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筆記》對於開發的產品自己要有感!

《創業筆記》對於開發的產品自己要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顧客價值觀、精實客戶開發中可以發現到,產品是提供消費體驗的一個終端產物,很多時候我們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帶來的體驗以及情感連結。除此之外,產品開發必須基於真實的市場需求,若自己都不願意買單,代表產品的價值主張可能不夠明確或吸引目標客群。

氣機科技最草創初期,我還是個接案的工程師時,雖在打造產品、瞭解這個技術基底理論,但心中遲遲無法感受到大家所說的「感覺」,只能按照技術規格還有文獻去設計,但自己與產品之間好像斷了連結一樣,沒辦法製造共鳴感。

在開發的一兩個月後,慢慢知道其他的Founder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因著疫情的緣故回到台灣,帶著理工的狀態去報名體驗「正念減壓課程(MBSR)」,並學習了許多軟性的知識與技能,如:引導(Facilitation)、NLP、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等等。

進而開始對水晶、玉石等等的能量產品有興趣,發現有一些的人有各樣的感受。可能是感受得到這些物體所發出的一個「場」,好像氣場一樣,甚至會有酸、麻、癢、痛、刺、熱等等感受,也有些人可以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因著這些物體會改善一些環境的氣場、風水、又或者是磁場。甚至出於理工的研究背景,開始使用腦波儀來探索這個未知的狀態。當然也有不少人是麻瓜,不知道這個感受是不是感受,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但沒有真正的對錯,因為這個感受都是個人的,只要相信自己當下每個感受與發生的狀態即可。

體感的開始

在疫情嚴峻的某一天,我在實驗室中,擺放了各式的能量產品,也把過去基於文獻與理論的研究產品都拿出來,如果有電力的就讓他加到最大。於是打開Netflix的《冥想正念指南》(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嘗試讓自己完全的放鬆,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體驗,想感受看看大家口中的「能量」。

來了,我的肉體消失了!

大概在數分鐘後,腦中的思緒都消失了。過去閉眼或是睡前時,總是充滿各種想法。但這一次,我的肉體好像不存在一樣,失去了知覺,自己如同一個光點在一個無邊無際的空間,只有純純的當下而已。

於是嘗試閉著眼睛去靠近不同的產品,彷彿像棉花糖一樣,有個回彈感,有個溫熱感。甚至去調整產品的數值時,身體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知道有沒有所謂的正確感受,但我想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氣感」。

趁著這個沈靜的當下,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狀態與產品數值記錄下來,去找到設計產品與體驗之間的關係,並在未來將這些設計內容反覆向不同的人實驗看看。

此後好像慢慢抓到這個狀態,可以學習去進入正念的狀態,甚至讓正念不是一個特定狀態,而是一個生模式。去真正體會到產品帶來的感受是什麼,並反覆去體驗產品。

說了這麼大一長串故事~~~

開始與產品建立連結

當我們開始對產品有共鳴的時候,感性的連結才會進入開發過程中,開始會去解析每一個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甚至是從看到產品資訊、產生情緒共鳴、付費購買、收到產品、使用產品、售後服務的每個環節,都去做情緒曲線的分析。確保客戶在與我們接觸的過程,都被我們「接住」期待,提高產品在客戶生活的價值感。

因此,氣機在開發產品的週期相當長,目的是為了確保內部的同仁還有身邊的朋友都「有感」。更直白的說,願意花這個售價購買這個產品/服務嗎?又或者說,這個售價是否達到產品/服務可以帶出的價值與效益呢?如果當自己都不願意使用或買單了,那怎麼奢求客戶會買單呢?當然產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是一切開發的大前提,這裡就不論述了~

當有感了之後,更能真正理解並認同產品的價值,這種「產品認同」也能夠促使開發更專注、更有熱情地打磨產品細節。這也是我們的文化之一!希望在開發的過程中,打造真正有價值與共鳴的產品!

avatar-img
布魯斯的人生實驗室
0會員
1內容數
哈嘍!我是布魯斯,在誤打誤撞下從一個極度理工與電子技術宅的狀態,走向創業之路。一路上有太多精彩的故事與學習,期待可以把這些路程記錄下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