攻、乃木部隊按照慣例,又搞直接繞後那招,從左側越過遼河,試圖包抄清軍。宋慶其他的本領不行,這個危險感知天賦還是點滿的喔,當即就下令全軍再後撤疑為什麼說再呢!
可就是這麼一撤再撤,從朝鮮半島到遼東半島,就這麼全面被日軍實質控制了。
而除了這兩處半島,當初花園口登陸的部隊,除了乃木部以外,其餘軍隊在整備後,又迅速越海,直抵山東,拿下了威海。至此,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旅順、威海也全數陷落,再無重起的可能。
而北洋艦隊本身,也在前面長跑冠軍撤退鴨綠江防線時,在鴨綠江出海口外,遭遇了日軍聯合艦隊。
這支聯合艦隊由第一游擊中隊與本隊組成。
第一游擊中隊,也就是在豐島海戰中大放異彩的吉野號+浪速號(東鄉軍神)+秋津州號,以及上次沒有參戰到的高千穗號。
本隊則有松島號等六艘戰艦組成,另外還有兩艘觀察艦,分別是西京丸號,與他的護衛艦赤城號。為什麼這個西京丸號還要另外配備一艘護衛艦呢?因為當年熊本城的守城三人組之一,如今的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正在這艘船上。
而這場戰役中一直沒到前線的兒玉源太郎,則在後方大本營,協助大臣西鄉從道,統籌徵兵、後勤、武器、彈藥、運輸等等問題,同樣忙得不可開交。
北洋艦隊則以定遠(水師提督丁汝昌)、鎮遠兩艘旗艦為首,共計十二艘戰艦,在海面上一字橫列排開,試圖正面沖散日本海軍陣型,而日軍的聯合艦隊,此時正是一片緊張的沉默。
因為在人類的海戰史上,如此規模的蒸氣鐵甲艦隊海戰,還是第一次。
誰都不知道,交鋒之後到底會怎麼樣。
隨著兩軍逐漸接近,定遠艦發出了這場海戰的第一聲怒吼。可惜的是,這聲怒吼沒有造成敵軍的傷亡,反而因為炮風太強,導致在甲板上觀戰的水師提督丁汝昌一個重摔,當場摔成重傷(wtf)。
我軍第一炮,折損指揮官。
這種打法聽都沒聽過冏。
日軍這裡則將艦隊拆成了第一游擊中隊與本隊,第一游擊隊迅速往北洋艦隊的右側迂迴進攻,而這時候失去總指揮官的北洋艦隊,正陷入各艦艦長自行指揮作戰的困境。
日軍艦隊中的本隊,迅速跟著第一游擊隊往北洋艦隊右翼航行,這時兩艘軍艦比叡號、赤城號沒跟上,變成硬生生地就要從北洋橫列陣中間穿插過去,過程中,赤城號艦長遭到了砲擊喪命。
這時聯合艦隊司令官下令,讓第一游擊隊右轉繞到北洋艦隊正後方,給他們一個痛快。可不知是海上收訊不好還怎麼樣,第一游擊隊帶隊官聽成左轉www
於是在司令官傻眼的情形下,第一游擊隊四艘戰艦就這麼左轉脫離了戰場,形成本隊六艘戰艦(含其中一艘比叡號沒跟上)劣勢火力,面對十二艘北洋艦隊的戰況(嚴格說是十艘,北洋艦隊這時候應該有兩艘揚威號、超勇號接近喪失戰力)。
但由於失去最高指揮官,北洋艦隊第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等到聯合艦隊讓第一游擊中隊趕快掉頭時,戰機已經錯失了。
套句電影台詞: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就在這時,可能是大清的國運垂死掙扎喔,在第一游擊隊掉頭、本隊加速想完成包圍網時,一直被保護得好好的西京丸竟然暴露在了北洋艦隊面前。當時定遠跟鎮遠的艦長狂喜啊!幹掉西京丸,就相當於幹掉了日本海軍的參謀總長,於是紛紛開炮!
西京丸被砲彈轟中,樺山資紀嚇得命令西京丸立刻掉頭,往仁川方向脫離戰場,北洋艦隊哪肯放過這個絕佳時機?一支單刀猛地就朝敵人心臟追著插過去,那是一艘魚雷艦福龍號!
只見福龍號馬力全開、迅猛挺上,對著西京丸,貼臉就是唰唰唰一口氣連放三枚魚雷,就在樺山資紀猙獰著臉、已經準備好大喊萬歲的時候!!!
三枚魚雷從船底下直接滑過去!
媽咪啊,資紀腿都快軟了,西京丸的水手們重獲新生喔,一艘商用改裝船駛得運轉如飛,迅速從艦隊的攻擊範圍內消失。
這場甲午戰爭中,清軍最接近勝利可能的一瞬間,就這麼結束了。
還是那句老話: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在這段插曲過後,日軍聯合艦隊的第一游擊中隊與本隊,終於完成了對北洋艦隊的包夾,其中北洋艦隊的致遠艦艦長鄧世昌,眼看大勢已去,下令朝最近的吉野艦進行自殺衝撞。
可惜吉野艦迅速反應,在致遠艦衝刺到一半時,就發射魚雷將其炸沉,艦上兩百餘名官兵,全員戰死。
一旁的濟遠艦與其他戰艦見狀,則開始了自主撤退。BTW,濟遠艦的艦長,還是前面提到過的、與東鄉平八郎他們一起留學過英國的方伯謙江湖人稱方跑跑,因為跑了兩次,而由於濟遠艦的自主撤退,整個艦隊陣型再難保持,終於導致全線潰敗。
第一游擊中隊立刻展開追擊,而本隊則圍著定遠、鎮遠兩艘旗艦開始狂轟猛炸。
這個過程中,一名受了重傷的日軍水兵在彌留之際,追問長官:
「我都快死了」
「定遠號到底是他媽的被打沉了沒......?」
長官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海上的定遠號,給了他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它已經無法再繼續戰鬥了。」
水兵這才含笑而逝。
這段事蹟後來傳回了日本,被一名文人譜寫成歌,成為了後來日本海軍的軍歌之一:《勇敢的水兵》。
此戰過後,北洋艦隊除了定遠、鎮遠兩艘旗艦(黑丟就是被圍起來打成爛鐵還能硬生生開回家的那兩艘),以及靖遠、來遠、濟遠、平遠四艘戰艦,其餘全數覆滅。
而聯合艦隊則有掉隊的比叡、赤城,以及被貼臉開大沒開到的西京丸號,還有松島號受到了較大損傷,基本上取得了整體勝利。
至於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此戰後受到了嚴重的精神打擊,開始拒絕服從光緒帝的軍事指令,放棄旅順,退回在威海的第二基地。
由於旅順沒有海軍協防,加上來自各軍團的部隊互不隸屬,乃木少將在一個月後,輕鬆地拿下了這座耗費大清軍費甚鉅的重城。
從陸地上的一退再退,到海面上的主力殲滅,清國的改革成果正式宣告破滅。大臣李鴻章趕赴下關市,從不吃生食的他,在被迫吃下一盤生魚片後,簽下了馬關條約。
那一天,明治天皇看著桌上的馬關條約(日文版),從此得到朝鮮與台灣的他、征服了日本自古以來不可能戰勝的國度的他,心滿意足地入睡了。
隔年,樺山資紀與乃木希典,在沖繩會合後,兩人一南一北,奉命前往接收一塊帝國的新領地。
那塊領地,叫做─
臺灣。
某打個岔啊,馬關條約的中文版,也在台北故宮顆顆。如果有機會展出的話,記得去見證一下這段歷史w
這三篇,是某花了一個晚上一口氣碼完的,真真要命(倒),但很爽ww
再打個岔,當年甲午海戰開打前,由於中日雙方都有大量的軍官在歐美留學過,甚至現場還有不少歐美籍的軍官下場協助指揮,因此國際社會上的矚目程度很高。
一旦清國打贏,那麼在國際地位上就會重新被評估喔,當然,霓虹國也是。
而作為當時落後梯隊的兩大傳統東亞國家,自然都是花了大力氣,想去證明自己的能力、挽回自己國家的威信。
可惜,在遊戲版本的推動之下,即使日本聯合艦隊連續犯了二艦脫隊、迂迴錯邊、暴露參謀長等等重大失誤,北洋艦隊仍然無法抓住戰機、擴大戰果。反而是在擁有激戰一整天後還不沉的巨艦定遠、鎮遠的情況下,還發生第一炮就失去指揮官的......不知道該說慘劇還鬧劇,隨後一路被壓著打,直到陣型崩潰。
直到大清崩潰。
這就是那場經典海戰的故事,也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國際,以及─
各位如今的生活。
下一篇,當年在熊本守城的三人組,即將遠渡重洋,站到各位最熟悉的那塊土地上。
希望你們看得開心w
佳期愉快<3
A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