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中的大波斯菊花海,拍攝當天正逢鋒面過境
繼上個禮拜出任務到北部山區採萵苣,經歷冷到不行的寒流後,這個禮拜到位於貢寮的丹內丹內野奢莊園查看花海情形,又恰逢鋒面強雨轟炸。
當地的工作人員看到我,都說我每次上來都會帶來各種風雨。
是這樣嗎? 從去年10月著手這個專案,正好實地勘察時就遇到康芮颱風,然後11月遇到天兔颱風,12月東北季風雨,1月寒流,這個月鋒面雨。
都在我北上時發生,巧合而已~不要多想~
事實上,這些劫難的確讓我們準備花海的進度一延再延。
剛開始認為,種植觀賞性綠肥,種子撒播而已,在中南部是個不難的事。
到了北部,尤其是在處於東北角的貢寮,一切就和預想的不一樣。
又是一直下雨! 一直下!
我們因此遇到許多問題。
這是一片從未開墾過土地,面對充滿石礫、排水不良、缺乏有機質的貧瘠土壤,勢必需要整地與土壤改良。
種植花海的主因,便是想要透過綠肥作物改良土壤,而選擇觀賞性綠肥作物,是希望在進行改良的這段期間可以透過花海達到景觀美化效果,而不是讓田間如同一片雜草。
整地作業開始,怪手要先進場,翻土篩石,同時打破地面下不易透水的土層。
這樣才能讓後續的種植不受石礫與淹水阻撓。
但多雨的天氣、泥濘的土地,怪手剛進場就會拋錨。
開怪手的師傅經驗老到,知道這樣很危險,而且沒效率,必須要放晴時才能作業。
接著就是如最一開始所說,先是10月的康內颱風,再來11月的天兔颱風,而後東北季風雨。
看到這樣的氣候,我們大家都沉默了,放晴的時間少之又少,只能在零星的晴天施作。
我甚至又覺得,這個乾脆不做冬季花海,改作夏季吧?
好在怪手師傅與當地工作人員不畏風雨地合作,終是把地整好了。
但大波斯菊的播種日期也因此從10月延後到12月。
土地下層不易透水(咖啡色部分),需透過怪手打破,以利排水
播種後,一個禮拜左右就發芽了,並且發芽率挺高,這反而要歸功於多雨的氣候。
怎麼說呢? 我們先從種子的發芽過程來看:
種子發芽分成三個階段: 浸潤期、靜止期、發芽期。
浸潤期是指種子遇到水後,發生吸脹作用(Imbibition)1而吸水膨脹。
吸水到極限後,進入靜止期,這個階段的種子外觀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內部生理反應旺盛。
細胞質由凝膠態轉為溶膠態、粒線體成熟而呼吸作用速率增加、酵素大量合成、養分形式轉變…等生理變化,都在靜止期大量發生。
這一切變化是為了供應發芽期所需,進入了發芽期,胚便利用靜止期所準備好的生理機能,快速發育,突破種皮,最後形成幼苗。
生理機能的活化非常重要,否則胚將發育困難。
而水是開啟並維持一切生理變化的因子。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播種前,會先進行浸種,把種子泡在水中數小時甚至數天,為的就是讓種子吸飽水、打開有利於發芽的生理機制。
即便有經過浸種,播種後還是要持續給水,否則種子一旦缺水,生理機能也無法作用。
而貢寮的連日降雨,讓撒下去的大波斯菊種子獲得了非常充足的水分。
這不但讓我們免去浸種的步驟,也讓我們無須在播種後持續澆水。
經歷了辛勞的整地後,總算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
播種後7天左右便發芽,得利於連日降雨的氣候
大波斯菊是短日照植物(Short-day plant)。
這意味著,冬天較短的光週期(Photoperiod)2可促進大波斯菊開花。
有人聽到這可能有些意見:「我在夏天也有看過大波斯菊開花啊,夏天是長日照環境吧? 白天可以達到13、14小時。」
是的,是我沒有說清楚,必須更正: 大波斯菊是相對短日照植物(Facultative short-day plant)。
這是什麼意思?
短日照條件讓大波斯菊提早開花
在高中生物課學過,當一天的夜晚長於特定的時間(臨界夜長)後,便是短日照環境,短日照植物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開花。
這是對的,然而高中課本沒有提到,這是絕對短日照植物(Obligate short-day plant)的情況。
絕對短日照植物,如字面上的意思,這類植物在光週期影響開花的機制上,很絕對,夜晚長於特定時間就開花,短於該時長就不開花。
但是大自然中往往有特例,而且特例往往還比較常見。
相對短日照植物,是夜晚越長,越容易開花,夜晚越短,越不容易開花,但不是絕對不開。
所以你可能在夏天看過大波斯菊開花,但也會發現,開花的數量與狀況不如冬天好。
另外,應該有人發現了,我是說夜晚的長度,而不是白天的長度。
因為實際上影響短(或長)日照植物開花的因素,是夜晚的長度,而不是白天的長度。
如果在短日的冬天,半夜突然給植物照光1小時,讓連續黑暗的時間變短,那就會反過來創造長日照環境,短日照植物就不太會開花。
而如果在長日的夏季,中午給植物遮光1小時,讓連續白天時間變短,那對植物而言,這一樣還是長日照環境,短日照植物也不太會開花。
很奇妙吧? (可能有些人已經開始混亂了?)
回到貢寮的大波斯菊,播種時已經12月了,夜晚13.5小時(白天10.5小時)左右,是短日照環境。
這時候播種,會發生甚麼事?
就是很早開花!
如果在夏天,播種後可能需要60天以上才能開少量的花,而這裡只花了約40天就朵朵開了。
根據日照長短選擇適合的長(短)日作物,是栽培成功的要點之一。
不過,在夏天也是有辦法提早大波斯菊開花並增加開花數量的,而且你並不用每天遮光創造短日照環境。→ <夏天的大波斯菊,如何提早開花並增加花朵數?>
早花的大波斯菊讓大家興喜若狂,經過之前的努力,終於要看到成果了!
可是大家又注意到一件事,植株怎麼才10公分就要開花了?
這好像不太對吧? 其他地方的大波斯菊可以長到超過50公分耶?
短日加上低溫,植株約10公分左右就出現花苞
沒辦法,天氣太冷了,莖部生長速度太慢。
在同樣的光週期條件下,你會發現在比較冷的地方,大波斯菊開花時會比在溫暖的地方矮(前提是兩者都在生長適溫3內)。
因為低溫抑制了植物體內的生理作用,尤其是酵素活性,這讓植物細胞無法快速合成生長需要的物質,也讓細胞無法快速分裂、膨大。
這是壞事嗎?
如果我很急著要讓花海成形,這的確是壞事,過低的植株無法覆蓋地面,裸露的土壤有礙視覺美觀。
但拿掉時間的枷鎖,這或許是好事。
為什麼?
因為莖部快速生長,意味著需要消耗大量養分,而這些養分原本是可以供應開花用的。
植株生長緩慢,反而蓄積大量養分,可以讓花開得更好。
另外低矮也不是永遠的。
隨著植株生長、氣溫回暖,大波斯菊還是會抽高的。
所以不急於現在。
堅持5個月,終於盼到大波斯菊花海
到了今天,大波斯菊已經長高到30~40公分,並且進入盛花。
整片粉色的大波斯菊花海,終於呈現在眼前。
這也讓焦急的我們鬆了一口氣。
也終於可以開始進一步的活動宣傳。
可能參觀的人也想不到,這樣的花海,需要籌備快5個月。
不過,還不能放心的太早,因為還有下一片花海正在籌備中。
目標是創造週年連續花海的效果。
----------
如果你想參觀文中花海,順便搖曳露營,可點選下面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rZVoyhS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