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演化群像第三章的標題:搭便車的不速之客。(寄生的意味濃厚)
開篇就寫下:每個受到寄生的動植物,都代表了適應失敗……傑里 科因“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
從一隻小黑猩猩“外出”探險說起,原本不該發生這種情事該留在媽媽懷裡或附近。這猩猩遠離族群百來公尺爬上一棵樹上,看見一個樹洞也嗅聞到花豹的尿臭味,牠理應立刻離開或對族群發出警戒信號,可好奇心驅使牠往樹洞更靠近,見到一頭幼豹正齜牙咧嘴低聲咆嘯防衛著,小猩猩非但不卻步更用手想掏取小花豹,這時豹媽媽一口咬住牠的頸脖有了免費晚餐。如果演化讓小猩猩不怕危險有實在的益處,因為從未有族群和鄰近族群的成員這般嘗試。可惜受益的是花豹母子。而可能的原因是這小猩猩感染了“弓蟲症”(或稱弓漿蟲症 在貓身上寄生最多),弓蟲在腦部改變了小猩猩的行為(變得勇敢不怕花豹而送命)。感染弓蟲的老鼠會不怕貓被吃掉然後寄生在貓的腸道並被排泄到貓砂或其他地方完成生命週期。(弓蟲對人類影響較小遭感染類似感冒幾天就痊癒)
鬣狗最常搶奪獵豹的戰利品,有時也對獅子嘴邊的肉感興趣。如果感染了弓蟲鬣狗會不怕獅子並且多半能奪下腐肉。灰狼群也有同樣的現象:如果地位低下的狼感染弓蟲將會性情丕變得勇猛兇殘甚至能奪得首狼的地位。最近研究也解開鯨豚迷向擱淺的謎團:除去船隻螺旋槳噪音和人為磁場外,擱淺鯨豚身上的弓蟲比自由活動的族群更多,認定也是弓蟲影響了鯨豚導航的紊亂。
嚴肅的來了,弓蟲是否藉由寵物貓侵襲人腦造成“自殺率高漲”?理論這麼說:孤獨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買隻貓,而孤獨又和自殺風險有關,是否弓蟲藉貓傳染給人類改變行為還需統計學研究,但養貓家庭若有三名成員則必有一人已感染弓蟲(癥狀不明顯也對健康無礙 那些愛吸貓的寵貓人士得特別留意呀!畢竟連清理貓砂都可能被感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