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看到這次的主題,開始努力回想:從小到大,有哪一個時刻,是我真正因為什麼原因,好好地哭過一場?是分手嗎?還是每個月得知自己又沒懷孕時的失落?又或者,是好不容易懷上了孩子,卻在三個月時聽到那句——「沒有心跳了」。這些經歷,都很痛,都很值得大哭一場。

但「好好哭一場」這幾個字,對我來說,並不是那種被動的情緒淹沒、崩潰大哭的樣子。它更像是一種主動的哭,是一場覺醒,是哭完以後收起悲傷,擦乾眼淚,然後站起來、重新整理自己的那種哭。是有力量的,是在脆弱中找到勇氣的。


如果「好好哭一場」真的是一種覺醒式的哭,那我開始思考,在我的人生裡,到底是哪個原因,讓我曾如此深刻地,哭過那麼一次?

我們總會記得那些傷心的事件——分手的痛、失去的遺憾、無法挽回的錯誤。那時的自己,也許痛不欲生,也許崩潰絕望。但奇妙的是,隨著時間過去,那些情緒,漸漸淡了。你還記得發生了什麼,但你已經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痛有多刺骨了。

你會遺憾,會悲傷,甚至還會氣憤,但你已經回不到當初那個在深夜裡痛哭失聲的自己了。所以,如果要說「那種真正讓我好好哭一場的原因」,我想,近年來我終於找到了答案——是我失去了自己。

不是失去某段關係,也不是某個人不愛我了,而是我在不知不覺中,為了成全別人、扮演好角色、維持表面的一切,而一點一滴地,把真正的自己弄丟了。

那場哭,不是為了誰,是為了那個我曾經遺忘、壓抑、忽略很久的自己。而當我哭完之後,我知道,我不能再那樣過了

那是一場與青春的告別,也是一場與「社會人」的出走。我走進婚姻,走進家庭,也走進了一場無止盡的再成全、再等等、再不久。那些話,原本是過渡、是安撫,後來卻成了習慣,成了我對生活的回答,也成了我對自己的交代。「再一下就好」、「等孩子大一點」、「等這個月忙完」、「再忍忍吧」……多年後,這些語句竟變成了我作為一位中年婦女的關鍵詞——而那些關鍵詞,不是描述我,而是在提醒我,我是怎麼一點一滴地,把自己遺失的。

那麼,是什麼讓我發現的?是什麼,讓我好好地哭了一場?

也許就是在某個平凡的夜裡,當我站在鏡子前,看到那張熟悉又陌生的臉,忽然想不起來,我到底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我想起二十歲時的自己,那個會為了一個夢想翻臉、為了一場表演熬夜通宵、為了不妥協哭得歇斯底里的我;我更想起十五歲時,那個不顧一切、跟大人對抗、任性又固執的自己。

那一刻,我明白了。

那場哭,不只是釋放,而是一場對自己的告解。

哭完以後,我不再是誰的太太、誰的媽媽、誰的員工。我還是我,那個在無數「再一下」裡倖存的自己。

我選擇重新擁抱她。那個二十歲時會為自己爭取、十五歲時會為自己發聲的她。因為她,從未真正離開,只是被我擱置太久。

妳呢?妳的大哭一場原因會是什麼呢?


內容總結
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0
/5
avatar-img
by小花.hello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