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經濟能力允許時,你會選擇穿搭平價衣物,舒適地乘坐商務艙?還是穿戴名牌,卻擠在廉價航空的經濟艙?
年輕時出國旅遊,和許多上班族一樣,我曾在免稅商店或歐美國際精品店購買精品,用以犒賞辛勤工作的自己。然而,有一次通勤時,我因恍神不小心在捷運上弄丟了一條Salvatore Ferragamo純絲圍巾。回到家告訴家人我對丟失這昂貴物品感到難過時,母親幽默地安慰我:「在你眼中珍貴的昂貴絲巾,在陌生人眼中可能與菜市場百元絲巾無異。不妨聯絡捷運失物招領處試試?」
她的話讓我一愣,卻也讓我想起另一件事──多年前,母親把妹妹用過的 Louis Vuitton 包包捐給慈善義賣,短短幾秒就被搶拍一空。而我心心念念的奢侈品絲巾,第二天在捷運人員協助下,我竟然神奇地認領回此絲巾。這兩件事強烈的對比,讓我重新思考:「名牌」的價值,究竟來自哪裡?
名牌之所以為名牌,往往是因為高價、好品質,再加上名人代言的加持,讓我們看到物品表面的價值。但當我們的專業能力足以支付商務艙的費用,穿著舒適的平價衣物更自在地享受飛行體驗,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更真實的個人品牌表現嗎?
真正的個人價值,不在於我們是否穿著他人認可的名牌,而在於內心的強大與職場的核心競爭力。當我們不再依賴奢侈品來彰顯社會地位,而是憑藉自身的實力與智慧過上高品質的生活時,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無形卻珍貴的個人品牌帶來的自由與舒適。
現在旅遊經過歐美精品店,在衝動購買我會反覆自問:我真的需要此精品嗎?還是這筆錢,更值得用來投資理財、提升技能,為未來創造源源不絕的複利價值?
真正的奢華在於提升自我,而非裝飾華麗的外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