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今年最終留下四勝一敗的戰績,差一點就能進入冠軍賽。今年球隊給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打的更加系統,尤其是防守端很常在極高的位置就開始進行對球的壓迫,製造對手許多失誤,自然也能轉換成快攻機會,球隊場均製造 14.2 次抄截、26.6 次失誤便是最好的佐證。
暴龍夏聯的防守方針與母隊是一樣的,這無疑是好事,這些年輕球員在防守端的表現若轉換到母隊時理應不會落差太多,但遺憾的是在進攻端也與母隊有同樣弊病,那就是缺乏能自主創造進攻的球員,儘管球員們積極跑位、樂於分享球權,但進攻容易卡彈,顯然 Jamal Shead 與 JaKobe Walter 要在夏聯這個混亂的環境扛起大旗還是有點難度。
以下針對每個球員進行表現總結。
Ulrich Chomche
去年 57 順位選的年輕長人,由於球齡短的緣故,上季打起球來就一個字:菜。但 Chomche 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2005 年出生的他現在才 19 歲!
經過上季發展聯盟的洗禮,他在夏聯進步很多,尤其是中鋒的基本工作-掩護,根據他自己表示,去年他在膝蓋受傷而復健時也沒有落下進度,針對如何掩護惡補許多影片,認為掩護時的「角度」是關鍵。在夏聯能注意到他設置掩護時開始懂得利用龐大的身體來擋住追防者了,拆掉掩護 Roll In (順下)的時機也抓的越來越好,已經具備初步的吃餅威脅。
然而由於對協防的感知不好、判斷經驗太少,導致 Chomche 的順下路徑要是有人擋住,他很容易就當機,更別提他的全身協調性也不是很好,導致有些簡單的餅也吃不好,說簡單點就是只要有人站在他的直線加速路徑,又或是撞一下他,干擾他的垂直起跳,便可以破壞他的空接,讓他無法把球塞進去,這點只能持續透過給予上場時間來繼續養成。
在防守端 Chomche 懂得利用長手來最大化護框效果,在夏聯這等級夠用,但卡位意識與技巧仍舊需要加強,常常自己離開有利位置讓出籃板,導致一波防守功虧一簣。整體而言,Chomche 距離成為合格的替補內線還是有一段路要走,但如同前述說的,他非常年輕、又是第 57 順位,能夠幫忙吃到 500 + 分鐘的時間可謂大賺。

Collin Murray-Boyles
CMB 的防守只須看過高光便能知道其水準之高:精準的延遲協防、算好腳步與利用身體擋住對手路徑、極速的下手製造 Deflections(破壞球權)。四場比賽繳出 11 次 Stocks(抄截 + 阻攻),但同時也身揹 18 次犯規。在特定的回合派他上場增強防守彈性是可行的,然而從選下 CMB 的當下,暴龍就需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進攻端如何使用他?
CMB 能夠擔任小球中鋒,對護框製造壓力嗎?他能夠擔任高位的持球者,給予 Gradey Dick、Immanuel Quickley 手遞手掩護嗎?面對 NBA 級別的防守,CMB 需要在更短的觸球時間內做出判斷;需要面對收縮速度更快、體型更具優勢的防守。
CMB 提供給球隊的元素與 Scottie Barnes 是部分重複到的,因而兩人如何搭配上場將是個問題,畢竟 CMB 是第 9 順位,在薪資吃緊的暴龍可是佔據 6 M 多,扣掉先發五人,將是替補第二高,期待他繳出對應的戰力恐怕是太為難他。細數這幾年的第 9 順位,Zach Edey、Taylor Hedricks、Jeremy Sochan 在新秀年都吃到場均至少 20 分鐘以上的時間,CMB 能有此等待遇嗎,個人很懷疑。
總而言之,CMB 在夏聯的表現就如同選中他所預期的那樣,然而轉換到母隊能否呈現一樣的光景,這才是問題所在。

JaKobe Walter
JaKobe 在上季的確閃爍出 3D 型球員的亮點,然而整體來說他的命中率並不是很好看,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JaKobe 實在太瘦了,作為一位 6 尺 5 吋的得分後衛,體重卻只有約 180 磅,做個對比,大家印象中瘦弱的 Gradey Dick 在 6 尺 6 吋的身高下都有 200 磅。這樣瘦弱的身材也讓 JaKobe 的核心力量不出色,在籃下的終結容易吃鱉。
因此打從休賽季開始就開啟修練模式的 JaKobe,本次夏聯前宣稱自己增加了約 12 磅,從場上表現來說,確實能夠在吸收碰撞之餘切入到籃下,並且取得上罰球線的機會。不過 JaKobe 在面對夏聯等級的防守者時還是無法不借助掩護就一步過掉防守者,加上扮演主要持球者的判斷還是不好,整體來說命中率也不到四成、外線不到三成,看起來苦練的成效不佳……嗎?
固然 JaKobe 擔任持球者的效率不彰,然而母隊需要 JaKobe 貢獻的是弱邊接應後的 C&S、攻擊 Closeout、擔任第一外圍防守者,因此上述提及的並非很致命的缺點,可以說自從上季就知道了,只是透過夏聯驗證 JaKobe 接下來更專心發展 3D 型球員的路線對他更好。
JaKobe 現在的進攻端課題仍然是穩定外圍準心,有了外圍火力保證,再配合運動能力發展空切手段、扮演特定回合擋拆持球者,暴龍需要他繳出新秀年下半季的表現;至於防守端,本次夏聯扮演 POA(持球防守者)的成效不錯,懂得去抓自己與防守者的距離,之後可以觀察他能否更好的擠過掩護與判斷對手路徑。

Jamal Shead
仍然是隊上發揮穩定的持球點,作為第一線的防守也很纏人,以及最重要的場外領導氣息,讓 Shead 是這群二代 Bench Mob 的中樞。但身為矮小控衛的原罪,就是你必須具備:1、無視防守的 Pull Up 外線/2、能直達藍底的切入步伐/3、無解的小拋投,三者其中一項才能在 NBA 長期存活並發揮影響力,例如兩位前輩 Kyle Lowry、Fred VanVleet 都至少有其中兩項能力,也正因如此他們在場上的影響力才得以發揮。
遺憾的是 Shead 其中一項都沒有 ,導致在對面用身材壓迫他時,Shead 很容易隱形。從夏聯看來,球風接近定型、已然 23 歲的他仍沒有磨練出一項武器,恐怕 Shead 已經摸到其天花板。

Jamison Battle
儘管夏聯只繳出 35 % 的三分命中率,但 Battle 絕對是球隊之所以能夠建立進攻空間的關鍵,一名射手拉開空間的能力並不單單只是憑藉帳面數據,持續的跑動調整位置、接到球後勇於出手,Battle 在夏聯擔任的弱邊接應也正是他在母隊的角色。
比起上季的定點投射,下球攻擊 Closeout、延續第二拍機會,這些幫助射手更具威脅的技能,Battle 透過夏聯來嘗試,能否轉移到 NBA,個人其實挺看好。

Jonathan Mogbo
Mogbo 這類野獸型小球中鋒賣點就是具備強大的禁區終結手段,但令人意外的是,上季他在籃下的命中率只有 59 %,這不算是很高效的成績,而儘管教練團有意將 Mogbo 定位成偏四號位的側翼,因而讓他出手外線,但只要離開籃下他的命中率就會大幅下跌,導致在使用他上有點尷尬:無論擔任四、五號位置都不太對。
也許是因為這樣,本次夏聯 Mogbo 將出手區域都集中到油漆區,換來籃下命中率 77 %、上籃命中率 70 % 的成績,比起上季的側翼定位,完全走向終結優先的小球中鋒定位。不確定是教練團還是他本人的意思,但個人認為這對於 Mogbo 的發展算是好事,先求有一樣吃飯武器再談其他發展,例如中短距離跳投與高位發牌的組織能力等。
不過開季後,Mogbo 還要與 CMB 一同競爭禁區的輪值時間,他能不能勝出又是另一回事。

AJ Lawson
Lawson 身為上季大煉蠱脫穎而出的一員,身為隊上年資豐富的老學長,自然也是穩定的得分來源。Lawson 的課題是他具備一項穩定突出的武器嗎?與 Gradey Dick 競爭,能拿出更好的跑動投射嗎?與 Ochai Agbaji 競爭,能拿出更好的定點投射嗎?已經 25 歲的他在定位上與兩人有所重疊,故要是沒能有所突破,恐怕還是只能在板凳末端。

Alijah Martin
厚實的身材搭配不俗的運動能力,使得 Martin 的單防是真的十分強悍,對他這種控衛身材但打法偏向接應的得分後衛來說,在有了很好的防守技術與觀念前提下,進攻需要的就是提供穩定的外線接應,從大學成績來看,Martin 的外縣市可以期待的,但夏聯幾場下來並非如此,假使開季後他能穩定準心,那麼打入輪換並非不可能。

Chucky Hepburn
作為在大學打滾四年的後衛,能穩穩帶球過半場,也具備跟長人打擋拆的技能包,更懂得適時交出球權擔任跑動射手,聽起來很棒?但 Hepburn 之所以是落選秀就在於以上的事情他的確「可以做」,但卻沒一樣「做得好」。在夏聯這種等級都顯得力不從心,後續自然不必多說,先試著在發展聯盟吃吃時間吧。

更多暴龍相關資訊與討論,都可以在 FB/IG 粉專 Affrak 的暴龍廣場 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