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棲梧枝》在我的預備書單很久了。
四、五年前,在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時,第20章後附錄的「作者有話要說」中,寫到中國古代家庭對庶子庶女的態度,其中有一段寫到:
「…(原文)......古代對商人評價之低,不是空穴來風,商賈之家出現的規矩混亂和倫理破敗的確是很多的,比如秋李子的《雀棲梧枝》裡,那戶大富商戶不是老子一死,長子就把庶妹送給官老爺做妾了嗎?也導致了他们家族被人看不起。......」
能被《知否》作者拎出來當範本的小說,應該不錯吧。所以早早就記錄在我的待看書單中。
只是後來待看書單越來越長,身為大叔,總是先挑男性爽文先看,這種古代女性言情小說,觀看排序總是一放再放。
今年新年過後,想說換換口味。才又將待看的女性小說書單拿出來,結果就看到《雀棲梧枝》已經放很久了,就點開網頁,開始讀起來。
因為去年、前年大多都在看男性爽文,忽然改看古代女性言情小說,講些家長裡短的後宅鎖事,還真有點不適應,差點棄文。
幸好「秋李子」的文字功力也是不錯的。在我堅持了看了約20章後,終於突破了看男性爽文的慣性,定下心來,進入了小說的故事當中。
~~~
故事緣起:
作者「秋李子」,某次看到了清代紀曉嵐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講述一個故事:
有夥強盜,要搶劫鄉下的一戶富裕人家,半夜圍起來攻打富翁的莊園,眼看就要攻破大門。
強盜們舉著火把,執著大刀,在圍牆外威脅富翁全家說:
「敢大喊呼救的,等等一律殺死,而且現在正刮大風,鄰居都住很遠,喊也沒人能聽見,只有送死,沒有用的!」全家上下都嚇到不敢出聲。
此時有個在廚房裡幫忙煮飯燒火的丫鬟,年紀約十五、六歲,平常都睡在廚房裏。
聽到了強盜的話,她腦筋一動,偷偷帶著火種,在黑暗中伏地爬行,悄悄進入後院,乘風放火,將廚房外堆放的柴堆點燃。
風助火勢,柴堆很快就起大火。火光映照到天空,全村的人都被驚醒,連幾里以外的鄰村壯丁也都趕來救火。
大家趕到到富翁家外,火光像白天一樣明亮,強盜們露出馬腳,反而被鄰居們包圍,無法逃脫,最後全部被擒。
富翁深深感謝這個婢女的機智,要留她作兒媳婦。
他兒子也同意,說:「有這樣的機智膽識之人,一定會持家,就算只是燒火丫頭,有什麼關係?」
富翁大喜,催促家人馬上取來衣服首飾,當下立即舉行了婚禮,說道:
「這事一遲疑,就會有人跳出來講究尊卑良賤,贊成的、反對的意見就多了,事情必會發生變化。」
~~~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只記到這裏為止。
但秋李子不禁想到:
「這個姑娘嫁到這家之後,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一個貧家女、灶下婢飛上枝頭。
可是飛上枝頭後的生活,絕對不是那麽輕鬆的!」
於是秋李子替這個燒火丫頭設想了一部故事。
~~~
故事大綱:
女主角張雀兒,出身寒微,窮秀才出身的父親早逝,與寡母相依為命。
為了改善家計,她到當地富戶杜老爺家的廚房幫傭。
後來發生了強盜打劫之事,杜老爺感佩她的機智,杜大公子也認為她是一個奇女子,讓她成功嫁入杜家。
然而,大宅門的生活,並不那麼美好。
她面對著大家閨秀出身的婆婆、家裏原先比她資深的老僕人們,以及杜家親友長輩等複雜的人際關係。
只能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才能安身立命。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贏得了婆婆的看重和信任。
但是,家族中的親友中,總是不缺奇葩的存在,為雀兒生活中的煩惱,貢獻出一個個難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雀兒的生活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幸好公公婆婆還算明理,丈夫也相處恩愛,有了家人的支持,才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過。
「秋李子」的文筆流暢,故事情節平實,由平常小富之家的日常生活出發,有別於情節緊湊,公主王爺的爽文,是屬於慢熟型的小說。
如果您對古代女性言情小說感興趣,可以上網搜尋《雀栖梧枝》。
~~~
附: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原文:
有盜劫一富室,攻樓門垂破,其黨手炬露刃,迫脅家眾曰:
曰敢號呼者死,且大風號呼亦不聞,死何益。
皆噤不出聲,一灶婢年十五六,睡廚下,乃密持火種,黑暗中伏地蛇行,潛至後院,乘風縱火,焚其積柴,煙焰燭天,闔村驚起,數里內鄰村亦救視。
大眾既集,火光下明如白晝,群盜格鬥不能脫,竟駢首就擒。主人深感此婢,欲留為子婦,其子亦首肯,曰:具此智略,必能作家,雖灶婢何害。
主人大喜,趣取衣飾,即是夜成禮。曰:遲則講尊卑,論良賤,是非不一,恐有變局矣。
亦奇女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