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住宿撞鬼的記憶,早已模糊得難辨真偽。畢竟那段經歷,得遠距跨越三十回春夏秋冬的生命年輪才能追溯。幸好,如今獲得AI輔助與線上收驚,精選分析結果顯示:那其實是作息驟變所引發的真實幻覺。
父母是放養系育兒的掌門人,感謝老天刻意安裝自動導航系統在身。當全家人還在講夢話時,老娘就讀小一就能自己起床吃早餐、走路上學。放學回家先打開電視、順手做點家務,吃飽肚皮一緊、眼皮就鬆,先睡再拼功課,是我專屬的習慣步驟。
這套生活模式,一路延續到國三,直到搬進高中宿舍,生活節奏徹底崩盤。從起床、吃飯、洗澡到熄燈,通通得入境隨俗去照表操課,連讀書都得集合晚自習。下課雖然不用做家事,本該輕鬆,偏偏吃飽不能馬上睡,這個癥結點搞得渾身疲憊不堪。原以為離家是自由的開始,沒想到一踏出家門,卻誤闖進時間牢籠,習慣沒人緊盯的自由靈魂,卻在外地被壓制成薄型作息表。身體跟不上節奏,心靈嚮往回歸「吃飽就睡、醒來再拼」的慣性路徑。
結果,當然就是身心失調瀕臨崩潰。回到那晚宿舍,夜燈全息陷入黑暗,老娘累極卻睡不著,細聽室友的呼吸聲判斷,大家早就簽退進入夢鄉,只有老娘還在床上身體翻滾、腦袋晃動,忽然感覺床邊出現一道模糊的影子,還緩緩靠近床邊傳來一句低語:妳睡著了嗎?陪我聊聊……。
語氣不疾不徐,像是熟人,又像夢裡的聲音。老娘屏住呼吸,一動也不敢動,整夜心臟緊貼床板,好不容易撐到天亮。隔天早上,強作鎮定地問室友:昨天誰站我床邊?是誰想聊天?
結果眾人一臉懵,面面相覷。
沒人記得,也沒人承認。
那句「妳睡著了嗎?」成了我高中宿舍生涯最驚悚的經典台詞,也意外促成我返鄉當雞首的命運轉彎。
30年前,以為自己撞見的是鬼;30年後,才懂那可能是身心靈聯手示警的投影。青春的叛逆、自由的渴望,有時不靠吶喊,只靠一句:「妳睡著了嗎?」
🔮 警語:作息亂了不只會發胖,還可能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