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無法跟爸爸說什麼,因為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一直覺得我的先生會好起來,但隱隱約約的直覺,又覺得在他生病之後,我們其實已經開始走不下去。我們還太年輕,攜手二十年,還沒有等到孩子成年,還沒有來得及碰觸我們的老年,就必須面對疾病帶給整個家庭的衝擊。病患本人跟家屬,感受到的壓力和痛苦情緒,有時候會重疊,更多時候,卻是不容易相互理解的黑洞,其中會參雜太多還沒有被自我看見的陰影和創傷,疾病會將這些本該在生活時間流逝裡,漸漸釋放的黑暗,縮短出現的時間,並且將影響放大數十倍。
愛是很複雜的情感,常常也會變換成各種形式,愛情轉變成親情,甚至可能感情不在了,愛仍然是在的,如同我對我的母親。而看著媽媽如此痛苦,卻仍無法放手的爸爸,我只覺得愛根本就很謎,因為即使我在先生最後選擇放棄受苦離開我們,我完全接受並且祝福,仍舊會在他離開後深刻體會到失去的痛苦,承受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似的悲傷,而爸爸媽媽在老年時才必須面對這種遲早會來臨的痛苦,或許爸爸已經是太老而無法獨自承受,他的愛跟我的不一樣,所以我也無法安慰他,因為能不能繼續前進真的跟年齡無關,跟有沒有懂自己、愛自己有關。
太遲的「完全獨立」(身心靈的健康都能夠自己負起責任,而不是得依賴另一個人來完成)會讓生命的最後過得很不順利,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因為這是愛的真實形式:能夠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爸爸一直強調從前都是媽媽在拿主意,現在變成剩下他自己,他感覺很不習慣(媽媽比較強勢,因此他不需要負責,媽媽家暴我,他也是旁觀),在我看來這就是他們都不理解對方的表現,因為他們連自己的責任都推到另一個人身上,難怪時不時吵吵鬧鬧一輩子還分不開,但他們對彼此的感情是真的,綁緊緊的那種,這也是其中一種的「夫妻關係」,但不是我跟先生選擇的。我也已經無法知道有伴侶的老後會是什麼樣子,但我相信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因為先生離開時是安心的(我們好好談過了,我寫下過記錄),這帶給我莫大的安慰,至少我們的愛還來得及傳達給彼此,對我來說,我和先生的二十年,就已經是一輩子。
所以「珍惜」是從愛延伸的吧,不是每一天都會理所當然的到來,可惜我們總是會遺忘,就像我們總是會忘記要愛自己、照顧自己一樣,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把體驗到什麼感覺的選擇,丟給別人決定一樣。
先生在六年前的二月中過世,三月初樹葬,每年的這段日子,我總是會想起與他相處的最後那段時光,我們最後的談話,彼此的接納與理解。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即使從此再也見不到他,我也已經將這份愛帶著,繼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