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底層邏輯 重點摘要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引言:底層邏輯的本質與重要性

劉潤在《底層邏輯》中強調,理解「底層邏輯」是看清事物本質、應對變化、並持續創造新方法論的關鍵。許多看似不同的事物,其底層邏輯卻是共通的。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 「只有底層邏輯,在我們面臨環境變化時,才能被應用到新的變化中,從而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論。」 「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這意味著,與其死記硬背各行業的「乾貨」(方法論),不如掌握底層邏輯,因為「乾貨」會隨著環境變化而失效,而底層邏輯則能幫助我們在變化中推演出適應時勢的新方法論。 本書圍繞「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五個方面闡述底層邏輯。 一、是非對錯:三種「對錯觀」與歸因 在探討「對錯」時,劉潤提出了三種不同視角的「對錯觀」:法學家的對錯觀、經濟學家的對錯觀、以及商人的對錯觀。這三種觀點各有其適用情境。

  • 法學家的對錯觀:關注法律與規則,判斷誰違反了法律或規定。
  • 經濟學家的對錯觀:關注社會總成本,判斷誰的行為導致了社會資源的最大浪費或最低效。
  • 商人的對錯觀:關注自身損失,判斷「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劉潤強調,當自己有所損失時,責怪、埋怨、後悔都是無用的,唯有怪自己並靠自己改變結果。

「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靠自己,自強者萬強。」

二、思考問題:洞察本質的思維模型 2.1 人性、道德和法律 劉潤區分了「人性」、「道德」和「法律」:

  • 人性:僅涉及「生存」和「繁衍」兩點,無善無惡。
  • 道德:是群居動物為約束個體人性、實現群體繁榮而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規範,常常是「反人性的」。
  •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一條最低的線』──底線」,一旦觸犯必然受到懲罰。

「人性,來自『自私』的基因。道德,是為了群體的繁榮,最後促進個體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達成的『社會契約』。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維護群體存在的道德底線。」

2.2 人生的三層智慧:選擇、定力、博弈 劉潤提出人生有三層智慧,由低到高分別是:

  • 選擇(第一層智慧):學會選擇就是學會放棄。勇敢選擇,享受好處,承擔壞處。
  • 定力(第二層智慧):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專注於長期主義、願景、初心,避免誘惑和干擾。
  • 博弈(第三層智慧):在競爭中既求取所想,又全身而退的技術活。需有「共贏」和「感激」的心態,以及「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的策略。

「選擇做某件事情,憑藉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

2.3 公理體系VS邏輯推演: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在沒有公理體系的領域,判斷對錯需要區分:

  • 事實:獨立於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最不容易產生爭議。
  • 觀點:人對一個事實的看法,受知識結構、資訊和思維模式影響。
  • 立場: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爭論是無益的。
  • 信仰:是「你選擇相信的東西」,是「基於內心深處的判斷、價值觀和世界觀,你認為應該怎麼做」。信仰無法被證明或證偽,無需爭辯。

「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當一個人『屁股決定腦袋』時,你應該做的事情,是對他說『It's good for you』(這對你有益)。」 「反過來,我們也要時刻反省自己:我說的話、我的表述,是事實,是觀點,是立場,還是信仰?」

2.4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腦」? 劉潤指出「『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式,就是一支『注射器』」。它會強行吸引人們為該觀點找原因,而不是質疑觀點本身。應先質疑問句前提的觀點是否為事實。 2.5 辯論的核心競爭力:基於邏輯的急智 辯論要求「10秒內的完整回合」和「基於邏輯的急智」。優秀的辯手不關心對方的論據,只關心對方的「論證」,即論據和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2.6 拋棄經驗: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劉潤提醒,經驗有時會欺騙我們。他建議:

  • 拋棄經驗,放棄想當然,懷空杯心態。
  • 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後做出調整。
  • 不被利益、立場左右,就事論事。 2.7 洞察本質:透過表象看系統 洞察力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劉潤提出「商業洞察力模型」,核心是理解「系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問題的解決方案常藏在連接關係中。 系統的五種模組:
  • 變數:有「存量」和「流量」兩種狀態。
  • 因果鏈:變數之間增強或減弱的連接關係。
  • 增強迴路:一種正向循環。
  • 調節迴路:一種負向循環,將變數推向目標。
  • 滯後效應:因果或迴路存在時間差。 洞察力的鍛鍊在於看清系統中的要素及其連接關係,並分析問題出在哪一步,採取措施改變連接關係。 2.9 五種數學思維 劉潤強調數學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提出五種數學思維:
  • 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單次事件不確定,重複多次會趨於穩定。
  • 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微積分):理解事物累積和變化的過程。
  • 公理體系:公司也有其願景、使命、價值觀作為「公理」,決定所有行為和決策。
  • 數字的方向性(向量):除了大小,數字還有方向。
  • 全域最優和達成共贏:合作中追求全域性效益的最大化。

「加速度累積,變成速度;速度累積,變成位移。其實人也是一樣。你今天晚上努力學習了,但是一晚上的努力,並不會直接變成你的能力。你的努力,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你的能力;而你有了能力,並不會馬上做出成績。你的能力,得累積一段一段時間,才會變成你的成績;而你有了一次成績,並不會馬上得到領導的賞識。你的成績,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使你得到領導的賞識。」

2.10 系統思維: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劉潤認為「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被規律作用著,以一種叫作『系統』的方式存在著。」尤其在商業中,系統思維至關重要。 商業模式:「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許多企業家有用戶思維、產品思維,但缺乏系統思維,不理解交易結構的變化,導致在變革時代被淘汰。

「要素,是系統中你看得見的東西;關係,是系統中你看不見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我們要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間的關係,更要看到這些關係背後的規律。」

三、個體進化:核心能力、時間管理與心態 3.1 人生的商業模式:能力、效率與槓桿 劉潤將人生視為一種商業模式,成功取決於:

  • 能力:包含知識、技能和態度。態度是最難學的,它驅動你學習知識和技能。
  • 效率: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最高效率是「伸縮時間」。
  • 槓桿:指團隊、產品、資本、影響力等,其作用是「複製放大」。前提是擁有強大的「能力內核」。

「最可怕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縮時間的效率。最可怕的槓桿是撬動人心的槓桿。」

3.2 把工作當成玩:樂趣與價值四象限 劉潤提出了「玩和工作」的二維四象限劃分,橫軸為「樂趣」(枯燥←→玩),縱軸為「價值」(消耗←→工作)。

  • 第三象限(枯燥地消耗):無所事事,不創造價值。
  • 第四象限(消耗地玩):有樂趣但無價值。
  • 第二象限(枯燥地工作):有價值但無樂趣。
  • 第一象限(玩地工作):既有樂趣又創造價值,是最高境界。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麼人?是那些把工作當成了玩,永遠不知疲倦、永遠精力充沛的人。」

3.3 時間顆粒度:理解與尊重他人 時間顆粒度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劉潤建議:

  • 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越成功的人,時間顆粒度越細。
  • 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以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
  • 善用日曆管理時間。

「恪守時間的本質,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3.4 習慣、性格與選擇 習慣是將痛苦的學習過程內化。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是習慣的積累。應養成重要的習慣並享受其中。 3.5 機率思維與冪律分佈 劉潤闡釋了兩種市場分佈:

  • 正態分佈(「骰盅魔咒」):市場分散,大部分人收入集中在中間。
  • 冪律分佈(「彎刀誘惑」):存在「頭部市場」,少數贏家通吃大部分市場份額。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行業更容易形成冪律分佈。 理解市場分佈有助於個人選擇發展方向。 3.6 讓自己發生改變,而非抱怨「爛人爛事」 應專注於「漲價」提升自己,而不是改造「爛人」或與之糾纏。當你所處的圈子改變(即自己變得更強大、有價值)時,你看待周圍人的眼光也會改變。

「你站在1樓,有人罵你,你聽到了很生氣。你站在10樓,有人罵你,你聽不太清楚,你還以為別人在和你打招呼。你站在100樓,有人罵你,你根本看不見,也聽不見。」

3.7 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劉潤認為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他強調:

  • 創造價值:當你成為某領域專家,有影響力作品時,真正有意義的人脈會蜂擁而至。
  • 毫不保留地把你的價值付諸別人身上,毫無目的地幫別人。
  • 平等交換:所有合作都建立在雙方都有價值的基礎上。

「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真正的人脈,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四、理解他人:溝通、邊界感與人性洞察 4.1 理解「黃金三問」:What、Why、How 溝通中常出現「雞同鴨講」是因為混淆了:

  • What:事情的本質。
  • Why:做這件事的理由或目的。
  • How:做事的方法和步驟。 劉潤強調「沒有Why,就沒有動力,What和How也就沒有意義。」溝通時要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What、Why還是How。 4.2 神經科學與商業世界:「獎勵機制表」 劉潤引入神經科學的概念來理解人的行為和商業,解釋了多巴胺、內啡肽和血清素三種化學物質與快樂的關係,並將其應用於商業中的「獎勵機制表」,商家可以設計產品和體驗來刺激用戶分泌這些快樂因子。

「基因希望人們不斷去吃糖,所以給了人們一個獎勵機制──吃糖就會快樂。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東西,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獎勵機制表』。」 「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商家們該怎樣用好『獎勵機制表』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研究清楚這套機制,然後用『獎勵機制表』刺激快樂因數分泌。」

4.3 三大法則:自然、族群、普遍 劉潤提出理解社會協作和衝突的三大法則:

  • 自然法則:基於個體生存本能,強調「暴力」和「狡詐」。
  • 族群法則:為實現大於個體目標的目標,個體出讓部分權利給集體,形成族群內部協作。
  • 普遍法則:超越族群衝突,基於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實現更大範圍的信任與協作。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群法則、普遍法則。從自然法則到族群法則,再到普遍法則,是世界不斷進步、文明不斷發展的標誌。」

4.4 邊界感:關係再好,也不能越界 邊界感是理解無形事物(時間、隱私、權利)所有權的能力。缺乏邊界感會導致人際交往和工作中四處碰壁。

「關係再好,也不能越界」

五、社會協作:能量、財富分配與激勵機制 5.1 能量:戰爭與企業的本質 劉潤將戰爭的本質定義為「對能量的控制」。他將此概念應用於企業經營:

  • 銷售團隊:類似冷兵器軍隊,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推動產品。
  • 商業模式:創造勢能,讓企業站在「山頂」上。
  • 科技:透過研發投入築造「城牆」,借助未來科技的勢能進行「水攻」。

「戰爭的本質,是對能量的控制。」 「借助外在勢能,而不是借助員工每天吃下去的化學能,企業才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

5.2 產品價格:由消費者感知到的價值決定 產品定價不應僅由成本或定位決定,而應由「消費者能感知到的價值」決定。這種價值分為三層:

  • 功能價值:滿足基本功能需求。
  • 體驗價值:提供便利、愉悅的體驗。
  • 個性化價值:滿足獨特、私密的需求,是最高級、最稀缺的價值。

「產品定價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費者,因為產品價格是由消費者能感知到的價值決定的。」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體驗;比體驗更稀缺的,是個性化。所以,產品的定價,取決於你能提供給消費者什麼價值。價值越稀缺,價格就越高。」

5.3 利潤:來自沒有競爭(創新利潤與趨勢紅利) 劉潤區分了「社會工資」、「趨勢紅利」和「創新利潤」。

  • 社會工資:市場飽和後,僅覆蓋成本的平均回報。
  • 趨勢紅利:新市場中,因供需不平衡或資訊不對稱獲得的超額收益,會隨競爭加劇被拉平。
  • 創新利潤:是「透過某種創新使你的成本比別人更低」而產生的利潤,「只有別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潤。」

「只有別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潤。」

5.4 財富的本質:勞動、生產率與效用,以及稀缺資源 財富的本質:財富=勞動×生產率×效用。

  • 勞動:基礎,投入時間。
  • 生產率:槓桿(知識、工具、團隊、資金)。
  • 效用:勞動創造的單位價值,即客戶群體對商品的需求度。 然而,財富分配權由「誰掌握稀缺資源,誰就擁有財富分配權」決定。

「誰掌握稀缺資源,誰就擁有財富分配權。」 「所以,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多財富,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5.5 一切的分錢方式:優先與劣後 劉潤闡述了項目合作中的分錢原則:「一切的分錢方式,無外乎優先和劣後;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餘、分成的萬千組合。」

  • 老闆與員工:員工拿「優先利」(固定),老闆拿「劣後利」(剩餘)。激勵員工應採用「分成」方式。
  • 不確定項目(出錢出力):分四階段,初期人力優先,後期資本優先,中間均衡。

「一切的分錢方式,無外乎優先和劣後。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餘、分成的萬千組合。」

5.6 信用:個人最大的資產 劉潤強調「信用,是一個人最大的資產」,它比黃金值錢,比性命還貴。被信任的能力能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 5.7 公平與公正:誰有權定義公正 劉潤區分了「公平」和「公正」:

  • 公平:規則一視同仁地適用於所有人。
  • 公正:有關價值觀的問題,誰有權定義公正。誰承擔成功失敗的責任,誰就有權定義自己的「公正」。

「公正的本質不是『你對我錯』的問題,而是『誰有權做選擇』的問題。」 「你定義公正,我維護公平。」

5.8 服從性測試:隱藏的權力博弈 服從性測試是權力關係中常見的手段,通過提出一些看似不合理或超出職責範圍的要求,來測試對方的服從程度。這類測試旨在確認對方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能否絕對服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stpassby的沙龍
2會員
59內容數
justpassb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Marc Andreessen的訪談提供了關於創投、科技和社會的深刻見解,涵蓋創投產業的演變、AI的影響、風險與報酬、權力與影響力、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他提出創投產業正朝兩極化發展的"槓鈴"理論,並強調AI將顛覆所有產業。文中也探討了科技與媒體的關係,以及"偏好偽裝"現象。
Thumbnail
2025/07/03
Marc Andreessen的訪談提供了關於創投、科技和社會的深刻見解,涵蓋創投產業的演變、AI的影響、風險與報酬、權力與影響力、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他提出創投產業正朝兩極化發展的"槓鈴"理論,並強調AI將顛覆所有產業。文中也探討了科技與媒體的關係,以及"偏好偽裝"現象。
Thumbnail
2025/07/03
本集推介 Roichen 減糖微波鍋與真空保鮮盒;以小 S 女兒畫展示範將嫉妒轉為動力;推薦 Google AI Overview 與 NotebookLM 快速統整資訊;投資主張「廣撒」遠期 call 並避免低估市場;談結婚育兒體驗豐富勝過單身自由;最後回覆聽眾卡牌、財富與婚姻疑問並送祝福。
2025/07/03
本集推介 Roichen 減糖微波鍋與真空保鮮盒;以小 S 女兒畫展示範將嫉妒轉為動力;推薦 Google AI Overview 與 NotebookLM 快速統整資訊;投資主張「廣撒」遠期 call 並避免低估市場;談結婚育兒體驗豐富勝過單身自由;最後回覆聽眾卡牌、財富與婚姻疑問並送祝福。
2025/07/03
AI轉錄,校稿by gemini,有錯誤的名詞歡迎留言告訴我,我告訴AI以後不容易出錯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 Roichen 贊助。 今天要講兩個最近覺得蠻屌的東西,來自 Roichen 的新品。之前他們家的正極坐墊跟優雅椅,大家應該都用得非常舒適。我自己是一路用到現在都完全沒有
2025/07/03
AI轉錄,校稿by gemini,有錯誤的名詞歡迎留言告訴我,我告訴AI以後不容易出錯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 Roichen 贊助。 今天要講兩個最近覺得蠻屌的東西,來自 Roichen 的新品。之前他們家的正極坐墊跟優雅椅,大家應該都用得非常舒適。我自己是一路用到現在都完全沒有
看更多