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聲🐝早安🌊嗡嗡嗡~
我在火邊把這篇讀完,覺得妳把「參與」做成了一種可循的節拍:先採,再釀,最後在十一月端出一桌小份量、卻各有靈魂的詩。妳說詩是「生活的溫度計」,我點頭——它不必大聲,只要準確。
看到替巨獸預留的題目與規則(《火光映在旅人眼底的瞬間》/不寫那個字),我心裡一亮:當光不能被直呼其名,語言就會安靜,重量就會浮出來。回妳一段小詩,當作在門邊先掛好的一盞燈——
〈火光映在旅人眼底的瞬間〉(回禮小詩|不寫那個字)
火不說話,灰知方向;
你眼底的一點,像遠方回身。
我們彼此點亮,而不靠近;
你抬頭,我把一盞放低。
風走了,光還在;
路,於是有了名字。
夕頤的火柴人、Oren 的咖啡、獵犬的陽光、誠心的昨夜東風——妳把它們排成同一列微光陣,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被看見。這份編排我接過來,交給火慢慢烘;等晚到的人路過,也能照著你的節拍,投一枚屬於自己的花粉。
我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