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ision Pro 2 量產在即:輕量化、高續航,空間運算的未來即將到來

Apple Vision Pro 2 量產在即:輕量化、高續航,空間運算的未來即將到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pple 第二代 Vision Pro 裝置已在中國進入量產階段,預計將於 2025 年下半年正式發表。新款預計維持高階定位,但可能採用更輕量化設計與更高續航,延續空間運算平台布局。

還記得 Vision Pro 剛亮相的那一刻嗎?Apple 像是在科技舞台上丟下了一顆震撼彈,正式把「空間運算」這個聽起來有點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以戴在頭上、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從 2023 年首度登場至今,Vision Pro 一直被視為 Apple 拓展新平台的關鍵旗艦。如今,第二代 Vision Pro 正式啟動量產,Apple 的下一步布局也愈發清晰。

Vision Pro 的定位不只是炫技,更是打造全新互動方式

Vision Pro 可不是單純的 VR 頭盔。它內建 M2 與 R1 雙晶片,分別負責處理應用程式與感測數據,能即時同步使用者的手勢、眼神與頭部動作,讓虛擬介面幾乎像是「漂浮在空中」的 Mac 或 iPhone。更重要的是,它的顯示器採用 Micro-OLED 技術,單眼解析度甚至超過 4K,看起來比實體螢幕還細緻。

而 Apple 當然不會錯過與自家產品生態系整合的機會。Vision Pro 可以無縫連接 Mac、iPhone、iCloud,讓用戶從原本的 2D 操作邁向 3D 空間互動。你可以一邊看電影、一邊開 Safari 上網、還能同時在虛擬桌面拉出 Pages 編輯文件——而這一切,不需要滑鼠,也不需要鍵盤,光靠雙手與雙眼就搞定。

Vision Pro 並不是一款人人都會立刻衝去搶購的產品。它的售價高達 3,499 美元,定位明確地劃出一條「高階體驗」的界線。那麼 Apple 是賣給誰呢?

首先,是一群對畫質、沉浸感與工作流程有極高要求的創作者與設計師。接著,是那些永遠走在科技浪尖上的開發者與極客,用來試驗 visionOS 的可能性。而最後,是那群願意花錢嘗鮮的果粉菁英——對他們來說,Vision Pro 就像當年的 iPhone 初代,昂貴,但超酷。

為什麼大家還沒瘋搶?門檻與內容是最大阻礙

儘管 Vision Pro 有這麼多技術亮點,它目前仍面臨三大困難。首先就是價格,畢竟 3,499 美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再來是體驗問題——這種裝置真的要戴上去,才能感受到那種「空間介面就在你面前」的神奇感,但目前試用點有限。

最重要的還是內容不足。你可能會想:「這麼貴的設備,除了看電影跟打虛擬鍵盤,還能幹嘛?」沒錯,目前 visionOS 上缺乏能真正說服大眾「非用不可」的殺手級應用,這點 Apple 也心知肚明。

目前的競爭對手其實不少,像是 Meta 推出的 Quest Pro,價格比較親民,而且主打虛擬社交與混合實境遊戲;HTC 的 VIVE XR Elite 則針對工業應用強調模組化設計;而 Microsoft 的 HoloLens 則鎖定企業市場,重點是空間投影與後端資料整合。

相較之下,Vision Pro 的亮點反而在於畫質和軟硬體一體整合。Apple 不打算與其他品牌在價格上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走一條「我東西比較貴,但真的比較厲害」的路線,專心服務對體驗要求高的族群。

第二代 Vision Pro 正式量產,重點升級不只一樣

根據 IT Home 的消息,Vision Pro 2 已經在中國進入量產階段,預計會在 2025 年下半年正式登場。雖然 Apple 還沒有對外公布詳細規格,但供應鏈早已悄悄透露,這代產品會針對三個關鍵痛點進行改進:重量會變輕、續航時間會更長,而且內部結構將優化成本,有望拉低終端售價,吸引更多潛在買家。

此外,外界也不斷猜測 Apple 是否會效仿 iPhone 的策略,推出 Vision Pro 與 Vision SE 的雙版本架構。這不僅能讓高階與入門市場各自滿足,也能幫助 Apple 擴大其空間運算平台的整體滲透率。

如果說第一代 Vision Pro 是為了展示技術力,那麼第二代就是要「讓它真的有人用」。要達到這個目標,Apple 勢必得持續強化 visionOS 的開發資源與應用內容。一方面可以針對教育、醫療、工業設計等垂直領域,打造專業應用示範場景;另一方面,也能扶植更多第三方開發者,讓 visionOS 生態系變得像 App Store 一樣百花齊放。

再進一步來說,如果 Apple 願意推出一款價格更親民的 Vision SE,說不定真的有機會讓空間運算走入一般家庭。想像一下,不用螢幕、不用電視,只要戴上眼鏡就能追劇、玩遊戲、處理工作——這樣的未來,其實沒那麼遙遠。

小結:Vision Pro 是豪華實驗,也是下一個時代的開端

Vision Pro 系列或許還離「全民必備」有段距離,但它絕對是 Apple 開拓新運算模式的重要關鍵。從產品設計、技術整合到生態系布局,Apple 一步步推進,目標明確:不只是讓你用得爽,更要讓你離不開。

當 Vision Pro 2 上市那天到來,我們或許就能看到空間運算真正從「炫技玩具」轉變為「日常必需品」的那一刻。屆時,你還會滿足於用手指滑手機,還是戴上 Vision Pro,用眼神開啟下一個世界?

avatar-img
TechSon 鐵客嗓
0會員
8內容數
🚀 歡迎來到 TechSon 鐵客嗓沙龍! 🎉 無論你是科技狂熱者,還是只是偶爾想跟朋友炫耀新知識的路人甲乙丙丁,都能在這裡找到你的菜~🌟😜 趕快加入我們,一起嗑科技、聊 A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chSon 鐵客嗓 的其他內容
OpenAI 為 ChatGPT 引入了全新的「記憶(Memory)」功能,讓這位 AI 助理不再只是短暫對話的工具,而是能隨著使用者互動越久越了解你的個人助理。這項新功能不僅提升了對話的連貫性,也讓個人化體驗更上一層樓。
AI 正快速滲透創意產業,從繪畫、音樂到文學創作,AI 已展現令人驚豔的能力,但同時也引發版權、創作定義等倫理爭議。本文探討 AI 創作的優缺點、版權歸屬問題,以及人機協作的可能性,並強調在 AI 時代,維持創作價值與倫理的重要性。
你最近是不是常常聽到「AI」這個詞?不管是聊天機器人、推薦系統,還是自動駕駛車,幾乎每個新科技產品裡都少不了 AI 的身影。這些技術讓生活更方便,工作更有效率,甚至改變了我們學習和娛樂的方式。但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 AI 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無所不在時,會不會也帶來一些我們沒預料到的麻煩
含 AI 應用內容
#ChatGPT#人工智慧#生成
OpenAI 為 ChatGPT 引入了全新的「記憶(Memory)」功能,讓這位 AI 助理不再只是短暫對話的工具,而是能隨著使用者互動越久越了解你的個人助理。這項新功能不僅提升了對話的連貫性,也讓個人化體驗更上一層樓。
AI 正快速滲透創意產業,從繪畫、音樂到文學創作,AI 已展現令人驚豔的能力,但同時也引發版權、創作定義等倫理爭議。本文探討 AI 創作的優缺點、版權歸屬問題,以及人機協作的可能性,並強調在 AI 時代,維持創作價值與倫理的重要性。
你最近是不是常常聽到「AI」這個詞?不管是聊天機器人、推薦系統,還是自動駕駛車,幾乎每個新科技產品裡都少不了 AI 的身影。這些技術讓生活更方便,工作更有效率,甚至改變了我們學習和娛樂的方式。但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 AI 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無所不在時,會不會也帶來一些我們沒預料到的麻煩
含 AI 應用內容
#ChatGPT#人工智慧#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