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置採購:
- 地板類型選擇
常見地板有兩種:PVC 和 Laminate(木紋板),其中更高級的 SPC 也屬於 PVC 類。
➕ PVC 特點:價格較高、厚度較薄、防水性佳,非常適合廁所或廚房。
⚠️ 注意事項:安裝前務必確認門縫高度,避免鋪完後門關不起來。 - 地板數量、款式選擇
📌建議以實際面積 +10% 為基準抓材料數量。
📌如果是兩間房,裁切廢料多,建議加至 12–15%。
📌小房間建議選用較窄版地板,視覺上可拉大空間感。
📌人字型拼法的地板,就只能拼人字型,因卡扣設計緣故,無法變成水平拼法。 - 隔音墊(ondervloer)
建議地板下先鋪一層隔音墊,不僅減少噪音,還能改善些微地面不平。
📌 隔音墊分為 PVC 與 Laminate 適用兩種,需對應選擇。
📌 某些高階 PVC 板已附墊,則可省略鋪墊。
✔️ 安裝時不需使用膠,鋪平即可。
🔧 安裝工具準備:
- 橡膠鎚:協助卡扣接合更緊密。
- 安裝地板工具組(強烈建議買一組):
- 墊片(放牆邊保持伸縮縫)
- 敲擊緩衝塊(避免敲壞卡榫)
- ㄣ字型拉桿(把地板向回拉緊)
- 美工刀、大把數量:切割 PVC 板非常實用。
- 鐵尺:輔助劃線與切割。
- 鉛筆、捲尺、橡皮擦、剪刀:測量與標記。
- 電鋸:處理邊角或特殊切割(美工刀不夠力時)。
- 收邊條:用於兩種地板材質交接處,請注意高度差。
- 踢腳板:讓牆邊更俐落,防灰塵也美觀。
- 破壞剪或電鋸:若收邊條是金屬材質,需要這類工具。
- 電鑽與壁虎:部分收邊條安裝需鑽地板。
🛠️ 開始施工:
- 舊地板處理
我這次沒有拆舊地板,所以這部分就略過啦! - 鋪設隔音墊
鋪一區隔音墊、鋪地板、再鋪一區隔音墊、再鋪一區地板...,大概是這樣的順序。不要一次把隔音墊撲完,會滑動,不好固定 - 地板鋪設方向
每片地板都有「凹」與「凸」兩側。凹的朝牆壁,凸的用來接下一片。從房間左上角開始,向右、再向下拼接。
✅ 建議地板拼接方向沿著最窄的牆面,視覺上能拉寬空間感。 - 預留膨脹縫
靠牆務必插入塑膠墊片,完工後再移除,保留縫隙避免地板熱脹冷縮後翹起、變形或開裂。 - 裁切方式
美工刀畫幾刀 → 對折掰斷比電鋸更直、更乾淨也省灰塵。
⚠️ 特殊角落還是需要電鋸協助(例如管線凹槽)。 - 接縫建議
地板接縫建議使用 1/3 重疊,比 1/2 看起來更自然。
每三排為一組,至少要有一排第一片是完整板材(不用切割),能節省時間與材料。 - 關門側的收尾
門邊的最後一塊,真的憑運氣。門一關下去,有時真的壓不下去... 這邊會比較棘手,要有心理準備。 - 安裝收邊條與踢腳板
收邊條分很多款,若是用「塑膠壁虎」固定的,要注意鑽孔要夠深,不然塑膠卡榫一壓就報銷(拔不出來、會碎)。
踢腳板我沒裝,因為舊地板及踢腳板沒拆,牆邊多裝一層有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