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代號:黎明谷〉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隔天上午十點二十六分,通訊模組恢復線路連接。 

曉彤緊盯螢幕上逐步恢復的數據跳動,直到最後一組頻道穩定,她才輕聲說:「可以發送了。」 

祐誠已經寫好第一輪聯絡訊息。他們選擇對方留下的頻道,發出一段長約一百六十字的簡訊: 

「我們確認收到昨夜來訪者訊息,願意進行小規模交換。可提供抗生素、退燒藥品若干;附加內容為七日內局部地區氣象異常預測摘要。需求項目包含濾網、電力模組、簡易防身裝備與部分遮蔽材料。是否接受,請以本頻道回應。」 

按下傳送鍵的那一刻,主控室鴉雀無聲。 

這是他們第一次,不再只是應對外界的威脅,而是主動把自己放進這個殘破世界的通訊網中。 

對方回應得比預期快。 

十一點零七分,一封加密格式的訊息閃進通訊畫面: 

「藥品需求確認,我方願以鋁框布料一批、鉛酸電池一組、消耗型濾網十片交換。附加內容需驗證價值後再定義。防身裝備暫不提供。」 

曉彤冷笑了一聲:「不想給武器,怕我們反咬他們。」 

語婕卻皺眉:「但他們願意給濾網跟電池,說明還想維持關係。」 

祐誠快速分析:「他們看得出來我們還沒到崩潰邊緣,但也知道我們資源有限。他們在試探我們能給多少。」 

「那要不要先給氣象資料?」語婕問。 

祐誠沒立即回答,而是打開先前準備好的一頁圖表——是經過高度濃縮的極端天氣預測摘要。上面標示出七日內某幾個山區的氣溫急升,與東北沿線熱帶風壓聚集帶的變動趨勢。 

「發這張,內容不精確,但足夠讓懂行的人知道我們不是亂講的。」 

訊息送出後,這次等了更久。 

快到中午十二點,對方回了一段短訊: 

「資料確認,推斷有效來源。視為潛在持續合作對象。裝備交換地點建議今日十八時,C7區舊通信塔。」 

「他們想當場見面。」語婕喃喃。 

「還沒打算動手,只是想看我們到底是什麼人。」祐誠語氣平靜,但眉頭仍緊鎖。 

「要不要去?」曉彤問。 

「去,但要有佈局。只能兩人露面,第三人掌控遠端支援。」祐誠說完,看向語婕與曉彤,「我們輪流備援,每一次交易都當成演練。」 

曉彤點頭:「我來布控監視。無人機系統我已設定好自動巡航。」 

語婕補充:「現場只說基本內容,不透露內部情況。不提食物、不談避難人數。」 

祐誠確認完裝備與物資包裹,走向工作桌時,通訊頻道忽然再次閃爍,彈出最後一行新訊: 

「為便於紀錄,請告知貴單位代號。」 

三人對視一眼。 

語婕開口:「要回嗎?」 

祐誠低聲答道:「這是遲早的事。」 

他把手伸向鍵盤,指尖敲出一排字母: 

「代號:黎明谷。」 

訊息送出後,短短一秒,畫面恢復寧靜。 

從這一刻開始,「黎明谷」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這場世界廢墟重建的對話中。從山林焦土中說出,不再只是倖存者,而是一個願意留下痕跡、劃下立場的存在。 

 

-- 

 

太陽即將落下時,山脊邊緣仍閃著殘光。炙熱的空氣總算稍稍緩和,焦土味在風中翻攪,帶來灼燒後的死寂。 

祐誠與語婕提早出現在指定地點——一座廢棄的舊型通信塔旁,鐵塔早已塌毀,僅剩扭曲的支架與一塊開闊空地。他們各背一包,攜帶的是藥品與一份經過篩選的氣象預測資料——未來十天的極端氣溫波動與局部大霧區域,但刻意省略了模型的結構與長期變化趨勢。 

遠方山頭上,曉彤操控著無人機維持高空警戒,低功耗模式下攝錄與熱源感測同時運行。她調整視角,確保所有進出路徑都被監控。 

下午五點五十三分,一組人出現在視野中。 

仍是三人,但與昨日不同。領頭的是一名中等身材、眼神鋒利的男子,兩側是沉默不語的隊員,一男一女,身穿耐熱作戰服,肩上無任何識別標誌。 

對方停在距離八公尺處,沒有進一步靠近。 

「你們是黎明谷?」對方開口,聲音沉著而有壓力。 

「是。」祐誠回應簡潔。 

語婕將包裡的藥品推至中線——一個事先劃定的破舊磚塊上。「完整封包,標示清楚。效期六個月以上,未開封。」 

對方點頭,示意身後女子將一只裝備袋擱在同一位置,袋內有兩組遮陽帆布、十片濾網、一組鉛酸電池與兩條高溫膠條,還附一小包耐熱絕緣帶。 

語婕迅速檢查,確認型號與數量無誤。 

「武器呢?」她開口。 

男子挑了挑眉:「我們觀察過你們的行動,你們不是沒裝備的人。一般的簡便武器足以防身。再說,第一次交易就要武器,不太像和平用途吧?」 

祐誠神色未變:「我們只是保護自己。不求信任,只求邊界清楚。」 

對方露出一抹模糊的笑意,但沒回嘴,只是接下來主動提出:「聽說你們還要提供『氣象資訊』。」 

祐誠點頭,遞上印製好的圖表資料。「這是未來十天內本地區的高溫轉折與濃霧可能發生區段。我們的模型精度不差,你們應該看得懂。」 

對方翻了幾頁,眼神微動,顯然讀懂了這些簡報不是隨便編造的。 

「來源是哪裡?」他問。 

「我們自己做的。還能看更遠,但不是免費的。」 

男子抬起頭,第一次露出真正感興趣的神情。「多遠?」 

祐誠聲音平靜:「遠到可以讓你決定營地要不要搬。」 

對方沉默幾秒,似乎在掂量這句話的份量,最後點頭。 

「你們如果願意提供這種等級的資料,我們未來或許可以安排更具體的交換。但前提是——你們活得夠久,也有足夠籌碼撐到下次。」 

語婕冷冷地答:「你們也是。」 

男子盯著她幾秒,然後笑了。 

「方便的話,可以說一下你們除了武器還缺什麼物資嗎?」 

「暫時沒有。」祐誠沒有猶豫太久。「如果有需求的話會再跟你們說。」 

他像是記了下來,轉身離去。 

當三人身影消失在餘光之中,無人機回報視野清空,曉彤也傳來確認訊號。 

語婕收好物資,深吸一口氣。「我們現在,是有人認識的團體了。」 

「也是被記住的目標了。」祐誠語氣不重,卻極冷靜。 

這一夜,他們踏出了黎明谷的封閉邊界。那名字,第一次被另一群倖存者記住——也因此,第一次真正踏入這場末日生存遊戲的公海。 

 

-- 

 

隔天早上,邊界站又發來一則訊息。 

這次,他們直接丟來一串精準坐標,問得直白:「這一帶,十五天內會不會出現劇烈天氣變化?」 

曉彤一看到就皺眉:「這不是普通問天氣,是想知道我們能算多準、算多遠。」 

祐誠沒說話,只是打開模型資料,那區塊是山谷與風口交界,天氣變化複雜,是最難預測的地形。 

語婕盯著畫面看了一會,忽然開口:「如果我們是邊界站,手裡有武力,遇到有人掌握這種東西……會怎麼做?」 

「你是說,他們可能會搶?」曉彤問。 

語婕點頭,語氣平靜:「如果他們覺得這模型比什麼都值錢,而且我們又沒能力守住,那麼交易就不是最划算的選項了。」 

這句話讓控制室的氣氛瞬間沉下來。 

但祐誠卻慢慢開口:「所以我們不能讓他們搞清楚我們到底有多厲害。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有價值,但不容易奪走,也不會輕易給。」 

語婕補充:「我們得營造一種感覺——我們的東西不是一按就有,而是需要花時間、需要分析,沒有那麼快,也沒辦法隨便複製。」 

這時,曉彤打開筆電,點出昨晚拍回來的無人機畫面。 

「我昨晚派那台匿蹤無人機出去繞了一圈,大概看到了邊界站的營地。」 

畫面中,帳篷零散分布在數個地下碉堡附近,不同區域的人移動明顯不同步,有些甚至刻意避開彼此。 

「他們不是一個團隊,而是幾個小團體湊在一起的樣子。」曉彤說,「應該有內部分歧。」 

語婕立刻說:「那我們就有機會。只要我們針對他們內部其中一派的需求給東西,就能挑起他們內部的不一致,或者換到更實際的東西。」 

祐誠點點頭,說:「這次他們想要精準資料,我們給簡化的。只告訴他們:可能有大霧、有強風,但不給出細節、不給原始圖、不給熱流分析。」 

「讓他們知道我們能算,但也知道我們不會全部拿出來。」語婕說。 

「這樣一來,他們才會知道我們的資訊值得換東西,但又不敢硬搶。」曉彤也補上。 

三人很快定下了做法:這次回給邊界站一份經過模糊處理的預測摘要,內容夠準,但不夠深。他們還要延後幾小時才發送,裝出「人工整理需要時間」的樣子,掩蓋他們其實能即時跑出結果的事實。 

祐誠最後看了眼畫面,冷靜說道: 

「我們這不是在回問題,是在下誘餌。這樣,他們才會開始想——要不要用更多來換下一口。」 

 

-- 

 

下午五點多,天色漸暗,控制室的氣氛比外頭還沉。 

邊界站回訊了。這次,他們沒有要數據,也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開口: 

「想請一位代表與我們會面,了解你們的預測方式與人員架構,便於後續合作。」 

語婕把訊息念完,輕輕吸了口氣,轉頭問兩人:「你們覺得這是什麼意思?」 

「想看我們的底。」曉彤回得乾脆,「之前幾次交易他們都只是試探,現在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藏了什麼,或者……準備進一步收網。」 

「不是收網,而是確認值不值得投資。」祐誠冷靜補上,「他們想知道,我們的模型到底是不是自己做的,誰在跑?有幾個人?有沒有可能變成他們的資源。」 

語婕沒說話,只是若有所思地盯著那封訊息看了一會。 

過了幾秒,她主動開口:「我去談。」 

祐誠皺眉:「你一個人?」 

語婕點頭:「對方現在還在觀望。他們願意談,但一定不想一次見太多人,會覺得我們在提防他們。如果只有我一個人過去,比較像是代表出面,不是要展示武力。」 

「但這樣太危險了。」曉彤說,「對方不管幾派,手上都有武器。萬一他們突然想硬來……」 

「他們不會現在動手。」語婕語氣很確定,「如果他們真要搶,早就不等我們回訊了。現在他們還願意透過頻道談,就是怕引起衝突。這表示我們還有價值,他們捨不得失去。」 

她頓了頓,又說:「而且,我不是真的去解釋模型運算邏輯。我只是過去觀察,看看他們想問什麼,怎麼問,誰問……這些資訊本身就是對我們有利的。」 

「你要談什麼?」祐誠低聲問。 

「我只講一個版本:我們三個人分工,資料是由多台機器交叉處理,不連網、無法擷取、無人能單獨掌握全貌。」 

「就算他們真的想搶,也搶不到。」 

語婕這樣說時,語氣異常冷靜,像是在陳述一個心理病患的反應機制。 

祐誠看著她,想說什麼,最後還是點了點頭:「我們會在無人機視線內盯著整個區域,全程錄影,對方如果敢動一根手指,我們能在兩分鐘內反制。」 

曉彤也一臉嚴肅地補上:「我會開監控備援線路,萬一妳有什麼暗語或特定手勢,我們可以馬上應變。」 

語婕站起來,將外套攤平披上,最後回頭看他們一眼,嘴角帶著一點幾乎看不出的笑意。 

「別太緊張。這不叫冒險,這叫——先發制人。」 

 

-- 

 

太陽落山時,氣溫總算降了幾度,風裡帶著一股燒焦後的灰味。 

語婕依約來到會談地點,跟上次交易的地點一樣,舊通信塔遺址。 

她獨自前來,背包裡只帶了防水資料夾與基本通訊器材,沒有武器。身後、遠處天際那微不可見的光點,是曉彤操控的無人機在夜色中巡航。 

她站定不到三分鐘,對方三人便現身。 

領頭的是那位她在螢幕上見過的瘦高男子,這次戴了副反光眼鏡,笑容看似親切,眼神卻仍藏著什麼。 

「黎明谷的代表?」他問。 

語婕點頭,聲音冷靜:「你可以叫我語婕。」 

對方簡單自我介紹,只報了一個名字:「我叫恩羅。」沒有姓氏,也沒有單位階級,標準末世中的防衛性介紹方式。 

兩人分坐在破舊油罐邊的木箱上,距離剛好,既能談話,又不至於太靠近。 

「首先,謝謝你們之前提供的資料。」恩羅開口時,語氣平穩,「預測的大霧時間點剛好讓我們提早處理補給點水。效果不錯。」 

「……所以你們,是怎麼知道那場大霧會出現在那區?」恩羅問。 

他的聲音刻意放低,像是怕驚動什麼。但語婕知道,這不是在試圖理解,是在套話。 

她沒有馬上回。他們之間隔著一塊斑駁的鐵板,風吹過,帶起銹味與焦土混合的氣息。語婕把水壺蓋轉緊,才慢慢說: 

「不是知道,是感覺到不對。」 

恩羅挑了一下眉,像是沒料到她會用這麼不技術的說法。 

「我們不是靠一台機器說了算。」她補上一句,眼神望著遠方的雲層,不看他,「有些時候,是資料裡某個欄位忽然跳了一格,和前幾天的模式差了一點點……是那種你不講不出來,但心裡就覺得怪怪的東西。」 

她轉回頭,看著他,「我們是人,不是預報器。不是每個判斷都有公式可以列。」 

恩羅沉默了幾秒,終於開口:「但你們還是有一個核心模型吧?能跑多久?能預測多遠?」 

她收起笑容,語氣變得凝重,「模型有,但那不是答案。我們看過太多地方把數據交給機器,最後連人都忘了怎麼判斷。這世道不是精準了才活下來,是不怕承認不準,也敢做決定的人活下來。」 

她頓了一下,語氣收回平靜: 

「我們會給資訊,是因為你們還想聽。我們沒給全,是因為我們還不知道你們會怎麼用。」 

恩羅沒說話,但視線微微閃動,像是在評估她說的是煙霧,還是真心。 

她靜靜看著他,眼裡沒有敵意,卻也沒有退讓。 

恩羅點點頭,似乎不急著拆穿,只是問得更深入了些:「那……這模型最多能預測到多遠?比如一個月、兩個月?」 

語婕低頭抿了一口水,語氣平緩:「如果只看趨勢,有時可以推得遠一點。但越遠的資料我們越保守,誤差也會拉大。所以我們只用來輔助準備,不拿來當絕對依據。」 

她很小心地避免說出「可以預測冰期或地震」這類話,但也沒否認他們能「預判大趨勢」。 

「那你們怎麼確保資料不會被竄改?」恩羅又問。 

「我們的資料不連外網,也沒有遠端備份。」語婕回得乾脆,「所有的運算主機都在我們自己架設的系統內,需要實體啟動,沒有誰能一個人拿走所有東西。」 

這句話,是她事前和祐誠、曉彤反覆討論過的。 

對方沉默幾秒,點了點頭,沒再追問。 

但語婕心裡明白——這不是接受,而是記下來了。 

她也沒閒著,開始注意對方的表情與語氣細節:每當她提到「我們是分工」、「沒人掌握全貌」時,恩羅會微微皺眉;而談到「主機不連網」時,他眼神閃過一絲不耐。 

這些反應,都被她記下。 

會談維持了約二十七分鐘,沒有衝突,也沒有明顯敵意,但氣氛一直沒鬆懈過。 

離開前,恩羅說了一句話: 

「如果你們未來願意分享更多,我們會考慮釋出一些實用裝備。不是槍,但也能保命。」 

語婕點頭,沒說同意,也沒拒絕。 

她走回路上時,第一時間連線主控通訊,用短訊通報兩句: 

【會談無異常,對方仍在探底。開始準備第二階段談判計畫。】 

 

-- 

 

語婕回來的時候,避難所內燈光昏黃,空氣中還留著熱氣退去後的微黏悶濕感。 

她沒說太多,進門後換掉外衣、喝了口水,就坐到控制台前,開始整理剛剛的會談細節。祐誠和曉彤早就等著,三人誰也沒開場白,直接進入正題。 

「他們問得比上次直接。」語婕說,「但有趣的是,他們的提問風格不一樣。」 

「怎麼個不一樣法?」祐誠問。 

「有一個問題,是想知道我們的運算方式;另一個是問預測能不能擴及到遠距地區;還有一個比較奇怪,問我們有沒有把資料存成可攜格式。」她停了一下,看向兩人,「這不像是一組人有一致目標,更像三個人分別在替不同立場探口風。」 

「所以他們不是單一決策體。」曉彤快速反應,「至少現在還沒達成內部共識。」 

語婕點頭:「這反而是我們的機會。」 

祐誠靠著桌緣,低聲說:「只要他們內部不團結,就不會輕舉妄動。但也意味著——只要有一派人認定我們是威脅,另兩派也可能被拖著走。」 

「我們要提前畫好界線。」語婕說,「資訊怎麼給、怎麼回,不能隨機應變,要定規則。」 

三人便開始整理需要的內容,等待下次交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袋熊56的創作
0會員
25內容數
這不僅是災難,更是文明崩潰後的求生實錄。 沒有異能,只有知識、信任,和一群決心活下去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