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來源:Macrotrends;灰框為1958年期間

資料來源:Macrotrends;灰框為衰退時期、橘線為EPS
1958年股市的整體情況
我有位朋友,他管理一只中等規模的投資信託基金,最近他寫了這麼一句話:「美國人的典型性格特徵是善變,而這種性格正是造就1958年股市表現的主因。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當年投資人對股市的情緒,那就是『亢奮』。」
這句話很好地總結了1958年股市的主要情緒變化。不論是業餘投資人還是專業投資人,皆是如此。過去一年來,人們不斷找理由來證明投資股市的正當性。與前幾年相比,如今市場上「情緒化」的投資人變得更多,只要他們認為能輕鬆賺大錢,就不會輕易退出。而更多這樣的人持續湧入市場,把股價越推越高。這樣的現象什麼時候才會停止,沒人知道。但有一點我是肯定的:這樣的投資人越多、時間越長,未來的後果就越嚴重。
我並不打算預測市場走勢,我的精力全放在尋找被低估的股票。但如果所有人都認為買股票一定能賺錢,那結局一定不會好。到時候,即便是被低估的股票也難以倖免,儘管其內在價值不變,價格卻仍會大幅下跌。
1958年的績效
我在去年的信中寫道:「與一般情況相比,我們在熊市中的表現通常會優於牛市。今年我們的表現不錯,但在這樣的大牛市中,我們本來就應該跑贏市場。當市場整體大幅上漲時,只要我們能跟上指數的漲幅,我就非常滿意了。」
1958年正是符合我上述描述的一年,結果也如我所預期。道瓊工業指數從435點上漲至583點,加上約20點的股息,道瓊全年總報酬為38.5%。去年我所管理的五個合夥人帳戶,平均報酬略高於38.5%。根據年末淨值計算,各帳戶報酬率介於36.7%至46.2%之間。由於我們投資組合中,有不少持股並未從這波快速上漲中受益,考慮到這一點,我認為我們的表現相當不錯。我始終相信,在下跌或盤整的市場中,我們能夠跑贏指數;而在上漲市場中,能跟上指數就已經很好了。
典型案例
我認為以1958年我們的一項投資為例,能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投資方式。去年我提到我們的第一重倉股,占各合夥人帳戶10%至20%的部位。我當時說,希望該股價格下跌或維持平盤,這樣我們就能繼續加碼。因此,在牛市中,這檔股票反而可能拖累我們的相對表現。
這家公司是位於新澤西州聯合市的「聯邦信託公司(Commonwealth Trust Co.)」。當我們開始買進時,保守估計其每股內在價值約為125美元。雖然公司每年大約有10美元的獲利,但因正當理由不發放現金股息(可能就是因為不配息,才導致其股價僅約50美元),於是我們看到了這個投資機會:一家經營良好、獲利穩定、估值大幅折價的銀行。我們的進場也獲得管理層歡迎,因此這項投資的虧損風險極低。
聯邦信託的最大股東是一家更大型的銀行,持股25.5%(聯邦信託總資產為5,000萬美元,約為奧馬哈第一國民銀行的一半)。多年來,這家大股東一直希望能併購聯邦信託。雖然由於一些私人原因使併購延宕,但已有跡象表明,這種情況不會無限期持續下去。綜合而言,這家公司具備以下特點:
- 防禦性極強;
- 內在價值穩定且具有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 有跡象顯示其價值終將被市場發現,時間點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若是十年,公司將會累積龐大價值,到時可能值每股250美元。
我們大約花了一年時間,買下該公司12%的股份,平均成本約為每股51美元。很明顯,股價走勢低迷對我們絕對是好事。尤其當我們成為第二大股東後,就擁有了關鍵的投票權,在未來任何併購提案中皆具有重要話語權。
這家公司股東僅約300人,每月平均僅有兩筆交易。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會說,我們持有的一些股票幾乎不受市場行情影響。
遺憾的是,在我們買進過程中出現了競爭對手,導致股價漲到65美元。對這個價格,我們既未繼續買入,也未賣出。對於這種成交不活絡的股票來說,只需極小的買單就可能造成價格劇烈波動,因此我們的持股部位絕對不能被「洩漏」。
去年年底,我發現了一個特殊機會,可以用極低價格成為某公司的最大股東。因此我以每股80美元的價格賣出了聯邦信託股票,當時市場報價比這個價格低20%。我們原本完全可以繼續持有成本為50美元的部位,並耐心地慢慢加碼。我自己其實也傾向這麼做,但若如此,我們去年的績效就不會跟上市場。投資聯邦信託這樣的股票,我們何時能實現獲利,存在很多偶然性。單一年度的損益並不能反映我們的長期績效。但我仍相信,投資那些被低估且風險極低的公司,是獲得長期報酬的最佳方式。
順帶一提,即便是以80美元買進聯邦信託,從長遠來看仍有相當不錯的報酬潛力。然而,以135美元的內在價值對比80美元的買入價,其低估程度,仍不如125美元內在價值配上50美元買入價來得具吸引力。因此我決定將資金轉投另一家公司。我們在這家新公司的持股佔各合夥人帳戶淨值的約25%。雖然這家公司相較於我們當時持有的其他股票,估值折讓沒那麼大,但我們是該公司的最大股東,這個地位給予我們極大的主導權,能更積極推動估值修復。我幾乎可以確信,只要我們持有這家公司,其表現就能優於道指。
當前情況
股市越漲,被低估的股票就越難找。我現在發現,要找到足夠數量的便宜股票,變得越來越困難。我也希望能提升「套利類」投資的比重,但符合條件的標的並不多。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大筆買進幾家被低估的公司,甚至透過我們自身的力量來創造套利機會。依此策略推進,我們應該可以實現我之前預測的目標:在熊市中跑贏市場。我希望合夥人們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的表現。如果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與我聯絡。
沃倫・巴菲特
1959年2月11日
心得:巴菲特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能夠成立是建立在交易的一致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