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袁天罡秤骨算命”的全方位起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觀星台

01 稱骨算命—業界對其古朴印象的形成

這一章主要是梳理一下,稱骨算命在現代命理界的流行時間,以及命理界對稱骨算命印象的初步建立,是如何形成的。比如我們在街上隨便抓一個八字佬,問他:“你們對稱骨算命啥印象?”

他多半會這么回答:“啊,就是袁天罡稱骨歌嘛,應該挺古老的,現在算命軟體上都有,算這個人骨頭重几斤几兩的,有點准頭,但也經常翻車。”

在詳細談論現代命理界對稱骨算命的印象形成過程之前,先是一些毋庸置疑的命理界大事記的常識科普。

1.讓“易學熱”起來,并讓八字這門朮數走進千家萬戶的,是邵偉華。

2.但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出版的第一本命理學著作是洪丕謨的《中國古代算命朮》(1989年),而后才是邵偉華陳園他們的著作(1993年),然而這兩書,在易學熱的時候,又算是共同進入大眾視野的(邵偉華在后續的許多著作中,經常“參照”洪丕謨)。

3.《中國古代算命朮》的p182,就記錄了“稱骨算命”。

《中國古代算命朮》中的這份對於稱骨算命的記述,是“稱骨算命”首次的廣泛進入易學熱后的命理界的視野。

也就因此,如今的現代命理界可以說是從一開始,就有在玩“稱骨算命”了。而使得今天的八字軟體們紛紛都會在后面附帶着“稱骨算命”模組的,也是因為洪丕謨曾是將“稱骨算命”作為“附錄”放在他的著作后面的。

早期做玄學軟體的人們,都是看那個時代的書學習之后,然后再按照書做的。而由於像是《中國古代算命朮》這樣的“奠定了現代命理界”的大部頭中,就提到了稱骨算命。也就導致現代命理界從誕生之始就有了稱骨算命這東西進入視野,於是現代命理界時至今日一直有一種錯誤的印象——他們會覺得這一套的稱骨算命,是很古老的東西。

后來不知道誰,給這套東西追溯了個名字,說,這玩意啊,叫做“袁天罡稱骨歌”。而大家都知道袁天罡是唐朝人,於是,命理界的人們就以為這是真的了,覺得稱骨算命這玩意,就是從唐朝傳到現在的。后來洪丕謨在再版《中國古代算命朮》的時候,有提到一些關於他對於書中的稱骨算命內容的考量,可以看做他對於稱骨算命的態度。

總之,洪丕謨認為,稱骨算命這東西很粗糙的啦,沒什么很深的東西,玩玩消遣即可。

02稱骨算命在明清時期的概況

雖然現代命理界習慣於一廂情願的認為,稱骨算命是很古老的東西,源自唐朝。但是弔詭的地方在於,曆史上對於稱骨算命的明確記載,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之后的東西。目前少微我所能搜集到的最早關於“秤骨算命”的記錄,可能是在被認為是明代后期大臣董其昌的《玄賞齋書目》裡,有提到過一個秤骨神數。順便吐槽一下,這個目錄裡,秤骨神數的隔壁就是讓現在的梅花易數圈頭皮發麻的兩本書)

raw-image


但是這也只是目錄,只記載了一個書名,很難說秤骨神數的具體內容,是不是跟今天的秤骨歌相仿的。而且《玄賞齋書目》,本身也很可能是虛擬書目,經常摘抄《近古堂書目》和《也是園藏書》。

綜上,只能說《秤骨神數》出現於明朝后期有一定可能性,甚至更可能更晚出現。

而如果我們不糾結秤骨二字,而是以“秤命”作為關鍵詞來去研究“秤骨歌”的流變情況,情況就會好很多。然后少微我所能追溯到的,最早出現了如今的秤骨算命的形式的明確完整記載的書,可能是《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裡的《秤命總論》。

raw-image

成書於清康熙 17 年的《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其中詳細記錄了從一兩一錢到六兩七錢的一套叫做《秤命總論》的東西。

PS:今天的袁天罡秤骨歌,是從二兩一錢到七兩一錢的。

其算法是只取四柱的六十甲子對應重量累加,不同於如今的《袁天罡秤骨》的算法會經常只取地支的斤兩,并且具體的斷語內容跟今天的《袁天罡秤骨歌》完全不同,而且其中還有分的單位,在計算結果的最后,余分會被全部舍棄掉。

這種古老的六十甲子重量累加算法,雖與現代流行的《袁天罡秤骨》體系存在明顯差異,卻為研究命理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若想體驗傳統與現代算法的對比,不妨使用專業的八字重量計算機進行驗證。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舍分取整"的運算方式,可能暗含古人"重本輕末"的命理哲學,與當今精細化計算的趨勢形成有趣對照。

《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作為一本蒙學雜學用書,其中的內容,經常會通用於民用通書。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稱骨算命,經常會是出現在通書中的內容。比如我隨便百度了一下通書,就能在網上看到這么一段內容。

這裡講的,其實是在今天的通書裡經常會有的內容,會包括秤骨算命,這確實沒錯。但如果我們只考究明清時期的通書,會發現,摘錄了秤骨算命內容的通書,十分稀少,几乎沒有几本。

少微我刷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明清時期流行的通書,比如像是《鰲頭》《象吉》《玉匣記》這種經典大部頭裡,其實都是沒有秤骨算命內容的。

也就是說,秤骨算命在明清時期,很難依托於通書而廣為傳遞。甚至於,你很難說秤骨算命是流行於明清的。需要知道,出現≠流行。

03稱骨算命的大風行——實源於清末民初的書局們

今天在民間,依然會有很多號稱是稱骨算命秘本的老舊書,這些書考究年代,基本上都是民國時期的。

其中最經典的,是《袁天罡先師神數稱骨》,這本,也就是今天大家稱呼為《袁天罡稱骨歌》的東西的真正源頭。

raw-image


民國的那些書局在印刷稱骨內容的的時候,因為稱骨內容篇幅太少,所以通常稱骨這套東西不會單獨出現,而是被民國時期的書局們歸到亂七八糟的雜朮集合書中。比如上面圖中的這個就是被歸到《牙牌靈數八種》裡,之所以叫八種,簡單講就是除了牙牌靈數外,還有7個東西,其中之一就是《袁天罡先師神數稱骨》。

這也是洪丕謨說,這套東西曾經也叫《算命不求人》,《無師自通》的真正原因。因為《算命不求人》,《無師自通》啥的,確實是本書,這些書裡面經常就是會塞上稱骨算命的內容。

為啥大家管這套東西叫袁天罡稱骨歌呢?

因為這東西原本沒有名字,曾經這套東西開頭只會給你一個標題,標題寫的是《袁天罡先師神數稱骨分量照年月日時推算》

raw-image


然后就直接給你塞圖表。后來流行的久了,於是就定型了,於是大家開始稱之為袁天罡稱骨歌。但民國這套東西剛流行起來的時候,還沒有完全定名為袁天罡先師神數稱骨。所以當時市面上還會流行孔明稱骨,鬼谷子稱骨,等等等說法。只是后來隨着書局們的書在地攤上暢銷之后,袁天罡先師神數稱骨逐漸為大眾所識,於是漸漸的就只流傳一種說法了。當時除了對於這套神數到底應該虛擬托給誰,有爭議之外,當時的稱骨神數們還有更多不同的版本。

比如光緒年間的《稱命全書》,裡面的版本是從二兩正,到七兩正的,又是迥異於今天的通行版本的。

比如不談重量,錢兩的,以長度單位“尺”和“寸”來去稱命的。還有跟別的神數類占卜朮混在一起的,而且還把話說死了,認為骨頭最重就可以稱萬歲的版本的。(寶友,這可不興說啊)

綜上,如今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袁天罡稱骨歌》,其實就是民國那時候書局們互相編秤骨朮來斗蠱,然后最終看銷量,而活到最后,笑到最后的版本。而若是認為這樣的東西,有什么至理可談,基本屬於頭上找頭,玄中求玄了。

04從稱骨秤命朮的思想源頭和雛形,考究出現時間

第一個角度:從錢這個重量單位的出現源頭開始扒。唐代由於“開元通寶”錢的鑄行,出現了“錢”這一重量單位,并逐漸取代了“銖”。唐代時,1兩等於10錢。今天流行的稱骨算命,用的就是10錢=1兩的進位。所以,孔明稱骨,鬼谷子稱骨,都可以pass掉了,他們那時候都還在用銖之類的重量單位呢。

第二個角度:太平廣記中已經出現了類似秤命朮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這個算法可能是源於星算訣,也就是說,已經是唐朝中期那波星命入國,傳統星占從軍國轉軌到個人命理的那個時期之后的事情了,包括這個算法,可能也是用的星算的方法,而不是今天的秤骨算命方法。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各種以《秤星》為名的星命古籍們。

第三個角度:明代的《三命通會》裡雖然沒有秤骨算命,但是其中參照的《子平說辯》,已經有了一定的秤命思想,只不過這裡的秤更多講的是中正用平之意,而不是簡單的秤命是多重就牛逼。

不過呢,在《三命通會》這樣的命理經典中,既然已經出現了將算命比喻為用秤來秤物,那么原文所想表達的原意,也就很容易被當時文化水平不足的朮士們,降本流末為直接秤命的重量來論命,而出現秤命朮。

第四個角度:不同時代古人對於骨重的追求。

由於稱骨算命是簡單粗暴的追求骨頭越重越好。要知道,早期的相骨朮,并不重視論骨的輕重,而是更在意全方位的骨相。更何況,在秉氣論為主導下的古代人體認知,基本上,骨輕意味着骨清,而骨重,意味着骨濁。那么我們可以看看,不同時代的古人們對於骨相的看法和追求,是什么時候開始這么粗暴的追求骨重的。

懶得自己打字了,直接摘錄一下《中國方朮大辭典》,讓大家了解一下傳統骨相是什么樣。

然后我們再看看,曆代對骨輕的追求。建議一下白照杰的《煉骨成真——中古道教仙骨信仰研究》。看完之后,我們就可以首先排除魏晉隋那會兒,是不可能會有人覺得骨頭越重越牛逼的。那時候大伙都是覺得骨頭越清秀,就越玄學,就越仙骨,就越牛逼,就馬上上天。追求骨輕和仙骨這個思想風氣,能差不多一直持續到宋代。

總之這期間,基本上不存在今天這種骨頭越重越牛逼的《稱骨歌》祿命朮,出現的思想土壤。

而到了《麻衣神相》被大量刊印流行的元代,其中有這么一句:“骨軟弱者,壽而不樂。骨橫者凶。骨輕者貧賤。骨俗者愚濁。骨寒者窮薄。骨圓者有福。”

終於為骨,輕,賤,這三者在玄學網域建立了廣為人知的聯繫。綜上一大堆角度去解析,就會明白,秤骨算命較晚出現,是很正常的事情。

05朮士應用秤骨的早期雛形解析

在《三世演禽》裡,有大量的粗暴的論命朮。這些粗暴的論命方法,基本上跟稱骨算命差不多粗暴,基本上就是加加減減或者點小公雞點到誰是誰,然后翻書查表,然后其中的斷語,非常接近於今天的《袁天罡稱骨歌》,那種很白話的文體,一點不文雅。

raw-image
raw-image

也就是說,可能稱骨算命的源頭,不是祿命也不是神數也不是天文,很可能是類似這樣的民間粗暴的小朮數,發展而成。在《三世演禽》裡,也存在一個算骨頭的方法,是這樣的。可惜這裡算的不是骨頭重量,而是算你是十二生肖中的什么骨頭。

raw-image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裡已經出現了些許的輕=賤的思想。比如鼠骨是排在最末且命最慘的。當然了,這裡除了虎,馬,龍,牛之類的之外,其他的作為常見牲畜的骨頭都挺一般的。

這就非常符合民間對於十二生肖所對應動物的印象,包括這種骨之貴賤粗暴之論,也非常有民間作風。ok了,對“袁天罡秤骨算命”,起底完畢。

相信對於這門朮數到底是怎么回事,該明白的人都已經明白了。不想明白的,繼續按照你們的腦回路或者抱着所謂真傳版本稱骨,和所謂的實戰回饋經驗,繼續研究吧,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ian li的沙龍
0會員
16內容數
tian l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30
文/鼎丰閒談 《珞祿子三命訊息賦》一書或成書於唐五代之間,而曆史上的注家有8家,除萬民英是明朝人,另外7家皆為宋人,其中2家注解已經遺失,只有東方明,李仝,王廷光,釋曇瑩,徐子平流傳下來。 以上5家中,除徐子平以外,另外4家均釆用年命祿命法對《訊息賦》注解,筆者稱之為古法。 而縱觀兩宋之間的命
Thumbnail
2025/06/30
文/鼎丰閒談 《珞祿子三命訊息賦》一書或成書於唐五代之間,而曆史上的注家有8家,除萬民英是明朝人,另外7家皆為宋人,其中2家注解已經遺失,只有東方明,李仝,王廷光,釋曇瑩,徐子平流傳下來。 以上5家中,除徐子平以外,另外4家均釆用年命祿命法對《訊息賦》注解,筆者稱之為古法。 而縱觀兩宋之間的命
Thumbnail
2025/06/29
講過了在舊法子平朮中,判斷己身對“五親”和“六親”的影響,咱們今天就講一講,在諸多子平朮衍生流派中,都有着一定共論的其他項。也就是判斷己身對“一親”、“二親”、“三親”、“四親”的影響。也就是父母、子女、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配偶這四大類,這些在子平朮的概念中,都是能從八字的組合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的。不
2025/06/29
講過了在舊法子平朮中,判斷己身對“五親”和“六親”的影響,咱們今天就講一講,在諸多子平朮衍生流派中,都有着一定共論的其他項。也就是判斷己身對“一親”、“二親”、“三親”、“四親”的影響。也就是父母、子女、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配偶這四大類,這些在子平朮的概念中,都是能從八字的組合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的。不
2025/06/29
最近做過一個糊裡糊塗的夢,夢回到了學生時代。 夢裡有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人,但是記憶最清的是朋友小D,小T,還有領導F總和M總。在夢中我和几個朋友槃下了學校門口的三間小門臉店,在功課不忙的時候賣起了早點和晚飯。我們几個朋友都有分工,我負責一家店的收銀。 夢中我們似乎很忙碌,一直在幹活。后來到晚上六點
Thumbnail
2025/06/29
最近做過一個糊裡糊塗的夢,夢回到了學生時代。 夢裡有很多生活中熟悉的人,但是記憶最清的是朋友小D,小T,還有領導F總和M總。在夢中我和几個朋友槃下了學校門口的三間小門臉店,在功課不忙的時候賣起了早點和晚飯。我們几個朋友都有分工,我負責一家店的收銀。 夢中我們似乎很忙碌,一直在幹活。后來到晚上六點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