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是導致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許多人在傷害發生時並未察覺其嚴重性。噪音導致的聽力損失(NIHL)可能由短暫的極大聲音(如爆炸聲)或長期暴露於高音量環境(如耳機音量過大)引起。
聽力損傷的原因與機制
內耳中有微小的毛細胞,負責將聲音轉化為電子訊號,傳遞至聽神經。
不同毛細胞群對應不同頻率的聲音,但這些毛細胞非常脆弱,無法再生,一旦因噪音受損,隨著時間推移,累積的損傷會導致聽力下降。
未受損毛細胞/受損毛細胞
哪些聲音可能造成聽力損傷?
聲音以分貝(dB)為單位測量,音量越高,對聽力的傷害越大。以下是一些常見噪音及其影響:
- 110-180分貝(1-30分鐘即可造成損傷):搖滾演唱會(靠近喇叭)、雷聲、救護車警笛、鞭炮等。
- 85-100分貝(6-8小時可能受損):交通堵塞、吵雜酒吧、吹風機、地鐵駛經月台等。
一般對話約為60分貝,不會對聽力造成威脅,但長期暴露於85分貝以上的環境就可能導致永久性聽損。

如何預防聽力受損?
- 控制音量與時間:保持耳機音量適中,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噪音環境。
- 聽力保護設備:如耳塞或耳罩,在演唱會或吵雜場所佩戴可減少傷害。
- 定期檢查聽力:定期聽力檢查可以發現問題避免更嚴重的損傷。
噪音對健康的影響
-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12-35歲人群中有超過10億人因不安全的耳機音量面臨永久性聽損風險。
- 研究顯示,不使用耳塞參加演唱會的人群中,有42%經歷短暫聽力下降,而使用耳塞者僅8%。
(此研究於2016年4月線上出版在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期刊)
保護聽力,從今天開始
為避免噪音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可以考慮使用訂製型耳塞,它能根據個人耳道形狀提供更舒適且有效的降噪效果。
此外,定期進行聽力檢測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步驟,照顧好您的耳朵,就是照顧未來的生活品質!
原文網址:保護您的聽力-小心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