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會定期開啟直播給觀眾看我寫code,順便聊聊天。其實就是我這個老女人想要嘗試新鮮東西的心態。有幾次有觀眾留言說AI會搶走我們的工作。
我怎麼覺得我常常聽到"XXX會搶走我們的工作"這句話?我來到德國,尤其是我們這東邊的區塊,常常聽到人抱怨說"歪果仁就是來搶走我們工作的"。聽得我這個歪果仁覺得不太舒服,但真的也不想花時間去說服一些不願意聽真相的人。
總之,因為太常聽到這種論調,導致我白眼都翻到天邊去了。請問一下,汽車的發明搶走誰的飯碗了?電腦的發明搶走誰的飯碗了?不反而是越來越多新的工作跑出來嗎?汽車的發明,所以有駕照考試,有駕照考試就有教練,有一堆人不想開車,所以叫計程車。工程師不也是因為電腦的發明才有的嗎?我還是那老話一句,人類只懂得讓自己越來越忙。所以,說到底,是新的工作被開發出來了,但舊有的工作減少了。身而為人,我們最寶貴的不就是適應性嗎?那我們就應該要想辦法適應潮流啊!一定會有人看到這邊就很想罵我,說我一定是在講風涼話。其實也不能算是風涼話,因為我本人也能夠說是因為AI的大量應用,就慘遭滅頂的那一群。但也因為這樣,就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技能最加分?本篇文章不探討那些對於各種AI技術熟門熟路的領域,我是以一個AI使用者的角度,來抒發我的感想。以下請允許我用最直白的描述來告訴你們什麼技能最加分。
- 有能力Review Code,且不會動不動就砍掉重練的工程師。因為AI的時代不是電腦一支獨秀的年代,他是人類與Digital forms(現在是行動裝置上使用,以後就可能變機器人了)互動的時代。AI雖然可以加速我們的開發速度,但是AI常常為了一點點小修改,就把全部所有的code都改掉,還常常莫名其妙就開始撞牆。而且,對於某程式語言有深入理解的人,就會發現AI所使用的方式並不永遠是最優解,真的讓人很想說我乾脆自己寫!但這時候,就要按耐住自己的脾氣,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一行一行的打,像解題那樣的寫程式,不會比AI還要快,所以要做的事情就是review,看哪些地方不合理,針對那邊去修改就好。
- 有能力理解客戶需求的UI/UX designer。說到底,我們還是需要先有一些設計,然後才能叫AI做事,你們去看一些AI製作的APP,還是一樣先要有設計的,不給你設計圖,就算讓你寫prompt也是寫不出一朵花。至於有能力理解客戶,那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有時候客戶連自己要啥都不知道,客戶往往會給一堆訊息,但這一堆訊息裡面,真的能拿來當成設計的資訊可能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客戶最厲害的就常常是設計圖出來後,"這個我喜歡"跟"這個我不喜歡"。要有能力與客戶對談,挖掘出客戶內心深處那最不經包裝的渴望,從一堆描述裡選擇出最精華的資訊,經由這些訊息來製作適合的設計,那真的AI無法取代的事情,因為AI並不懂人性的複雜。
- 當AI與客人的橋樑。橋樑這個比喻怎麼到處都有?其實任何跨領域的人才都是一種橋樑,因為橋樑的兩側的人不懂另外一側到底在想什麼,所以才需要建一座橋,作為溝通的媒介。身為一個稱職的橋樑並不容易,因為兩邊所需要的學識都必須具備,或許並不是菁英級別,但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我一直以來都是讀跨領域的科目,所以莫名其妙的知識也是累積了不少。以前我常常覺得自己懂得太粗淺,沒有對於一個特定的科目有特別的認知,現在我釋懷了,因為我什麼都懂一點點,想要往深入發展不算是太困難,所以我現在非常推薦大家都去當橋樑(注意,不是橋墩,也不是消波塊)。換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這裡來討論,身為一個完美的橋樑,如何知道下什麼prompt會最快達到心裡想的那個願景?如何組成一個prompt不只是經驗,更要理解AI運作的原理是什麼。至於客人,那就看橋樑的另一端是什麼領域了。
- 有創作能力的人。其實這才是我本篇文章的重點。如果我們看多了一些文章也常常用AI來處理事情,就會發現某些用詞是AI常用的語句,如果是看圖片,我們開始會去看一些細節,像是手指幾根,或是有沒有那個區塊感覺有點詭異。這還是最微小的發現,最大的發現就是,我們開始對某些類型的文章感到疲倦,甚至覺得為什麼要花時間去看一個機器寫出來的東西?為什麼要去感嘆那些機器生出來的幻想圖片很美?甚至某些影片的製作,直接一路AI到底的配音跟畫圖,看了就讓人想轉台?這時候我們會轉而去看那些人一字一句打出來的文章,有人錄下自己的日常,然後開始覺得那些不完美的畫作才是美,或許還覺得手繪風的粗糙感真是可愛極了。我想說的就是,因為我們開始會珍惜別人花時間寫下的文章,畫下的圖片,錄製的影片,甚至更願意花錢去購買這些別人耗費精力所製作出來的作品,感受到作品裡蘊含的情感與溫度。所以說有創作能力的人,你們的時代來臨了! 不要再感嘆自己不會寫程式什麼有的沒有的,你們才是這個時代的金礦啊!
整篇文章最後一個點才是我最大的感嘆,因為我不是那種有繪畫天賦的人,面對畫布,我會腦袋高速運轉,然後當機。但我這個重度AI使用者,因為有了工具可以生成一些圖片,AI製圖確實的減低了我很多的工作量。但在我心裡,一直覺得有辦法手繪電繪的人,真是太幸福了,你們不需要一直跟AI溝通想要創作什麼,只要有筆,有紙或有平板,拿起來就可以開始畫。當然有這樣的能力,再加上AI也就是如虎添翼,而不是添亂,所以能夠倆倆結合也很棒。因為我自己的創業需求,我開始把自己寫作的愛好給挖掘出來,每天不斷的寫東西(雖然不是po在這裏)。我開始覺得幸福就是能夠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能夠把想講的都寫下來分享。
或許大家會覺得說,最後一點不就是全部的人嗎?這個時代誰還不會寫文章或畫畫或是創作點什麼影音作品(Youtuber都多到爛大街了你看)?其實也沒有說錯,我真心的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無可替代的一面。在這種時代,很多事情都在變遷,現在我們討論AI,那誰知道過幾個月我們還要討論什麼科技新發展?我們還要多學點什麼?學海無涯,且工作崗位的汰換速度超過我們想像。能夠在這樣的時代生活,與其追逐知識,或許反過來想想"我會些什麼?我對什麼有興趣?"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fight with what you have,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我們對自己的了解足夠深入嗎?我們本身具有什麼能力?對自己有足夠的理解,才有辦法抓到施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